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溪棹歌》之高眉


近日翻阅《兰溪棹歌》,发现第25首:

木落高眉见远青,重阳早菊弄聘婷。

今年懒向登高去,且坐城南阁老亭。

原注 高眉山(地名)去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峰高耸,群岫回环,石蹬临空,松阴盖地,境最幽胜。阁老亭,即明·赵文懿公(赵志皋)遗迹,在南城中,颇供远眺。

其中提到我市境内的两个地点,高眉(山)和阁老亭(我猜是告天台)。告天台位于城区,关于它和赵阁老的故事已经被广大文史爱好者挖掘,而高眉山坐落在山林深处,地处偏僻,少有人知晓。

前些年我和几位户外爱好者一起,几次登顶高眉山,从没有想到它竟然出现在汪启淑先生编著的《兰溪棹歌》中。感谢汪启淑先生,他让默默无闻的高眉山在地方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汪启淑(1728-1799)字秀峰,号讱庵,一字慎仪。清代著名金石学家、藏书 家、篆刻家。在乾隆三十六年秋至三十八年(公元 1771 至 1773 ),汪启淑避居兰溪,写成了《兰溪棹歌》一册(含七言古诗 100 首)。

我想了解高眉更多,几经辗转见到一位原居民---童撮狗老伯。他说,高眉最早居民为童姓,最早的定居地是在西山寺村附近的一座山-----童坡岭,后来村里人觉得不方便,准备搬迁到白坑对面的一座山头,因面对石灰宕,风水不好,最后才选择高眉这个地方。

据《洞源村志》记载,髙眉主要童姓、盛姓、戴姓为主.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女埠泽基村童永满迁居高眉村;盛姓,于民国二年(1913年)从新岩迁居高眉;戴姓余姚县人戴挺相,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来洞源帮工,住高眉;叶姓,仙居人叶老三,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来洞源为财主在高眉守护山林而定居。这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童姓确实是高眉最早的居民。

高眉山为什么叫高眉?童老伯说是因为这座山相对周边地势最高,就像人的眉毛在身体很高的部位。

这个说法也在古籍中得到验证,附近的山都以高眉为参照物。《光绪兰溪县志》:天峰岭在高眉山东北高五百丈余;茶山一名云雾山,在高眉山左,山谷深窈、草木森蔚蓝而多茶,故名。

关于它的人文典故,童老伯和他的亲戚戴良松先生一起回忆了“打汤瓶”的故事:高眉村的地形类似“燕窝”,童姓家族请了一个风水先生看这个地形,风水先生说这个地方风水极好。托风水先生的福,后来童姓兄弟九个,个个在外做大官。

高眉村人为了感谢风水先生就留他在村里住下,一直养着他他每天要吃一只鸡,村里人也满足他。后来风水先生眼睛瞎了,村里有人把一只曾经掉在粪缸里的死鸡捞出来,洗干净给他吃了。但是事情被那天来这边玩的风水先生外甥知道了。

等他吃完以后,他的外甥问他,鸡好吃吗?风水先生说,蛮好吃的。外甥有说,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死鸡

风水先生听了,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高眉地势高,人们外出需翻山越岭,当时主要通道是从上洞寺(又名栖真寺下山过山岗进进出出。就着这条通道,风水先生想了一个计谋。

有一天他村里的女人说:“你们的男人在外做官,是希望他们回家好,还是在外面好?

回家好。”女人们回答。

“那就这样,我们村里重新修一条更加方便回家的道路,不要从原来的老路进出。”

于是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村里另外沿着溪边修建了一条山路,比原来老路返家近很多,但也陡峭很多。盘旋迂回,弯弯曲曲,再加上山脊处的台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蛇盘在大山深处。

说也奇怪,就从这条路修好之后,朝里的皇帝做了一个梦,名叫“九龙抄殿”,皇帝请国师一算,觉得形势不妙,有人要谋反,最后追查到童姓九兄弟身上。

九兄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村里人终于明白,因为被风水先生捉弄,风水逆转了。风水先生的计谋名“白蛇归燕窝”这条路象征着“白蛇”,他们村的形状像“燕窝”,路修好意味着“白蛇”回家,把“燕窝”里的“燕子”都吃掉了。

