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涉足影像收藏市场

如何玩转影像市场(图)

 2012年09月14日  《收藏·趋势》

姚璐新山水Ⅰ-YL01行春古渡图
下水前捧读《毛主席语录》。李振盛 摄

  本刊驻京记者 王晶

  “据市场统计,2012年春拍传统艺术门类缩水30%~40%,唯独影像拍卖递增了4%,虽然4%并不多,但它保持了一个始终上升的趋势。”在分析影像市场现状时,中国影像独立专场拍卖会创始人、北京华辰拍卖(微博)有限公司影像部经理李欣给出了她的答案。

  正如李欣所言,全国乃至全球影像市场向上趋势明显。

  2011年11月,德国著名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的摄影作品《莱茵河2》(Rhein II),在纽约佳士得(微博)拍卖行以434万美元成交,创出当代影像作品拍卖价格的新高。同年的11月13日,上世纪著名影星周璇个人珍存的近2000张原版老照片在北京华辰拍卖,结果以218.5万元成交,创出国内影像拍卖市场单个标的价格新高。而在2012年5月12日结束的华辰影像春拍中,影像部分总成交额达到703.8万元,成交率63.78%。香港苏富比(微博)也在2012年20世纪当代艺术中首次推出17件摄影作品,结果全数拍出。

  总体而言,国内影像市场始终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从2006年北京华辰首次拍卖至2011年春,其成交总额和成交率基本保持边际状态,与书画等市场不可同日而语。面对2011年以来越来越好的市场态势,李欣认为,“这两年影像市场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单价增高了。以往我们一场拍卖会上,一些孤品的单价会增长10%~30%,但到了2011年,有些孤品的增长幅度达到100%甚至300%,如周璇的那组照片。2012年春拍我们的市场反映是,部分作品已经递增30%以上,而且这个数量很大”。

  面对日益变暖的影像市场,收藏者与投资者跃跃欲试在所难免。不过,玩转市场的前提是熟悉了解市场的真实状况,让我们看一看行内专家会如何解开这一市场的诸多问号?

  1.影像市场是如何分类的?

  根据华辰的拍卖实践,李欣认为,影像作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纪实影像作品,一类是当代影像作品。纪实影像作品包括所有采用纪实性拍摄手法创作的摄影作品,按照时间分为历史影像作品和纪实影像作品,“历史影像作品是指1949年以前的老照片。”而当代影像是指以摄影作为载体,进行再创作的一种艺术形态,又被称为观念摄影。

  而位于一级市场的上海比极画廊艺术总监尚陆认为,以现状而论,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比较成熟的市场里,我们看到的是两种状态:一个是老照片的拍卖收藏;一个是当代摄影的拍卖收藏。

  2.目前谁在收藏影像?

  目前,在不同的影像市场环境中,影像交易的特点并不相同。对于国内二级市场的情况,李欣分析认为,“在拍卖中,纪实影像作品的市场表现更好,收藏它们的多是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其他机构”。中国第一个专业影像画廊的创建者——百年印象艺术总监陈光俊则认为,“在一级市场中,当代影像作品的市场表现更好。买中国影像的国内藏家是少之又少,我们的客户百分之八九十是外国人”。

  3.我可以收藏吗?

  与已经启动并经过频繁交易的其他艺术品市场不同,影像作品的市场洼地状态明显。即使是2011年华辰所拍周璇老照片220万元的价格,理论上讲仍是十分便宜,要知道其所涵盖的珍贵照片数量是近2000张。因此,擦亮眼睛,建仓影像的机会是现实存在的。

  4.影像价值的一般判断依据是什么?

  影像作品收藏价值的判定,李欣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判断标准:首先看影像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艺术性越高,市场价值也就越高;第二要看是否是名家名作;第三看是否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最后再看影像作品的品相如何。

  对于纪实影像作品和当代影像作品,李欣建议,“收藏一定要是名家名作,并且有限量编号和签名”。对于老照片的收藏,李欣认为应要收藏对社会和历史有意义,记录了某段历史或者社会发展的老照片,“比如说我爷爷的照片肯定是1949年前拍摄的,但一般来说,这样的照片只对我个人有意义,而没有市场价值。”

  陈光俊建议收藏者先对当下的影像市场有所了解。如果价格能够承受的话,尽量购买名家名作。如果选择年轻摄影师的作品,一定要根据整个影像市场的走势进行判断。

  5.如何选择影像市场的收藏路径?

