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险】下暴雪了,您给温室大棚投保了吗?

小编说

近日,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中北部、安徽中部、江苏西部等地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其中,河南东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等局地出现大暴雪。这些地区的部分温室大棚和设施蔬菜也遭受了重创,这种情况下,设施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的灾后重建“保驾护航”。

以下内容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的设施农业保险承保办法为例,为设施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拍摄地:安徽阜阳)

肃州区设施农业保险承保办法及发展建议

1.发展设施农业保险的意义

2.发展设施农业保险采取的主要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2.2大力宣传农业保险

2.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管理

2.4严格落实承保、理赔信息公开制度

2.5坚持农业保险快速及时理赔

3.设施农业保险承保办法

3.1保险范围

3.2参保对象

3.3标的及保险时限

3.4保险保费补贴标准

3.5保险责任

4.设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的成效

4.1设施农业保险发挥积极作用

4.2设施农业保险有效提高了农户的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4.3设施农业保险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4.4设施农业保险得到了农户及相关部门的好评

5.存在的问题

5.1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2设施农业保险风险难预测,再保险体系缺乏

5.3农民缺乏长期风险防范意识

5.4财政补贴困难,制约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发展

6.对策建议

6.1加大宣传力度

6.2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6.3帮助农民减轻保险负担

6.4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服务,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2004年改革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组织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功能作用逐步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了巨大的实质性进展,设施农业保险也应运而生。2006年,甘肃省政府陆续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6]102号)和《关于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意见》(甘政发[2006]137号)等文件,出台了加快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07年开始,省政府每年拨出试点补助资金,确定酒泉、武威等地开展设施蔬菜、玉米制种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品种保险试点,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

1.发展设施农业保险的意义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地处戈壁,每年春天沙尘暴频繁袭击,常会造成农户的种植大棚棚膜及棚内作物受损。为提高全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农业保险政策精神,解决菜农的后顾之忧,提高设施蔬菜抗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肃州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按照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要求,以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为承保主体,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保险对象,通过严格“宣传、承保、核查、保单、核拨补贴、理赔”等关键程序,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经现场办公、具体事例、典型理赔案等让农户切身体会了风险转嫁、稳定农业生产的种种收益,虽然农户只交保险费的15%,但出险后全额及时补偿了农户灾害损失,不仅稳定了蔬菜价格,也为社会稳定发挥了保险参与管理的职能作用。目前,在建立设施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动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2.发展设施农业保险采取的主要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设施农业保险工作在肃州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成立由区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区农牧局、区财政局、蔬菜中心、保险公司、塑料大棚种植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设施农业保险的组织协调和重大问题的研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农牧局设立办公室,由农牧局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从局机关、蔬菜中心抽调人员负责设施农业保险具体业务的办理。

2.2大力宣传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强农惠农的民生工程,保险服务对象面广而分散。保险公司组织业务人员向全市农户广泛宣传政策性保险及《农业保险条例》内容,宣传活动以各经营网点为主要阵地,在营业场所和三农保险服务站点悬挂宣传条幅、标语,各乡镇村张贴海报,组织现场咨询,深入农村向农户发放《农业保险条例》宣传页和《致农牧民朋友的一封信》,发放宣传材料达10万份,在三农保险服务点悬挂宣传展板,让农村干部群众全面掌握农业保险的基本政策、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充分了解农业保险的时代背景和目标内涵,充分认识农业保险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充分理解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市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保源相对丰富的30个乡镇依托乡镇政府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由政府出面聘任了乡镇畜牧站、农技站、财税所的负责人担任服务站站长,负责实施本乡镇的农险宣传、承保、协助查勘理赔和保险条款解释工作。

2.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管理

随着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深入,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要求愈加严格。公司根据各级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相继制定完善了《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分公司三农保险服务体系承保管理规定》《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分公司三农保险服务体系理赔管理实施细则》《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分公司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单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了农业保险相关管理制度,强化了农险从业人员依法合规的意识。

2.4严格落实承保、理赔信息公开制度

按照《甘肃省分公司农业保险四到户、两公开实施细则》建立公示登记薄,对承保、理赔公示进行登记。登记薄包含公示时间、公示地点、公示内容、公示期间举报投诉摘要以及公示负责人。在承保方面,三农保险服务部、站、点人员负责向农户收取自交保费,由农户在填制的分户标的投保清单上签字确认,并于所在乡镇或村社张榜公示7天以上,经公示无异议后方承保签单,并且出具了统一的保险凭证,由三农保险服务站(点)人员协助将保险凭证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在理赔方面,为增强农业保险理赔的透明度,减少虚假赔案、杜绝任何形式的截留、挪用农业保险理赔资金的行为,使理赔结果更加公平合理,公司受理的农险赔案均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乡(镇)中较为明显的区域对农户姓名、赔款金额以及“一折统”账号等进行7天以上的公示,接收社会监督。

