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名医心悟与医案案例

文章目录

加减治疗梅核气名医心悟

※李振华心悟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

肝脾失调、痰凝气滞为梅核气发病之病机关键,治疗应针对其病机,从调理肝脾胃入手,标本兼顾,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豁痰为法,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减变化为理气消梅汤。药用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0g,厚朴10g,紫苏10g,牛蒡子0g,桔梗10g,山豆根10g,射干10g,木香6g,麦冬12g,甘草3g

若脾胃气虚甚,症见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者,加党参10g,以健脾益气;腹胀纳差,胸脘满闷者,去麦冬,加砂仁8g,枳壳10g,焦三仙各12g,以宽中理气,消食和胃;胁肋窜痛,诸症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者,去紫苏,加柴胡6g,郁金10g,延胡索10g,以增疏肝解郁之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者,去半夏、木香,加栀子10g,知母12g,花粉12g,以清热生津。

※王士贞心悟—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

本方为《金匮要略》中用于主治梅核气,系由痰气互结咽喉,肺胃宣降失调所致。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两药为伍,一行气滞,一化痰结;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温行,助半夏和胃而止呕;紫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全方辛苦合用,辛开苦降,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喉痹、咽喉不利者。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吐,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加减运用:咽喉红肿,咳痰不利者,本方去生姜,酌加牛蒡子、岗梅根、牛膝等以增强清热利咽的作用;咽异物感甚者,合甘麦大枣汤,或加威灵仙取其通经络的作用;胸闷、胁肋胀痛不适者,选加瓜蒌仁、薤白(寓瓜蒌薤白半夏汤之意)、香附、陈皮、紫苏梗;夜眠欠佳者,选加首乌藤、酸枣仁、柏子仁,或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胃酸过多,大便溏者不宜用酸枣仁、柏子仁)精神忧郁者,选加郁金、素馨花、白芍、合欢皮或用越鞠丸加减;久病入络、咽黏膜暗红,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者,酌加如丹参、赤芍、泽兰妇女月经瘀块者,加益母草。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医案

※梅核气※

杨某,男,65岁,1965年10月28日初诊10年来,自觉咽中梗阻,胸闷,经4个月的治疗已缓解。在1963年曾复发1次,近日来又自觉咽间气堵,胸闷不畅,经检查无肿瘤。六脉沉滑,舌苔黄腻属痰湿阻滞,胸中气机不利,此谓梅核气。治宜开胸降逆,理气豁痰。处方:紫苏梗3g,厚朴3g,法半夏6g,陈皮3g,茯苓6g,大腹皮3g,白芥子(炒)3g,炒莱菔子3g,薤白6g,降香1.5g,路路通3g,白通草3g,竹茹3g。10剂。一剂两煎,共取160ml,分早晚食后温服。

11月8日二诊:服上药,自觉咽间堵塞减轻,但偶尔稍阻,食纳无味,晨起痰多色灰,失眠,夜间尿频量多,大便正常,有低热。脉转微滑,舌苔秽腻。湿痰见消,仍宜降气、和胃、化痰为治。原方去薤白、陈皮,加黄连1.5g,香橡皮3g,白芥子加1.5g。10剂,煎服法同前。11月2日三诊:服药后,咽间梗阻消失,低热已退,食纳、睡眠、二便均正常。不再服药,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调理为宜。

按语:老年男子患梅核气,根据临床表现,属湿热象重,故蒲老加黄连、竹茹、白通草、白芥子等清化之品,体现出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特点。

※梅核气※

张某,女,35岁,2007年7月31日就诊。主诉:咽部不适,有痞堵感,喜叹气,月事至则感乳房胀,中脘痞闷,胃纳不佳,大便不通,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十ニ指肠球炎证属梅核气;治宜行气导滞,化痰消食;半夏厚朴汤合木香槟榔丸加减:半夏12g,厚朴12g,茯苓12g,紫苏梗12g,黄芩12g,瓜蒌皮40g,木香15,槟榔15g,青皮12g,陈皮12g,枳实15g,术12g,香附15g,煅瓦楞子30g,神曲15g,麦芽15g.14剂9月11日复诊:服上药诸症均瘥。因停药月余,后又觉食后咽部有物梗阻。再予前方治疗。

