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辣椒病虫害一网打尽的防治大法

温室椒类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温室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椒类作为温室内主栽品种之一,面积也不断扩大。据统计,北京地区目前种植品种有 60 余个,占其温室蔬菜种植面积的 26.57%。但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轮作倒茬相对困难,以及温室中温湿度较高等原因,导致病虫害极易爆发,防治难度很大。目前针对椒类常发病虫害,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种植户使用农药中存在过量、单一、频率高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逐步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温室椒类种植的调查研究,总结温室椒类常见病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疫病
◆致病病原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为害特点 
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叶片多在叶缘和叶柄连接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病斑,水渍状边缘为黄绿色;茎部多在近地面处发病,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折倒,病部以上茎梗也易凋萎死亡;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引起腐烂,潮湿时病部覆盖白色霉层。
◆发生规律 
温室内 4 月上、中旬中心株出现。高温、高湿有利发病,浇水后土壤湿度大,易积水,发病迅速。设施内湿度大或棚膜上凝水结露的情况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 
常用防治方法有: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华螺丝王’'老陕螺丝王’'满丰 二 号’' 尖 椒 22’' 中 农 368’' 陇 椒’等。
②轮作倒茬,可与十字花科、豆科及葱、蒜等蔬菜实行倒茬轮作。
③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进行高温闷棚消毒。
④高畦深沟种植。
⑤药剂防治。可选用 72% 霜 脲· 锰 锌 WP 100~167 g/667 m2 喷雾,25% 甲霜·霜脲氰 WP 400~600 倍液灌根,18.7% 烯 酰· 吡唑酯 WG 100~125 g/667 m2 喷 雾,68% 精甲霜· 锰 锌WG 100~120 g/667 m2 喷雾。
白粉病
◆致病病原 
子囊菌亚门的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Liv.Arn.],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为害特点 
叶片受害为主。叶正面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黄斑,有时黄斑中会有一些坏死的组织,叶背可见白色霉层。初发时霉层稀疏,受叶脉限制,后期白色斑点连成片,使整个叶背成为白色。
◆发生规律 
温室内多见于 3~6 月份或 9~11月份。在 25~28℃和 50%~80% 的相对湿度及弱光照情况下该病易发。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选择通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
③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病叶应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以断绝循环侵染途径。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 2% 武夷菌素 AS 150倍液,3% 多抗霉素 WP 150~200 倍液,9% 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 EC 67~100 mL/667 m20.5%几丁聚糖 AS 120~160 mL/667 m2 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发病较重时可选 20% 三唑酮 EC 15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 WP1000 倍液, 10% 苯醚甲环唑 WG 2000 倍液喷雾防治,隔 7 天喷1 次,连续喷 2~3 次,直到病情得到控制为止。

灰霉病

◆ 致 病 病 原 

灰 葡 萄 孢(Botrytis cinerea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为害特点 

苗期为害叶、茎、顶芽,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为害叶、花、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成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花瓣萎焉。果实被害,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呈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引起全果褐斑。病健交界明显,病部有灰褐色霉层。

◆发生规律 

病菌较喜低温、高湿、弱光条件。发生适宜温度 20~23℃,设施内在 12 月 ~翌年 5 月为害。冬春低温,多阴雨天气,棚内相对湿度 90% 以上,灰霉病发生早且病情严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块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采用覆膜滴灌除湿技术,地面覆膜可阻止土壤水分蒸发,达到降低湿度的目的,一般在生产中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栽培,垄面及暗灌沟用薄膜覆盖,减少土壤裸露面,采用膜下软管滴灌或膜下暗灌等技术,有效地降低温室的病叶率和病果率,防效达 80% 以上。

②及时摘除残花,在败花和幼果膨大期,及时摘除在果面、地面的残花是防治灰霉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

③通风降湿,增加二氧化碳,一般日光温室生长中期,加强放风排湿,是控制灰霉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为:上午日出后使室温迅速上升到 30℃左右开始放风,使温度降至 20~25℃,湿度降至 70%。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 20%β- 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 160~220 mL/667 m2,0.3% 丁子香酚可溶液剂 90~120 mL/667 m2,0.5% 小檗碱盐酸盐水剂200~250 mL/667 m2,2 亿孢子 /g 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125~250 g/667 m2 等进行防治;发病重时选用 50% 咪鲜胺锰盐 WP 30~40 g/667 m2,80% 嘧霉胺 WG 30~45 mL/667 m2 进行喷雾。

病毒病

◆致病病原 

我国已发现的毒源有 7 种,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 Y 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 X 病毒(PVX)、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

◆为害特点 

为害叶片和枝条,主要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 4 个症状:

①花叶型。顶部嫩叶叶片皱缩,出现凹凸不平的花斑,发病初期,嫩叶叶脉呈明脉。

②黄化型。整株叶片褪绿呈金黄色,落叶早、早衰。

③坏死型。花、蕾、嫩叶变黑枯死脱落,顶枯;茎秆上出现褐色坏死条斑;果实上出现黑褐色大型环纹,果实顶端变黄。

④畸形。叶片细长,叶脉上冲呈蕨叶状,植株矮化,茎节缩短,僵果,叶片暗绿色,植株矮小,枝条多,呈丛枝状,结果少。

◆发生规律 

病毒传播主要分为虫传和接触传播两大类,虫传媒介主要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蚜虫、灰飞虱、白粉虱、烟粉虱等,接触传播主要是农事操作传播。温度 33℃以上,湿度 60% 以下,强光照和多雾条件下发病较重。高温、日照多、空气相对干燥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

②种子消毒,播种前可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3~4 h,然后再用 10% 磷酸三钠溶液或 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30 min,捞出后冲洗干净后播种。