为了破这个风水,村出谋划策,在“蛇头”的地方敲破一个“汤瓶”,把“蛇”打晕以后村里每年打一个“汤瓶”,确保好运连连。

当然那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查阅《光绪兰溪县志》过程中,我发现以前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个岭、每一个村都变得鲜活起来,茶山、脖罗山,红坑、樵坞、梅坞口、玲珑岩、鸟窠岩,这些地方都在高眉附近。

同时我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有群山环绕的村落,多带“源”字,如白坑源、棠源、溪里源、缪源、盛源、鲍源、新塘源、灵洞源、甘露源……

高眉山西北有穆澄源,关于它的传说,《光绪兰溪县志》载:“东源之东山上有棋盘石,世俗传为赤松子(黄初平)弈棋之所;西源之表,有巨石高二丈余,中有锯迹者三,俗传为仙人锯石岩,西源外又有怪石高三丈,广无丈,状若灵龟浮架水口谓之龟石焉。”

高眉山西南有甘露源,《光绪兰溪县志》载:

章适甘露源访赵郭诸友即事诗

暇投名山好,窈窈人深谷。

明月出林端,澹然悦幽独。

余花炫春暮,芳草萋涧绿。

寻源既回环,陟经亦迂曲。

藓翠对岩牖,潴清绕山麓

危條怯经吹,锐颖捷警目

朅来见鸡犬,偶尔散麈俗。

柴门延归客,欣遇古人瞩。

启箧搴蕑编,燕语时剪烛。

夜久息群喧,理静适所欲。

微言寄欢悰,道惬心自足。

继游甘露源诗

忆昨仙人乘紫霞,寻真又到上清家,

松云满地石门古,开遍碧桃无限花。

 高眉山西北又有湛里源(今称大里源):

“其源虽不及木沈亦有东西两源各深十余里,茶笋出焉,明徐用检卜筑于源之

高眉山最近的源则是灵洞源。

(明朝)方太古写有

古灵洞源诗

每倚西风怀旧贤,洞源深处重凄然。

青山乱峙秋千点,古树独留春半边。

慌塚有情添客泪,石泉无主锁寒烟。

载寻相对洞门宅,一塌野苔人已田。

髙眉山地势高耸,附近群山连绵,“源”代表溪水的发源地,所以在水草丰美、有山有水的地方,人们渐渐聚集,最终形成村落,这些带“源”字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见证了农耕文明的一部分。

如今,髙眉人早已脱离农耕时代,高眉山村的数十户人家,97年开始逐步搬迁,高眉山逐渐恢复它的原生态,成了金兰古道旅游景点的中转站。村民定居在灵洞乡洞源村,老年人领着村里的分红或补贴,年轻人则开厂、开矿、当老板、做生意……正跨步迈向现代工商文明。如果汪启淑先生转世,他定会谱写的《兰溪棹歌》,送给生活在山川秀美、人物俊良、民风淳朴、物质富裕的髙眉人。

附一:在翻阅《洞源村志》的时候发现几个勘误,欢迎各位留言商讨:

1,明宣德年间,年号(1426-1935)p13,此处应该是(1426-1435)

2、关于盛姓搬迁髙眉的时间,有两记载:民国二年(1914)P8,民国二年(1913)P14。民国年号来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各省代表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正确应该是P14的记载。

3、明方太古的诗第二句的“栖然”p231,应改为“凄然”.栖“停留;“凄”,悲伤,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

附二:童老伯还讲了一个”灭天下“的老故事,髙眉原住民盛培新先生留言提到”打汤瓶“老故事,今天终于补充完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家新干线·散文」杨志强|峪子村里消瘿泉
【图游徽州4】一棵大树横在头顶,进村必须从它下面过
民间故事:前面空、后面空,不出寡婆出寡公
自芝堰经建德到下慈坞
【金华古村】虹霓山村古井
紫微斗数结合面相04:眉毛|东来紫微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