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信的写作秘笈(十五)——形成个性,拜一本书为师(一)

接上文阿信老师的写作秘笈企(十四)---企业文化、商务书信、工作汇报写作(二)

本讲核心词:复习,好书要一读再读

各位同学好,今天在1月29号岁末年首给大家讲非虚构写作的最后一课。首先我向各位表示感谢,向阿啃兄表示感谢。我先说三点:第一我是信仰基督教的,我说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起点,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斯蒂芬.柯维他也这样说,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是保持主动,但主动的前提是自信;第二只有自信才能主动;第三是双赢的思维,在网上讲课做八次讲课,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在这个上课的过程中,我找到我人生的合作伙伴。我找到了我的好朋友阿啃先生,他在做白云文化,我们两个性格有点互补,在技术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阿啃先生讲究契约精神。中国社会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契约精神和知识产权。

非常感谢阿啃先生对我的支持和包容,谢谢白鱼文化的李ying对我的小鹅通技术的支持,谢谢群里200多位参加课程的同学。

我们不是说这个课程完全准备好了打造的十全十美之后才开始,我们是希望在课程的进行当中,和各位同学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我当然知道这里面有风险。参加这个课程学员当中绝大多数的学员都是我和阿啃的私人朋友。也许阿啃风险更大,因为他的粉丝比我多。我们也在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个课程做得更好,让各位同学尽量满意。就像洛克菲勒说,人生万事你不要等什么都准备好了才去做,而是要一边做一边来修改,一边做一边来提高,希望学友们和我们一起进步。

今天晚上最后讲到我们课程的核心。我们可以复习下我们刚开始写出的目标就是从0到1,通过这个课程让人产生自信,产生自信之后呢,不要在乎写得好和坏,然后开始动笔,动笔之后让自己学会成长,自己学会进步。其中阿啃也讲了两次,第一次讲是他怎么爱上写作,第二次讲他写了两本育儿书。这两本是我更喜欢他的第一本《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因为这本书有助于我写我女儿的成长。

今天晚上最后一课我讲写作的核心就是写出你的个性,要拜一本书为师。在我的写作经验中我没有老师教我,拜书为师也就是拜这本书的作者为师了。所以本讲的核心是复习,好书需要一读再读。我一直给大家推荐《教学七律》这本书,我基本上是按我自己的教学法,孔子的教学法,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和《教学七律》中的教学法来进行,可能很多学员感觉到我的教学方法跟其他老师的教学不太一样。

《教学七律》最后一大定律,你也就是复习定律。我们一听到复习,是不是就觉得让孩子回家写作业,得高分。《教学七律》的第七个定律中的复习不是这样的,复习包括几个内容,包括三大目标:第一,完善你的知识。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你要复习通过温故而知新,查找资料完善你的知识。第二,证实知识。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书上读的对不对,要通过你自己的证实。你要寻找证据来证明,它讲究的是研究性学习。第三,学以致用。知识一定要现实世界跟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你学了非虚构写作的八次课,学得很好,考试能考一百分。但是课结束后再没写什么呢就是零分。在我看来互动再好,作业再好,如果课程结束没有坚持写那时不行的。

今天我为什么要把复习放在最后呢?因为我们的复习跟学校里的复习是完全两回事。这是为了让这次课程取得最大的效果。《教学七律》的第七律中讲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确保学生进行最频繁、最彻底、最有趣的复习,他就会成为最有能力、最成功的教师。

然后他又说,“谨防精通一本书的人”。这句古语的意思是反复阅读同一本书,使这个人对这个主题精通纯熟,从而使他成为这一领域中一个令人生畏惧的对手。

1-1   复读经典的重要性

写过《大国寡民》的一个记者卢跃刚,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记者,他当时住在四川青城山在帮新东方写一本书,因为新东方当时内部正在闹矛盾。他们邀请卢跃刚加入,卢去做访谈,访谈了很多人包括俞敏洪为他的妈妈。卢一方面调和,一方面帮他们写一本书。这本书一出来我就买来看了,当时的矛盾是新东方里面的王强、徐小平退出了管理层。新东方改变了相对的人性化的管理,代之以比较合理的现代化管理。新东方的俞敏洪是江苏农村人,大学考了好几年没考上,是学校里求学的时候比较土的一个,在同学心目中没什么地位,他主要任务是帮寝室的同学打开水。他只读一本书,《三国演义》翻来覆去读了十遍。