2.5坚持农业保险快速及时理赔

公司接到出险报案后,充分利用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就近安排农险查勘人员24h内赶赴现场进行实地查勘,现场查勘到位率达到100%。查勘人员赶到现场后,不仅会了解出险原因、经过、确定损失、对事故人及证人做好调查询问并做好笔录外,还会帮助农户压膜、盖棚,提示农户利用95518专线电话进行报案。通过这些细微的交流拉近了与农户的距离,提高了农险业务的承保面。

3.设施农业保险承保办法


3.1保险范围

肃州区政策性设施农业保险面积依据财政补贴保费资金数额确定,全区范围内达到种植标准的钢架塑料大棚(棚长50m、跨度8m)和高效日光温室(棚长50m、跨度8m),优先承保新扩建百亩连片小区,符合投保条件、投保标准的大棚均可投保

3.2参保对象

肃州区行政区划内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民个体等。农民也可采取联合方式推选代表集体参保,也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户集体参保。

3.3标的及保险时限

保险标的为钢架塑料大棚的钢屋架、棚膜和棚内作物,日光温室的墙体、骨架、棚膜和棚内作物,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的设施及棚内作物必须同时参保,保险标的棚体长度、跨度达不到此标准的以此标准投保,棚体长度大于此标准的,棚长每增加10m,各项保险金额及保险费比例随之上浮20%。保险时限为1年,具体执行起止时间以保险单中载明的日期为准。

3.4保险保费补贴标准

由于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一旦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每栋温室损失高达2万元以上,钢架拱棚高达1.5万元,部分农户无法承受,以此为依据制定保费补贴标准。

3.4.1钢架塑料大棚  如表1所示,每栋大棚叶菜类蔬菜收取保费274元(棚膜+钢屋架+叶菜类蔬菜),果菜类蔬菜收取保费474元(棚膜+钢屋架+果菜类蔬菜),其中财政补贴保险保费的80%,即叶菜类蔬菜219.2元,果菜类蔬菜379.2元,农户个人承担保险保费的20%,即叶菜类蔬菜54.8元,果菜类蔬菜94.8元。

3.4.2日光温室  如表2所示,每栋温室叶菜类蔬菜收取保费670元,果菜类蔬菜收取保费950元,其中财政补贴保险保费的80%,即叶菜类蔬菜536元,果菜类蔬菜760元,农户个人承担保险保费的20%,即叶菜类蔬菜134元,果菜类蔬菜190元。

3.5保险责任

保险责任包括低温冻害、大风、冰雹、暴雨、雪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和空中运行物坠落等原因造成温室、大棚内作物绝收和减产的;造成温室墙体、骨架、棚膜,大棚钢架、棚膜受损的;造成温室墙体、骨架、棚膜、大棚钢架或棚膜受损后引起棚内作物绝收和减产的损失。

3.5.1保险费率及保险金额

保险费率:钢架塑料大棚、高效日光温室的墙体、棚膜、骨架保险费率为2%,棚内种植农作物保险费率为4%。保险金额按照农户在保险大棚内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每栋物化成本定额确定。

钢架塑料大棚保险金额:棚膜按照1200元/栋,钢屋架按照2500元/栋投保;棚内蔬菜按照叶菜类5000元/栋,果菜类10000元/栋的2个标准进行投保。

日光温室大棚保险金额:棚膜按照1500元/栋,钢屋架及钢构件附属设施钢筋结构按照6000元/栋投保,墙体按10000元/栋(砖、石混结构),土夯结构按5000元/栋投保,棚内蔬菜按照叶菜类8000元/栋,果类15000元/栋的2个标准投保。

3.5.2赔偿标准确定

在保险期间内,保险温室、大棚内的蔬菜、苗木或瓜果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下述公式计算确定赔偿金额:

赔偿金额=保险金额×实际损失程度(%)×不同生长期赔付比例×(1-绝对免赔率)

大棚蔬菜不同生长期损失赔偿标准:叶菜类蔬菜苗床期赔付比例为20%,生长期为60%,采收期为100%,果菜类蔬菜育苗期赔付比例为20%,生长期为40%,开花结果期为70%,成熟期为100%。

4.设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3年来,肃州区设施农业保险在区政府的引导下,区财政局、农牧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4.1设施农业保险发挥积极作用

