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不要考参公单位?会不会很坑?

今天有个小朋友问我,要不要考参公?还问我参公是什么?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和事业又有什么区别?关于参公的是是非非,也是我们报考中的一大谜团,下面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把参公这个概念讲讲。然后你再决定是不是要考。

一、什么是参公编制?

参公全称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制。因为公务员的待遇、晋升等都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所以参公人员的待遇基本上等同于公务员待遇,但其编制本身还是事业编制。

也就是说,参公人员的待遇工资发放,职务的设置和晋升,岗位之间的交流,另外本单位与其他公务员单位或者参照管理单位之间的调动交流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可以双向交流调动的。而纯事业编制人员就不具备这些特点。

一句话:参公就是披着事业编制外衣的公务员。

二、参公单位的各不相同

简单说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类事业单位参公,比如党校、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银保监等;一种是行政执法类参公单位,常见的比如各政府机关下属的执法大队;第二大类是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比如工青妇等,我们简称为党委群团参公单位参公单位。

其中党委群团参公单位虽然顶着参公的名称,但人员是行政编制,与普通的公务员部门没有任何区别。行政类事业单位参公也是相对比较独立。区别最大的应该是行政执法类参公单位。这类单位往往是政府部门的下属二级单位,在行政级别上比局机关低半级。比如局机关是正处级,那么下属执法大队往往是副处级。

而参公事业人员的来源分为三种:一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来的;一种是公务员通过遴选放弃原来的公务员身份,转为参公的;还有一种是原事业编制转为参公的。

第一种就不说了,第二种往往是下级机关参加选调考试的,比如我原来有个朋友是乡镇公务员,后来通过考试进入了某市直机关下属的行政执法大队,身份就变成了参公编制。第三种需要机遇,机遇不好就很难说了,比如我曾经有个朋友在某事业单位,当时听说上面有精神要转参公,她刚好有个调动到其他单位的机会,为了转参公,一直没舍得走,结果等了两年,一场空。

我们不要小看这种来源的区别,前两种血统相对比较“高贵”。比如有些地方跨部门遴选,明确规定只有前两种可以参加考试,第三种是不行的。

三、参公人员与公务员的异同之处

按理说,大家都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应该不存在区别的,但很多区别,其实都是隐性的。让你到了关键时候觉得很憋屈,平时问别人的时候又问不出个啥。所以很多人考参公的时候,去咨询别人,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差不多,没区别,直到自己遇到了区别对待,才发现参公这碗水真深。而这种区别,往往和单位性质有关。

这里我们只说行政执法类参公单位,因为其他两种参公单位相对区别不是特别大,而且人数比较少。而执法类的人数相对比较多,区别也比较大。比如城管局下属执法大队就属于行政执法类参公单位。

在职务晋升上,下属执法大队有独立的机构编制,晋升往往都是大队内部提任,不能和局机关同等待遇,而大队内部往往机会少、竞争激烈,困难重重。而且,许多参公人员都是借调到局机关,但是编制却很难转过去。

在职级晋升上,单位也普遍优先满足局机关行政编,对于下属事业单位,基本上是有事情的时候想起来了,有好处的时候都忘了,你还没处说理去。

更夸张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些单位可能子女有就读机关幼儿园的权利,但统计人数的时候,往往局机关里的给你计算,参公编的,尤其是单位独立在外的,没有和局机关一起办公的,往往会被选择性遗忘,因为这些单位叫参公二级局,不叫局机关。

还有遴选方面,绝大多数地方已经打通了,你可自行查找本地遴选考试的简章。只要简章中注明的报名资格,是这样写:“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那么,参公事业可以报考,如果没有注明,就要电话咨询了。

但是有部分地区存在隐形歧视,比如前面所说的原事业编制转为参公的不能参加遴选,这种还好解释一些。有些地方直接对县级的参公编制进行了限制,比如以前有位学生想报考遴选,结果受到了歧视,她是这么跟我讲的“我们这里市级单位(其实相当于省级单位,我们是直辖市)遴选的时候,歧视我们区县级参公编,不让报考。不过听了你的分析,我还是决定不考了”。

四、参公的出路

最后,我们说下参公人员的出路。

一是单位的变化,机关改革导致参公单位的性质会发生改变,一部分会转为行政机关,身份转为公务员,但公务员身份毕竟是稀缺品,所以这类人最终是极少数幸运儿。另外一部分单位会转为转为公益一类单位,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参公人员可能继续保留身份,自然消化。

做为个人而言,其实出路不多,要么考,要么调。通过遴选考试考入公务员单位,身份自然转变;要么调入公务员单位,身份也可以自然变动。两者相对而言,还是考试简单点。

总而言之,如果你只是图个安稳,对未来没有太大预期,那么报个参公也无妨,如果可以选择的余地比较多,而且比较有想法的,那么建议尽量不要参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公事业单位改革划归什么类?直接划入行政执法类?_中国道路运输在线
女孩们,选择“参公”一定要慎重!
哪些事业单位是参公编制
取消参公后,原参公事业人员还能参照《公务员法》提前退休吗?
(转)我所知道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的区别 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 QZZN
事业人员如何转变身份成为公务员,事业编制如何置换为行政编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