卢跃刚最后在《东方马车》这本书里面,他说一个人把《三国演义》读了十遍的人绝对不可以小看。俞敏洪也说了一本《三国演义》可以治天下,他说刘备的管理就是人性化的管理,曹操是法制化的管理。他认为这个公司在起步的时候,应该是像刘备那样人性化的管理,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慢慢就要进行法治化的管理。这些话给我当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把一本书多读几遍,而不是说《三国演义》我读过了就完了,它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在26岁的时候。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段,我26岁左右曾把《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到第四十九回,诸葛亮舌战群儒到三江口周瑜纵火(赤壁之战)这一段,当时我看了跟多遍,找不到中文版看的是英文。当时我通过记忆,把它翻译成中文,后来一对照,发现我译的中文跟《三国演义》原版比较八九不离十。这样说来,《三国演义》这本书也是读过了很多遍。我在灌输一个理念,我给大家推荐了很多书,并不是要求大家一一去读。我和中文系毕业的不一样,我是理科生,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希望它有来源,有出处,有证据。

1-2 复习之一:富兰克林读书法

我给大家讲一下富兰克林的读书法。

1.对于不理解或把握不大的词,要查字典;这个跟我们小中小的教育差不多。

2.标明那些你在参考书中找不见的词或词组,以便找机会向朋友或老师问询;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网络。

3.每天读一部分。不可一天读得太多而于次日全都忘记了;你不要今天不睡觉把它读完。当然富兰克林的读书法不是读小说,小说有迷人的情节、动人的故事,可以一天读很多,那是读经济学呀、企业的管理啊、写作啊等一些学术性的书。王阳明也是这个观点,一天能读三页,读两页就可以了。

4.在一本书没有读完或读好时不要去读另一本书;曾国藩读书法是一本书读完之前绝不读另外一本书,但这个我也做不到,现在做研究可能要很多本书一起读。

5.一本书至少应该阅读两遍。第一遍可以尽量读得快,第二遍则要研究其风格,记住其内容;

6.当你觉得真正读完了一本书,你可以写一篇短文,把那些令你感兴趣或你不赞同的内容写下来。写篇短文,写书评,书评的前提是书上要有摘抄,读书笔记整理起来,重要的部分形成论点,或者把你不赞同的这个书里的观点,哪些是我准备执行的,哪些我觉得不对,哪些或者论据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一篇书评。

1-3 复习之二:翻译

读书有很多办法,读书是另外的一个办法是翻译。我介绍一本书《海上花列传》作者是苏州人,现在的上海昆山ni'ye去世了,他写了这本书就是写昆山的一个文人在晚清的末年逛妓院的人情世故。这本书的特点是他是苏州话(吴语)写的,大部分中国人看不懂,作者死了之后这本书就没什么人知道。到了191几年之,被胡适他们发现,在中国小说里自有他伟大的价值。鲁迅写过《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海上花列传》“平淡而近自然”,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张爱玲评价这本书:“一百年(中国的小说)发展到《红楼梦》是个高峰,而高峰成了断崖。但是后倒居然又出了个《海上花》。”张爱玲八岁开始读《红楼梦》,那么她怎么办,张爱玲静下心来把它翻译成官话,就是普通话。我们知道翻译是非常难的,她愿意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做这么一件事,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止庵的评价:张爱玲语译《海上花列传》,与她撰写《红楼梦魇》一样,可以理解为文学成就之后的追根寻源,她的文学的根是牢牢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阿啃在一次讲课中说我不同意阿信的观点,说话不是写作,阿信认为说话就是写作,其实我两人的观点两点重合成就是一个圆,因为我认为把所说的话写出来,把所说的话整理出来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做的,整理录音费时费力而且非常琐碎。作家应该是能够做繁琐的事的人,作家不是很清高的。

