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伤头痛专题(二十八)——李东恒­——补中益气汤
内伤头痛专题(二十八)
金三友整理
二十八、李东恒­——补中益气汤
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实实虚虚,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而柰何?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双引号得则热中,今立治始得之证。
黄芪5病甚,劳役热者1),灸甘草5分,人参3以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2以和血脉),橘皮2分或3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2分或 3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分之令。柴胡2分或3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3除胃中热,利腰脊间血。
上作一服,去滓,食远,温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如腹中痛者,加白芍5分,灸甘草3分。
如恶寒冷疼者,加桂一分或三分。
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二味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
如夏月腹痛,而不恶热亦然,治时热也。
如天凉时,恶热而痛,于已加白芍、甘草、黄芩中,更少加桂。
如天寒时腹痛,去芍药,味酸而寒故也。加益智仁三分或二分,或加半夏5分、生姜三片。
如头痛,加蔓荆子二分或三分。
如痛甚者,加川芎二分。
ont >如顶痛脑痛,加蒿本三分或五分。
如苦痛者,加细辛二分。诸头痛者,并用此四味足矣。
如头上有热,则此不能治,别以清空膏主之。
如脐下痛者,加熟地五分,其痛立止。如不已者,乃大寒也,更加肉桂二分或三分。《内经》所说少腹痛,皆寒证,从复法相报中来也。《经》曰云:大胜必大复,从热病中变而作也,非伤寒厥阴之证也。(仲景以抵当汤并丸主之,乃血结下焦膀胱也。)
如胸中气壅滞,加青皮十分。如气促、少气者,去之。
如身有疼痛者,湿。若身重者,亦湿,加去桂一栋五苓散一钱。
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蒿本根各五分,升麻、苍术各一钱,勿用五苓,所以然者,为风药已能胜湿,故别作一服与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之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如大便秘涩,加当归梢一钱。闭涩不行者,煎成正药,先用一口,调玄明粉五分或一钱,得行则止,此病不宜下,下之恐变凶证也。
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者,勿去之。冬月或春寒,或秋凉时,各宜加去根节麻黄五分。
如春令大温,只加佛尔草三分,款冬花一分。
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十二枚,麦门冬十分或三分。
如舌上白滑苔者,是胸中有寒,勿用之。
如夏月不嗽,亦加人参三分或二分,并五味子、麦冬各等分,救肺受火邪也。
如病人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一分或三分。如不能食,心下痞,勿加黄连。
如胁下痛,或胁下急缩,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
此方加减,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始病热中,则可用之。若末传为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益其病尔,加黄芪、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之类也。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升阳散火汤
经典探微之读《内外伤辨惑论》(8)
【太阴病与脾不升清】李东垣应用补中益气汤...
高建忠调理脾胃疗目疾
补中益气汤加减
李东垣开创补中益气汤最初用来治内伤发热,现用于补脾丨健康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