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摊

      书摊,一个已经从人们记忆里快要消失的东西。他承载了多少孩子的快乐,弥补了无数人不能进图书馆的遗憾,甚至也让许多成年人都补齐了对于名著的浅显阅读和对于科学和道德的追求。
      我最早接触书摊时是在白马乡花山村的长冲小学门口,那时我已经读4年级。下课的时候,经常有一个像卖货郎的人,戴着草帽,挑着一副箩筐,上面放有一个木盒。他就在学校门口操场边,将担子放下来。将箩筐里的各种小人书掏出来,摆放在操场旁边的草地上。一听到下课玲声响起,大家蜂拥而出,像一群蜜蜂围住那个小书摊。
     一分钱看一本次,只有大队干部子女才会拿起一本小人书,就是人们说的连环画,现场翻起来。大家一起将头凑在一起,像鸭子吃食一样。还没有看出个名堂,也不知道什么结果,上课铃就响了。他们把小人书往地上一扔,飞速跑进教室。我经常觉得可惜,一分钱就这样被他们糟蹋了。
      这种流动书摊不是经常出现在校门口,有时几个星期来一次,上衣口袋里插满各种钢笔的修笔师傅也是如此。想他来时他不来,不想时,他们突然就冒出来,好像有意与我们打游击似的。那时的小人书都是线条画,不像现在,色彩斑斓,卡通味十足,甚至还有带声音的。反正我看不起,因为我一分钱也没有。
       书摊里摆放的都是小人书,一小长块,除了线条画外,也有是从电影中截图的。线条的比起电影里截图的小人书差得远呢,我更喜欢电影里截图的小人书,黑白画面,现场感强烈。诸如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地道战、地雷战、红灯记、沙家滨等等。这样的书摊对于我们没有见过世面闭塞的农村学生来说,那简直是一个神奇而神秘的世界。
      后来到了乡里白马中学,那时街上的书摊多起来。一般在两个地方有,一个地点在白马乡的影剧院门口,那里人多,没事大家都在那里扎堆。不仅是看热闹,更多的是青年男女都去那里吸引异性,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大家像饥渴一样期待与异性的交往。于是那些小年青们就在小人书摊那些逗留,看看小人书。这种行为既高雅,成本低,又不花钱,还能吸引异性。
       另一个地点在集镇西边往白马中学去的那个桥上,书摊里所有的书就放在桥的围挡边沿,书摊人自己一只水杯,一只草帽往脸上一盖,倚在栏杆上打盹。有人看书,就给他两分钱,他用一只铁皮罐子装着。我那时在中学读书,好多同学不上课,偷偷摸摸地下来躲在书摊那里看小人书。为防止老师逮住,就背对着马路,脸埋胸里,对着桥的栏杆,有时还把后背的衣服翻到头上盖住。就像小贩防市容一样。
     我之喜欢书摊是后来上班之后的事。
     我喜欢书,但没有钱买,再说那时的书摊已经丰富多彩。在溧水的通济街经常有好几个书摊,此时的书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租小人书,更多地是卖旧书和老版本的书。改革开放让人们知道钱是个好东西,把一些让他们耽误青春的旧书全部卖给了收破烂的。我好几本六七十年代老版本的书就是从书摊上讨价还价买来的,至今还在我的书柜里。那时的版本字迹沉稳,装帧朴素,还有好几本是线装的。哪里像现在的胶印,几年就开裂,一本书变成好几本。装帧也花里胡哨,像个城乡结合部的姑娘,穿得花花绿绿,俗气轻浮。
      我每次到溧水开教学会议,都去通济街旧书摊看看,那里有许多被人淘汰的旧书,也有好版本,当然也有一些盗版。总之,我冲着便宜去的,有时也买几本盗版的,像早期买不到的《梼杌闲评》《二荷花史》《鲁迅文集》,这些最多的也就块把钱,有的只有几毛钱。特别得意的是《二闲集》《而已集》《伪自由书》《野草》《朝花夕拾》《呐喊》《且介亭杂文》都是两毛钱一本,基本收齐了鲁迅的各种小册子,每次像捡了个大便宜。
       再后来随着工作的变动,日益被案牍所困,加之网络的迅起,书摊也渐渐地从人们生活里从街上消失。因为依靠卖旧书已经不能糊口,人们对于纸质书籍十分淡漠,甚至不肯触及书籍。于是书摊顺应潮流退出自己的历史舞台,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宿命。
      有时,我在书架上翻翻那些从书摊上淘回的书籍,看看前言、后记,再看看价格,回忆当时买书时的心境,坐在那里,真的也是一种享受。出版的时代其实已经成为书的内容之一,体验他们经历了什么,同喜同乐,书摊给了我这个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日记: 旧书摊
那些淘旧书的日子
百姓传奇:坚守旧书摊的老人(作者 沈向明)
二手书摊上第一次遇到这么贵的书,2本旧书卖300?
阅读是一场邂逅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二】卖旧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