设施农业保险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灾后恢复再生产,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近年来,公司主要承保玉米、能繁母猪、奶牛和棉花4个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设施农业1个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仅2015年全年共承保玉米24.5万亩(1.6万hm2),赔付率达92.33%;承保设施农业2027.9亩(135.2hm2),赔付率达183.5%;奶牛23998头,赔付率达41.36%;能繁母猪10970头,赔付率达119.11%;肉羊(商业性农险)22424只,赔付率达298.68%;政策性农业保险赔款1238.8万元,商业性肉羊赔款160.74万元。养殖业赔款536.94万元;种植业赔款862.57万元。切实增强了广大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户继续生产提供了保障。

4.2设施农业保险有效提高了农户的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2012~2015年,肃州区设施农业参保农户由科技园区扩展到设施蔬菜重点生产小区,并向千家万户普及,农户由重视日光温室冬季保险扩展到塑料拱棚、日光温室等设施保险,风灾、冷害、冻害等自然灾害都成为农户防范的重点,有效提高了农户的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2012、2013年设施农业签单保费分别达到100万元,2015年签单保费近200万元,年赔付率都超出110%,农户参保积极性较高,切实保障了农户的切身利益。

4.3设施农业保险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5年,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665.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722.98万元,省级财政补贴432.17万元,市级财政补贴121.81万元,区级财政补贴86.9万元,农户自缴保费301.99万元,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2.96亿元的保险保障。其中,2012年,省级补贴资金8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保险,2015年增加到300万元,与直接给予农民补贴相比,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具有十分明显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4.4设施农业保险得到了农户及相关部门的好评

农户普遍认为,人保财险着眼农村市场,为农民转嫁风险提供了最大便利。当地政府部门认为,人保财险的网点优势突现,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大病报销及就近购买保险、转嫁风险的保障需求。政府金融监管机构认为,人保财险已经建成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点,为下一步探索建立集保险、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农村金融超市夯实了基础。

5.存在的问题


5.1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民收入低,风险意识淡薄,加之居住分散,设施农业保险点多,服务面广,承保、查勘理赔工作量大,农业保险保费收取比较难。

5.2设施农业保险风险难预测,再保险体系缺乏

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往往由于雨雪天气,风灾、冻灾等自然灾害导致墙体倒塌,钢架滑落、变形,棚膜被大风吹破,设施内蔬菜受冻等损失,受灾面积一旦扩大,保险公司和政府都将无法赔偿巨大的经济损失。

5.3农民缺乏长期风险防范意识

设施农业生产中的风险随时都可以发生,而农民投保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分散风险,而是期望获利,这与保险的经营原则背道而驰。由于农民集生产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等职能于一身,几乎是农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20%的保费目前对收入不高,余款不多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另外有的农民对保险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被保险公司合理拒赔或没有达到自己认为应赔的数量后就对保险产生了不信任感。有的农民抱有严重的侥幸心里,认为不一定受灾,买保险是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

5.4财政补贴困难,制约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发展

中央财政补贴以地方财政配套补贴先行到位为必要条件,导致当地财力难以满足配套补贴要求,导致国家和省级补贴也难以到位,影响了基层政府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积极性。

6.对策建议


6.1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方面,需成立专业队伍,例如农业保险联合体,建议以人民财产保险为主体,保险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共同承担社会职责,提高农户对设施农业保险的认识。

6.2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管理办法,中央提高对农业大省的财政补贴比例,尽量取消基层县市的财政补贴分担部分,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建立巨灾风险基金,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除了用于当年赔款及相关费用,节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省级建立超赔风险基金,国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6.3帮助农民减轻保险负担

通过整合国家支农资金,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和民政救灾资金中整合一部分作为农民自筹保费,解决农民自筹保费收缴难的问题。

6.4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服务,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不断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引导鼓励保险公司研究开发产量保险、收入保险、指数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产品,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多层次全方位的一揽子保险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自身能力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保险服务“三农”的能力。

农业受自然的影响较大,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事关农业稳定持续发展,政府采取合理的方式积极介入,尽快确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是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不断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的关键。

作者:殷学云,蒋宏,崔海成,葛亮(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王增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市分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农业为什么会被一场大雪压垮?
设施农业发展,“温室大棚”功不可没,但为何离不开补贴呢?
2018光伏农业大棚最新政策:建一个光伏农业大棚国家有哪些补贴?
温室大棚气象观测站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户搞设施农业?一个大棚能让水果价格提升几倍
《强农惠农政策汇编》系列之政策性保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