中国现代的古文比如《离骚》可以翻译成现代文也是创作,你可以翻译《陶渊明全集》,编一本苏轼的集子,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当然别人也有在翻译,你可以试试和别人相比更有你自身的优势。

1-4 张爱玲翻译《老人与海》

张爱玲除了翻译《海上花列传》还翻译了《老人与海》。海明威1952年在美国出版,张爱玲1954年就翻译成了汉语。她曾说:我对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最赞成荷兰人的填海。捕鲸、猎狮,各种危险性的运动,我对于这一切也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中最挚爱的一本。

《老人与海》里面的老渔人自己认为他以前的成就还不算,他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证明他能力。就像阿啃所说我每写一篇文章也要希望比以前好。

张爱玲那时已经名满天下在香港或是美国,翻译比创作还难那可是带着镣铐跳舞。我这两天在读两个版本的的《老人与海》另一个是译林出版社的。在座的各位也可以试试,你可以读《小王子》的版本,比较两个译本的高下,这是做学问的方法。

我们要有以终为始的姿态,你问我阿信你让我自信了,没有提高怎么办?因为你没有下功夫,你不像张爱玲这样去做扎实基本的工作。

1-5 复习之三:编写名家文集

我们现在有《苏东坡文集》、《陶渊明文集》、《王阳明集》等,有没有考虑过古文观止来编写,能不能给学生编写一本呢?别人有《朗读者》你也可以有,我现在模仿富兰克林《穷思维智慧书》帮上海百特教育编智慧书,我又仿照郭初阳的《人之初》(他提取人生的40个名词,我提取企业家精神的关键词)编写阿福童读本,通过寻找人物故事、书信进行,下一步我要编《企业家小传》,我认为中国未来转型的关键力量是企业家精神。

平时也许你会和同事聊天让自己班里学生提高作文成绩,或者对孩子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是聊天还不够得有行动,就像钱穆一样。

请看:钱穆先生18岁家贫辍学,为乡里小学师。既师友,孤陋自负,以为天下学术,无逾乎姚抱昔《古文辞类纂》,与曾涤生《经史百家杂抄》。同校秦君仲立,年近50,亦嗜姚、曾书,与余为忘年交。

一日,忽问余:“吾乡浦二田先生,有《古文眉诠》,亦巨著,顾治古文者独称姚、曾,不及浦。同是选抄古文,其高下得失何在?”余请问,秦君曰:“我固不知,故举以问君耳。”

这只是普通的对话,当然秦先生已经很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他的做事的能力执行力不及钱穆,这句话钱穆就记在心里面了。

1-6 小学教师钱穆之所以成为国学大师之缘由

学问的开始它是一个问题,你们有问题喜欢文阿啃问我,应该问自己。钱穆提出问题之后就开始留心文章分类,开始关注文集是怎么编出来的:

嗣是遂知留心于文章分类选纂之义法,因念非读诸家全集,终不足以窥姚、曾取舍之标的,遂决意先读唐宋八家,韩、柳方毕,继以欧、王。读《临川集》论议诸卷,大好之,而凡余所喜,姚、曾选录弗及也。遂悟姚、曾古文义法,并非学术止境。韩文公所谓“因文见道”者,其道别有在,于是转治晦庵、阳明。因其文,渐入其境,遂看《传习录》、《近思录》及黄、全两《学案》。又因是上溯,治《五经》,治先秦诸子,遂又下迨清代之考据训诂。宋明之语录、清代之考据为姚、曾古文者率加鄙薄,余初亦鄙薄之,久乃深好之。所读之益多,遂知治史学。

最后钱穆写出了《国学大纲》,为什么给大家讲钱穆,因为钱穆的治学和我的一样,从王阳明开始上溯,从而发现中国学术私人治讲学的道路。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 [七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转载
七律 咏三国演义人物(二)
七律·读《三国演义》有写(新韵)
20071210-阿信(1)
「翻滚吧!阿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