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变化不掌握,再学申论也枉然(文后有重要提示)
最近十五年的所有国考试卷,以及部分申论试卷,我都详细做过。
如果把相近年份的试卷放在一起比较,变化可能并不明显。
但是如果把这个尺度拉长,一些明显的变化就出一些端倪。
而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申论的学习。
其中让我感受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以往以找关键词为主的一些技巧,不太好用了。
过去,但凡是学习过申论的人,可能都知道去寻找一些关键词,比如转折词、特征动词、高频词等等,然后依据这些关键词去寻找答案。
但是近几年来,这些关键词的作用越来越小,倒不是说完全没用。

主要是出现两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命题人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直接通过关键词就找到答案,是一种取巧的行为,所以在命题时,刻意对材料进行了一些处理,尤其是以往的申论材料,通常是大篇幅的摘抄一些报刊文摘。而近年来,往往很难找到材料出处了,因为材料都是通过多篇文章,进行加工后而成的,这也直接导致许多申论技巧失去了作用。因为原作者的文章,该强调什么,作者会刻意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体现自己的思维,而经过命题人加工后,很大程度上会失去这些特性。比如我们看2023年国考副省级的一个材料对比:
申论材料:
没有了水,凤凰河流动的“血脉”不再畅通,曾经雄伟的高楼宝塔犹如聚沙而起,那些河边的饮食起居变得黯淡无光,那些鲜活的戏曲说唱逐渐销声匿迹,那些依河而兴的市镇村庄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原材料:
没有了水,大运河流动的“血脉”不再畅通。曾经依托运河而兴的那些雄伟的高楼宝塔犹如聚沙而起,那些鲜活的戏曲说唱逐渐飘零枯萎,那些河边的饮食起居变得黯然无光。没有了水,有多少像山东临清、天津小稍口这样的城市、村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大家对比两个材料,可以明显发现,首先命题人对材料顺序进行了一定调整,变得更为简洁。最关键的是,去掉了第二个“没有了水”,这就很要命了。
在以往的申论技巧中,有个高频词原则,也就是同一个词语,在同一段话中反复出现,属于要高度重视的内容。原材料中,作者两次用“没有了水”,强调水对运河文化的重要作用,很显然是在提示水对运河文化的重要作用,而去掉一个,我们就只能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来自行提炼这一观点,无法直接通过文字特征找出答案了。
而且,申论材料并不是来自同一篇文章,而是多篇文章整合起来的,比如刚才举例的材料,来自20194月,一位政协委员的调研发言,仅一段话出现在材料中。
第二个变化是关键词的提示作用越来越低。以前很多材料,找到关键词,就找到了答案,而现在,即便有关键词出现,也需要进一步思考提炼才能形成答案。这个变化体现的就更多了。

我们要强调这两个变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醒同学们,现在的申论复习,已经不同于以往了,想在投机取巧,依靠简单的技巧取得高分,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复习,不断加深对材料本身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游刃有余的应付现在的申论考试。
当然,并非是以往的技巧不管用了,管用也是管用的,只是要更新换代,更加灵活的去运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答题技巧:申论概括题的答题形式与步骤
历史会考如何通关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 4 个方法
学生必须知道的百度检索技巧4则
逍遥全脑心像定位记忆力训练教程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