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在成长的记录中,有些会轻描淡写的略过,有些是需要浓墨重彩去抒怀。

很怀念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去浙江美术馆看看画展。而随着长大,去的次数越来越少。

当有那么一天,意识到自己已经偏离初心后,我们调整了自己成长的方向与步伐,好在这样的醒悟也不晚,于是去浙江美术馆的频率又多了起来。时不时关注起浙江美术馆的信息。在周末,我们会做些不关于如何提高学业分数的事,做一些跟分数“无关”“无用”的事情,比如看看电影,比如看画展,比如听讲座。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潘天寿展览,45天,22万人次。而在杭州的我们,是荣幸的。想要再看规模如此空前的潘天寿大展,恐怕要再等三十年了。

而在展览的最后一天,重量级嘉宾——潘公凯教授(也就是潘天寿先生的儿子),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在浙江美术馆进行《潘天寿与传统主义》的主题讲座,非常难得非常精彩非常有意义,让我们再次荣幸的聆听到干货满满的一堂讲座。

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复一端。——潘天寿《论画残稿》。

这张图选自浙江美术馆公众号上的

在孩子小时候,我喜欢带孩子去浙江美术馆,在艺术的环境中熏陶熏陶,这样的熏陶,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人格的塑造,在人的成长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潘公凯教授在讲座上向我们娓娓道来, “传统派”和“传统主义”的区别,而冠之以“主义”,强调的理性自觉,有策略思想的,以及捍卫和发展民族传统的热诚。

“传统主义者”有四方面的特征:

第一,  对传统的真正领悟;

第二,  对中西绘画异同的领悟,尤其对其艺术观、价值观的不同基点的领悟;

第三,  对传统自律性进程有自信,对民族艺术未来前景的自信;

第四,  对中国画发展策略的自觉。

而潘老先生就是一个“传统主义”的代表人物。潘老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贡献给了我国的民族美术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献给了中国画传承发展的事业。

潘老先生不仅对民族艺术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的人格也是值得我们敬仰讴歌的。潘公凯教授深情地回忆到潘老先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我的父亲在生活上不注重吃穿,我母亲烧什么他都说好。什么生日祝寿这些都不过的,甚至都忘记了……”

画格,即人格之投影。故传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潘天寿《论画残稿》。

这不仅是一堂熏陶艺术的讲座,更是对于我们为人父母的一堂家庭教育讲座,虽然在整个讲座中潘公凯教授,关于家庭教育方面提及的寥寥几句。但从之前看潘老先生的纪录片和画展对他的介绍,都让我们感受到潘老先生人格的魅力。

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远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故画人满街走,而特殊作者,百数十年中,每仅几个而已。——潘天寿《论画残稿》。

接着潘公凯教授结合展览,谈到对潘天寿先生作品赏析,他从潘老先生的笔墨、构图、境界谈起,到潘老先生的用笔特点:简洁明确、雄健刚直、生涩凝炼向我们展示经典作品,如何赏析艺术作品……

在从潘公凯教授对我们详细的讲解中,让我们看到潘老先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绘画,体会了潘老先生绘画时的思想与技法,也明白了他是一个善学者,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诞生了那一幅幅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样的讲座无异中提高与提升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浙江美术馆和潘公凯教授为我们奉献的这场文化艺术盛宴,我们是感动感恩感怀的!

人生须有艺术。然有人生而后有艺术,故最艺术之艺术,亦为人生。——潘天寿《论画残稿》。

向潘天寿大师致敬!

不忘初心,继续追寻

(点击可阅读我上篇文章,关于浙江美术馆关于潘天寿大师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5天,22万人次,史上最大规模潘天寿展览完美谢幕!
潘天寿:做人一定要老实,但画画不能太老实!
潘天寿艺术精品 中国美术馆 潘天寿纪念馆藏
张立辰精彩讲述“从中国画的语言特质谈如何赏析中国画”
双城记 | 为什么要从小带孩子逛博物馆
潘天寿谈艺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