  李欣建议刚开始关注影像收藏的藏家,应该选择可靠的渠道入手,不要从摄影师手中直接购买作品,“比如你在拍卖公司购买,你的作品就会有成交记录。传承有序的作品会让你在下次出手的时候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在画廊购买,画廊的信誉也将担保摄影作品的品质和限量”。

  陈光俊认为,收藏者跟中国做影像的艺术总监或者老板成为好朋友至关重要,这样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交流。

  国内影像市场三大问题

  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是所有收藏门类共同的法则,影像市场概莫能外,而作为一个好的投资者,要把握市场实际状况,对目前市场问题有清醒的认识。目前国内影像市场存在三大问题,不可不察。

  问题一:影像市场错位

  李欣:“我接触过很多央美的学生,他们说早先没有摄影系,只是分到油画雕塑系,然后在这各系里再设置这么一个专业。其实拍卖也是,在2006年华辰开拓影像专场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影像专场。往往是如果这张照片具有历史意义,就放到古籍善本杂项里面,如果属于当代作品就被放到油画雕塑里面。2012年苏富比的影像作品不就放在20世纪当代艺术里面了吗?”

  尚陆则认为,影像的问题,一方面很多人觉得摄影没有价值,另一方面不少人不懂规矩。他们觉得在画廊买那么贵,还不如直接找艺术家买。这其实是不专业、不道德的想法,所以画廊做影像并不好做。他说,“中国的影像市场是不正常的,不成熟的。在国外,一开始都是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做影像展览和收藏,而在中国是靠拍卖。中国的摄影收藏就像是在搞房地产、搞股票,定这个价值的是拍卖行而不是画廊、收藏家或者艺术家,也不是美术馆、博物馆。”

  李欣也认为,二级市场超越一级市场是制约中国影像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在国外,博物馆与机构的介入,会鼓励一些私人企业家买影像作品捐助博物馆丰富馆藏,企业家这样做的前提是在税收上得到国家支持,但是我们不是这样的。一下子让国内的企业家有这样的觉悟,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问题二:公众不理解影像

  陈光俊表示,影像一诞生就是个“舶来品”,而且影像在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跟艺术品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宣传工具,包括早年沙飞在抗日战争时期都“影像是武器”。影像真正进入艺术品市场不过十几年,时间太短了,而且我们也缺少影像的基本教育,国内中小学都没有专门的摄影课程,直到大学才有摄影专业。所以,影像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可能真得是有点远。

  对此,尚陆也深有感触,“在美国、日本、法国,你到马路上问谁是他们的摄影大师,人家就会回答出来,而在中国,你问谁是中国最伟大的摄影师就没有人知道”。

  问题三:缺乏专业性支撑

  中国摄影文化、摄影知识储备缺乏等现状,制约了影像市场的发展,而相关商业与学术对影像市场的支撑就更加不足。

  尚陆指出,在国外,最早是博物馆、美术馆给一些摄影师举办展览,从而形成关于摄影的艺术观念,而最早收藏他们作品的就是美术馆和博物馆。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等由此而来。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国内也没有一个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像美国、法国、英国、瑞士、比利时等(这些国家都有着名的摄影博物馆)那样,有政策、有计划地展览并收藏影像作品,也没有馆长、策展人或者摄影部门来真正关注摄影。

  他认为,中国内陆直到1981年摄影师才可以独立、自由地拍摄,那个时候他们还不懂得“怎样从宣传摄影转到纪实摄影”。慢慢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才有了很优秀的摄影师。平遥摄影节是从2001年才开始的。法国人看到平遥,觉得它很像法国的阿尔勒古城。阿尔勒是全世界最老的摄影城市,在每一年的阿尔勒摄影节期间,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教堂、修道院、画廊、老工厂、老仓库,都挂满了图片。所以,平遥摄影节的模型是按照阿尔勒来构建的。现在已经过去了11年了,平遥摄影节已成为一个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我可以这样说,中国摄影只有十一二年历史,很多优秀的摄影师是从平遥走出来的。”

  与此相应,作为市场重要推手,国内很多做画廊的,大多也只是把艺术家的照片挂在墙上,并没有很好地以学术研究的方向来策展,没有做到让观众好好欣赏、了解摄影作品和摄影师背景。画廊的定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至于摄影创作者的现状,李欣对充满割裂感的现状也感觉无奈,“懂当代艺术的不懂摄影,懂摄影的不懂当代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的机会
新生血液×老牌画廊 2017影像机构面面观
美丽风光闯市场
功不唐捐 浅析中国摄影收藏的掣肘与希望
桑德斯:活跃在上海二十余年的摄影家
如何收藏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