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发了一篇文章,探讨了下面试到底内容重要还是表达重要,我的结论是内容重要。
当然,有粉丝留言表达了不同看法,最典型的是:
表达好,逻辑自洽,最后分都不会低。内容只要不是违反原则就好了。
我相信这种观点,不是个别同学,而是一种相当主流的看法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再深入的谈下。
严格来说,逻辑自洽,本身就是内容的体现。
不能把逻辑和内容割裂开来。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详细谈下。
一、关于面试内容三要素
关于内容,从面试的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也就是内容三要素:
言之有理——就是符合题目的要求,而不是脱离题目自顾自言。
言之有序——就是有逻辑性,有条理。
言之有物——也就是个人的思想和知识积累。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面试内容。
当然,很多人,可能简单的把“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当作内容的主体。
即便如此,在面试内容三要素中,这两者依然是最重要的,甚至重要性超过逻辑。
二、为什么三要素中“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更重要
比如上面所说的那位同学,他留言说:
“你做一下模拟考官就知道了,考场上除了对手,真没几个人认真听你的内容,都是看你表达和逻辑。当然,表达好的,内容都不会差。”
关于模拟考官这事,我也做过,但次数远不如真实面试官多。
模拟考官和真正考官,相差甚大。
甚至比模拟面试和真实面试的差距更大。
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就在评分方法上。
真实的面试评分,是根据两个方面赋分的,分别叫“评分参考”和“观察要点”。
这就是面试时候,考官手里的两个材料。
这是一张作废的表格,一些涉及具体信息的内容我用纸片覆盖了,表格下方第一行字就说了这个事。
观察要点其实比较空,就一张表格,里面罗列了七八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表达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等,没有什么实用性。
评分参考,说穿了,就是参考答案。
真实的面试,有官方提供的标准答案,考生答题内容和评分参考的吻合度,是考官评分最重要的思量因素。
道理很简单,这份答案,实际上就是“专家依赖系统”,就像我们看病,医生的诊断一样,我们天然会去信任。
因此,考官会认真去倾听考生的答案,才能和评分参考进行对比分析,这是评分最基本的逻辑,而且,你一定要相信客观的基本素质。
模拟面试其实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环,没有真正权威的评分参考,全靠个人喜好评分,也就导致对内容的评判缺乏客观性和统一性。
当然,也会有极个别考生的答案超越评分参考,但是极少,在我参加过的几十次面试中,包括省考、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等,加起来估计也接近上千考生了,只有一位考生真正做到了超越答案。
所以,大家不要试图以这个作为目标。
至于表达流畅和有逻辑,最终没有取得高分的案例,想必看这篇文章的考生,有类似经历的也不在少数。
三、如何练习内容三要素?
想必大家最终想知道的是这个。
内容三要素,涵盖了面试复习的方方面面,想用一两篇文章就讲清楚,那不太现实。
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捷径可走。
有个成语,叫“提纲挈领”,有句古话,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纲领”和“一发”,就能事半功倍。
我把看过的所有评分参考,进行了归纳,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发现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审题”。
审题其实已经覆盖了面试复习起码一大半的内容。
而且,你复习得越是深入,会越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的精髓在于一句话:
面试真题没有废话。
大道至简,很多道理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比如炒股,关于量价关系,其实也就一句话:量在价先。
所有量价关系都是从这句话中引申出来的。
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句话,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面试真题的每句话,你在答题中都要有所体现,如果你发现题目去掉某句话,你的答案依然不变,说明你审题审漏了,这就是“言之有理”的要求。
你对真题每句话的理解,要按照一定顺序去组织论证,这就是“言之有序”。
最后,你的答题要有理有据,能支撑的起你的观点,而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这就是“言之有物”。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用一道题目为例:
小李刚入职区城管局,巡查时发现一女子在店铺门前直播卖货,人行道上摆了好几排土特产,小李刚准备上前,同时老陈说:算了算了,管不了。老陈解释说,她是网红主播,经常占道直播卖货,之前处罚过,却被她在直播间公开投诉和卖惨,造成舆情。区里某领导曾称赞她直播卖土特产对本地经济特殊的社会经济价值。但小李认为,此时人流量大,占道有安全隐患,必须管。于是小李走上前去,假如你是小李,你会说什么?请现场模拟。(2023年浙江省考真题)
比如这个题目,许多同学答题的时候,对题目中的两句话视而不见。一是“在直播间公开投诉和卖惨”,二是“区里某领导曾称赞”,只管自顾自的答题,实际上这两句才是解题的关键,老陈之所以没解决问题,就是因为他面对这两个损招束手无策。
因此,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算答到点子上,比如面对直播间卖惨,违法真相曝光会导致人设崩塌;面对领导点赞,领导支持直播但不支持违法。
这就是题目中没有废话的一种体现,细节都隐藏在题目中。
类似的案例数不数胜,当然,破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具体还是需要同学们自行挖掘,当然,你也可以报我下面的面试班,我会重点讲解这个,课程不多,只能起到参考作用。
最后总结下,面试真正的复习思维,应该是从审题出发,做到三要素俱全,并在这个过程中,让表达变得流畅,这才是面试真正高效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