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悲情文化说“不”!

      时光荏苒,流年易逝,不知不觉,岁月的苍白染上了发尖,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自己的前几十年好像一直在迷茫地为活着而活着,伴随自己的常常是深深的孤独、无奈与悲哀。

 也曾试图找到造就自己这种忧郁、压抑、悲情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想要让阳光照进我的心里,想要做一个阳光而明媚的女子,想要快乐幸福的生活,摆脱那种无法言说、无处言说的痛苦。

 终于,在2016年4月28日,我找到了根源——错误的认知。我的错误认知是怎么形成的呢?那一天,在母亲大学弟子班上,睿智的周正教授抽丝剥茧式的授课方式,为我拨开迷雾——悲情文化。现在,我要远离悲情文化,要对悲情文化说“不”。

 回看自己人生,以前总是把自己认为的不幸、悲伤、抑郁归结为原生家庭。诚然,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的应对机制,那个充满吸引力又想逃离的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不可逆的。可看看身边的人,比我更不幸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却能面向阳光,做一个温暖的人呢?

 是因为在我的那个最美好的,最应该美丽绽放的青春时节,我接触了悲情文化,让那个还没有完善人格的自己接受悲情、以悲为美、以悲来博取大家的关注,这注定我的人生是悲伤的。

 中学时代,年轻的我对异性充满朦胧的好感和向往,可面对父母那被埋葬的爱情,我对自己说,爱情是虚假的。

 所以,收到异性递过来的情书,我只是看看,即使内心深处也有着沾沾自喜,却还是会就把它丢在抽屉里,从不回应那一道道火热的眼神。

 但我痴迷琼瑶的爱情小说,在小说中寻求寄托和安慰。为了看琼瑶的小说,我可以彻夜不眠。因为在小说里,我可以看到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在小说里,我可以看到灰姑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在小说里,我可以幻想我就是那个被爱紧紧包围的可怜人儿。年轻的自己,不放过琼瑶的每一本书。

 看完了琼瑶,看三毛,看红楼,看张爱玲。犹记得自己看红楼时的情境。那时,我念高一,看到林黛玉就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黛玉体弱多病,我也自小病痛不断;黛玉被寄养在外婆家,我也是满月没多久就被送到外婆家;黛玉爱而不得,我也是暗恋而不语。渐渐的,我变得敏感、自卑、尖刻、孤独、隐忍,多愁善感。我会望着窗外的细雨莫名地流泪,会因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感伤,会悲秋伤春……最终陷入低落的情绪深渊而无法自拔。

 自此,我的认知被扭曲,看不到父母对我的爱,认为自己被父母抛弃;我感受不到妹妹对我的依赖和信任,认为她们夺走了父母的关注;我听不见别人对我的肯定认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而潜意识里的那个小小自我却又是那么渴望大家的关注,渴望爱。所以我一边向身边的人乞讨,用可怜,用真诚,用热心向身边乞讨关注和爱;因敏感因自卑却又会拒绝别人的接近;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触碰到我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变成一个刻薄尖锐的人。

 悲情文化将我彻底打造成了一个时而温柔、时而尖锐;时而热情、时而冷漠;没有价值,没有力量;悲凉、绝望的不幸的人。

 而我又是幸运的!

 正在绝境上挣扎时,我被唤醒,终于能拨开迷雾,找到那个迷路的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找到人生的坐标,自此,我将不再迷茫,会面向自己的梦想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我要用最大声音向世界宣告:我要面向阳光,我要做一个明媚温暖的女子,我要让我的孩子远离悲情文化,能够勇敢地对悲情文化说“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琼瑶小说中的“爱情观”
琼瑶式爱情 OUT没有?
最初的爱情梦
悲情黛玉,王夫人为什么挑宝钗
透视黛玉的自卑心理-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读两本爱情小说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