按语:吴谦《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云:“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

肝气郁结则咽中如有炙脔,喜叹气,乳房作胀,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则食滞胃肠,纳呆便秘;另一方面,脾胃失健则也可凝湿生痰,聚食成积,腑道不通,痰气相搏上逆阻于咽喉,咽膈产生痞堵之感。所以梅核气一症,其病机多涉及肝脾胃肠,其病理产物常见痰湿食滞诸般交织。本案在治疗上,以半夏、厚朴降逆散结化痰;以木香槟榔丸以行气导滞攻积;至于消食制酸,润肠通便,皆为佐使。治此郁证不疏肝,但调理脾胃肠,去痰湿食积滞,盖脏腑病机学说之玄妙。

※梅核气※

胡某,女,37岁,职员。1987年8月7日初诊。患者因家庭不和睦,长期精神抑郁,于一次生气恼怒后不久,自觉喉中有物黏附,每因情绪不畅而加剧,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胸闷不舒,胁肋胀痛,嗳气时作,善太息,不思饮食,作泛呕恶,舌淡、苔白滑或膩,脉弦滑。中医诊断:“梅核气”,乃痰气互阻所致。以半夏厚朴汤加减,处方:半夏10g,茯苓10g,川厚朴10g,紫苏梗10g,郁金10g,香附10g,桔梗10g,威灵仙10g,射干6g,生甘草6g,山豆根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复诊:连服10剂而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梅核气”一病,属《金匮》妇人杂病之一,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病机特点是气滞痰凝血瘀,辨证以气滞、痰凝为主,但久病必瘀,故血瘀亦不能忽视《金匮》半夏厚朴汤为治梅核气的主方,尤宜于痰湿偏盛者,以咽中如有物阻、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方中半夏化痰开结、和胃降逆,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同为主药;紫苏梗助半夏、厚朴宽胸畅中、宣通郁气;茯苓助半夏化痰,生姜助半夏和中止呕,同为辅佐药。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则痰气郁结之证,自可解除。梅核气多因情志郁结所致,如气机郁滞甚者,可酌加疏肝理气药物,如柴胡、香附、郁金、青皮等,或配合逍遥散加减应用;如咽喉不利者,可加射干、威灵仙、马勃、山豆根等清热利咽:如胃脘痛者,可加蒲公英、佛手等理气消炎药。本方药多苦温、辛燥,仅适宜于气郁痰结者如属阴亏津少或阴虚火盛,阳偏亢或气郁化火之证,则不宜用。

※梅核气※

患者,女,40岁,1998年3月2日初诊。自诉半年来常感咽中不适,如有梗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不疼不痛,胸中窒闷,心情烦躁,嗳气,曾多次到西医院检查,咽部无红肿,服草珊瑚含片、复方维生素B等,疗效不佳。症状仍反复发作,观其舌苔白腻,脉弦滑。详问病史,得知此病乃小孩高考失利之后诱发。诊断为梅核气。辨为气滞痰郁,治以化痰利气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制半夏10g,厚朴9g,茯苓9g,生姜3片制香附9g,枳壳9g,紫苏梗9g,柴胡9g,白芍12g。连服3剂,停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丹溪心法·六郁》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方中法半夏、厚朴、茯苓降逆化痰,柴胡、枳壳、紫苏、生姜有疏肝理气降逆之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
16妇人杂病脉证治方-----半夏厚朴汤
点拨:忧思者,必生痰!经方大家,治“梅核气”的方子,屡看不厌
谈博医案001:经方妙治慢性咽炎 | 微医
咽炎医案(梅核气)
梅核气医案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