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锭】鉴定及上门交易价格

银是熔铸成锭的银。其中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铸的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银币。汉宣帝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作白金三品。银货二品的王莽铸。此后历朝历代皆有铸,惟传世不多。隋唐以前,把银锭称为“银饼”、“银铤”,把扁平的银币称为“铜钺”、“铜钺”、“铜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朝时,除银锭外,还出现了马蹄形的总称“元宝”,所以也叫“马蹄银”。明、清均沿用"元宝"一词。[1]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前后,民间交易以金银为主。在洪武八年(1375)发行的宝钞(即钞票)中,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买卖金银,违者处死。但是政府发行的钞票(见钞票上的货币)仍然是银元。银与银的价差是确定比价的,同一年的价格,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当钞一贯。在明英宗即位后,解除了对银币的禁运,收缴了米麦折银,并削减了各种银币,以便兑换米银币。

物价以银两计,自明初开银禁后。就用银表示的黄金价格、米价、绢价来看,明代的银价远远高于宋、元时期。在宋、元、元三个朝代,金大约合银十、二、二钱;宋、元时期,江南米一石约值一、二钱;明时期,只有四、四分钱,宋、元时期,绢一、二钱,明时期只有七分钱。这样算来,明代白银的购买力大约比宋、元时期高出一倍左右。但是明朝仍然没有银币。银锭,主要是通货用的白银,铸成两端翘起的船形银锭(银元宝),银锭和码型银锭都很罕见,小额交易则使用碎银。元宝银锭大小不一,大的一锭重达五十两,小的二十两重。它上面有铸钱的地方、重量和银匠的名字等等。锭子上的字太少了。成色方面,银锭与碎银重量无明显差别,每一次付款均需称重并进行鉴定,多有不便。[2]

明史书记载,此时此刻“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到了成化以后,田赋、商税、盐钱、匠人工资等项收支,折银的范围逐渐扩大。银两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这时,形式上的银两和铜钱并用,但铜钱的价值太小,发行量又不大,无法满足大宗交易的需要,逐渐增加银两在交易中的比例。据估计,隆庆四年(1570)的市场交易中,十分之九以上用银,用钱不到十分之一,而银占政府财政收支的比例更大,万历九年(1581),太仓银库银库银库银库银量为三百七万四千八十一两,钱二千一百七十六万四百文,按钱一千文折银一、二换算,这一项钱仅合银二万一千七百六十五两,不足银一倍。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见银元)大量涌入,自铸银元大受欢迎,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制。在对外贸易中的金融安排,以及英镑比价的变动等方面,混杂货币体系均符合外国资本的需求。一九三四年宣布废止二元制后,银两不再使用。

清朝江西地区普通银锭有方锭、镜面锭、圆碗锭等多种,江西地区普通银锭有方锭、镜面锭,锭长8.92厘米,宽7.25厘米,高5.86厘米,重1889克。器具呈正方形,四周叠合,面大底小。《万载县·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伍十两匠刘春》,题记清楚,排列规则,地名上横列,右为纪年,左为匠人,纪重。此锭为清代道光以来江西一些县、府征收的贡品,每锭重五十两左右,这样的造型后来成为后来的主流

展成为江西官钱局银锭的定型形式。按照张家骧《中华币制史》的说法,江西方宝每锭重银五十两,洋例平两重36.53克,江西方宝每锭重银1826.7克,实际重银1855克以上。在清道光年间,江西方锭已出现(存世的江西方锭也见嘉庆纪年),当时的铸场很多,分布在全省各地。至光绪三十年间,方锭铸造厂集中于万安、万年、万载三地。民国二十八年,江西官钱局成立,以后又设官银号,代县铸银。翌年官钱局并入官银号,改为官银号,此时铸出的锭均铸有“江西银”字样。一九一二年江西官银总号改组为民国银号后,中国货币结构有所改变,对银两的需求大大减少,铸锭数量随之减少,铸锭铭文也趋于简略,一般只有「江西足宝」四字。江西五十两方锭的造型独特,仅此一种,数省铸造,为银锭收藏家所钟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景山人转宣武
《银的历程
[物品器具] 中国古代银币
清江西万安县50两方宝1枚图片及价格
古代货币银两是什么样的,一两银子在现在价值如何?
稀罕玩意儿!货真价实的古代货币——金元宝、银元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