③及时浇水施肥,在发病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可以减轻病情,增强作物的耐病力。

④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等传毒介体,及时喷洒 10% 吡虫啉 WP 2000 倍液或 25% 乙基多杀霉素 SC 1000 倍液,杀灭传毒介体。

⑤用药预防,育苗时、定植后,每间隔 10 天左右喷洒 1 次 2%氨基寡糖素 AS 160~267 g/667 m2,4% 宁南霉素 AS 500 倍液,7.5% 菌毒吗啉胍 AS 200 倍液,6% 寡糖链蛋白 WP 75~100 g/667 m2,连续 3~4 次,轮换用药。

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蚜虫

◆为害特点 多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梢刺吸枝叶。造成叶片卷曲,生长点枯死,植株生长不良。蚜虫为害还可引起煤污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可传播病毒病,造成植株花叶、畸形、矮化等症状,受害植株早衰。

◆发生规律 设施内常年发生,一年可发生 20~30 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繁殖适温为16~22℃,干旱或暑热期间,小雨或阴天气温下降,对种群繁殖有利。当密度大或营养条件恶化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并迁飞扩散。

◆生活习性 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方法为:①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植株病残体。种植前进行高温闷棚;银灰色膜覆盖栽培。②物理防控。棚室内悬挂黄色诱虫板,30~40 张 / 棚进行诱杀。③生物防治。悬挂异色瓢虫卵卡,益害比 为 1:50 进行释放,中心株益害比可按 1:25进行释放。④药剂防治。可选用 1.5% 苦参碱SL 30~40 mL/667 m2,10% 溴氰虫酰胺 SC 30~40 mL/667 m2,14% 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 15~20 mL/667 m2。

蓟马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锉吸心叶、嫩梢、嫩叶、花及幼果的汁液,为害叶部形成密集小白点或长条形斑纹,花蓟马吸食花器,易造成果实畸形,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 发 生 规 律 设 施 内 以 葱 蓟 马(Thripsalliorum)、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发生最为普遍。设施内一年发生 10 余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5℃,相对湿度 60% 以下时,利于其发生。

◆生活习性 成虫对蓝色有强烈的趋性。卵产于叶肉组织中,即将化蛹时从植株上落到土壤中。

◆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方法为:①农业防治。设施内铺设地布或地膜栽培,并及时清洁田园。②物理防治。棚室内悬挂蓝色诱虫板,30~40 张 / 棚进行诱杀。③生物防治。释放捕食螨或东亚小花蝽,根部撒施剑毛帕厉螨,同时叶部撒施巴氏新小绥螨,按 100~200 头 /m2 释放,每 2 周 1次,共 3 次;东亚小花蝽按 500~1000 头 /667 m2释放。④药剂防治。可选用 19% 溴氰虫酰胺 SC 3.8~4.7 mL/m2 苗床喷淋;150 亿孢子 /g 球孢白僵菌 WP 按 160~200 g/667 m2 喷雾;21% 噻虫嗪 SC 按 10~18 g/667 m2 喷雾。

粉虱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吸食寄主植物叶片的汁液,造成被害叶片褪绿、变黄、甚至全株枯死。烟粉虱大量分泌蜜露,堆积于叶片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传播病毒,造成植株皱缩、矮化、畸形,严重影响产量。

◆发生规律 设施内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常混合发生。温室内一年发生 10 余代,世代重叠严重。春末夏初数量上升,秋季上升迅速达到高峰。◆生活习性 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方法为:①农业防治。选育无虫苗或间作驱虫作物,如芹菜、茴香等。②物理防治。棚室内悬挂黄色信息素诱虫板,30~40 张 / 棚进行诱杀。③生物防治。释放烟盲蝽,500~1000 头 /667 m2。④药剂防治。可选 用 25% 噻虫嗪 WG 7~15 g/667 m2 定植前3~5 天喷雾或 2000~4000 倍液灌根;19% 溴氰虫酰胺 SC 4.1~5 mL/m2 苗床喷淋;50 g/L 双丙环虫酯 DC 按 55~65 mL/667 m2 喷雾;11%螺虫·噻虫啉 SC 按 30~40 mL/667 m2 喷雾。

叶螨

◆为害特点 成螨和若螨聚集在叶背刺吸为害,被害叶片上出现细小的斑点,数量大时被害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上面覆白色细网,为害后期叶片呈干枯火烧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发生规律 设施内主要叶螨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及 截 形 叶 螨(Tetranychustruncatus)。一年发生 10~20 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发育适温 17~28℃,干旱环境易爆发。温度达 35℃以上,相对湿度超过 75% 时,不利于其繁殖。

◆生活习性 聚集生活,种群密度大时可吐丝结网,利于扩散。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后向上蔓延。

◆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方法为:①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残体、杂草,定植前温室消毒处理,培育无虫苗。②生物防治。释放捕食螨,叶部撒施智利小植绥螨 5~10 头 /m2,点片发生时中心株 30 头 /m2,每 2 周释放 1 次,释放 3 次。或叶部撒施加州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中的一种, 按 300~500 头 /m2,每周释放 1 次,释放 3~5 次。③药剂防治。可选用 0.5%藜芦碱 SL 按 120~140 g/667 m2 喷雾;43% 联苯肼酯 SC 按 20~30 mL/667 m2 喷雾。

作者:张群峰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本公众号欢迎分享,凡转载文章,除了为作者署名外,还请在文章最前或者最后注明:本文转载自: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了!樱桃番茄常见病虫害来了!有图有真相
北方温室番石榴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半夏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鼠尾草长虫怎么办,鼠尾草的病虫害防治方法(3虫2病/及时喷药杀虫/对症下药)
红粉台阁长虫怎么办,红粉台阁的病虫害防治/1虫2病
温室茄子栽培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