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梅五七中学求学记
▲李正阳题
 
打开电脑,思绪绵绵,感慨万千,脑海中像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的连续剧似的,一幕幕场景竞相呈现,把我的时光倒回五十多年前——

公元一九七一年春节后的某一天,那一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气温宜人,风和日丽。山乡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树枝上透出了绿色的叶片,小草也顽强的从泥土里冒出新鲜的嫩芽,大地从此开始披上绿色的盛装。

刚刚过完阴雨连绵的春节,今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大人们开始了新春后一年一度新春的农作,生产队长吹着专门为他配置的吹着一毛钱一个的铁皮口哨, 那震耳欲聋又尖锐刺耳的哨声,提示今天正式开工,并安排农活。(那时候还没有不锈钢制品,铁皮口哨上因为有口水残留,时间久了还会生锈。)村里的男女老少劳动力纷纷下到田间地头干活,播下期盼丰收的种子。
图文无关
今天就要去读高中了,早上母亲还特地为我做了一顿没有加好多合野菜的米饭,还有一份稀罕的香喷喷油腻腻的苕粉炒腊肉。

此时此刻,我就如同招待尊贵的客人,抑或是送别将要离家远行的亲人。

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脱去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裤子,穿上为过年缝制的黑色对襟纽扣的新衣服,左侧上衣的口袋里插上一支自来水钢笔,显得文质彬彬,又像个有点土冒的知识分子。既高高兴兴又忐忐忑忑地,怀着对未来新的学习生活、学习环境的美好憧憬。
到了约定的时间,我和村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用扁担挑着简单的行李,一头是被褥和换洗衣服,另一头是已经掉了漆近乎为浅黑色的木箱子,里面装着大米、辣酱、饭碗、勺子、牙刷牙膏及文具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学习用品。

有一个同学,他老爸当过队长,不知从哪里弄到日本进口的装尿素的化肥袋,缝制成一条裤子,穿在身上,简直令人羡慕嫉妒恨!那布料轻薄柔软,不易皱褶,半透明状,比当时流行的的确凉更吸人眼球。

当时那个情景,现在想起来,既有心酸无奈,又感觉有点搞笑,笑中含泪。如果允许自嘲的话,就像流浪讨饭的乞丐和发生战争地方的难民。又因为当时经济条件都相差不多,不像现在贫富差距那么大,所以也能释然,不去计较。

网络图片

我们一行三人从家里出发,一路有说有笑,谈论着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沿着七拐八弯的沙土路,大约走5里路,累了就放下担子休息一会儿, 步行20里路,终于到达了“城关区中学”报到。

大概是从“文革”开始把学校的招生改为春季招生,整个学期按年度计算,而不是现在跨年度的秋季招生。具体哪一年改的,又是哪一年恢复的,没有去考证。过都过去了,事实就是如此,不接受吐槽,反正与本文无关,也就懒得去查了。如其浪费时间,不如多码几个字。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皮箱,吃饭的米、菜都要自带,没有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跑的运输建筑材料的汽车外,就是手扶拖拉机。自行车都是奢侈品,只有在县城工作的干部才能买得起,其他人出行全部靠自己的双腿,更没有哪个家长一路送行。
“五七中学”,位于茨林公社许铺大队的一片黄土坡上。进入“校园”,所以把“校园”加上引号,是你根本不会想到,它既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甚至连写有学校名称的牌匾都没有!这还是城关区唯一的高级中学呢。

当时县城里的“黄梅一中”是面向全县的高级中学,“五七中学”则是城关区成立的第一所高中学校。它招收的是从城关区九个公社选拔的240多名初中毕业生,“选拔”就是各大队成绩比较好的,贫下中农家庭出身或大队干部子女的初中毕业生。

之所以叫“五七中学”,是为了响应毛主席“五七指示”,学制要宿短,教育要革命,把学校办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后来的黄梅镇许铺中学就是在过去五七中学的原址上改造扩建的,2005年又被改建成为黄梅县国际育才中学。

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旧貌荡然无存,新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豪华大气,蔚为壮观。我们40年同学会还在那里回忆往事,参观新校区,校长为我们作了介绍,然后拍照留影纪念。这是后话。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类似“四合院”式规划的四排建筑,其实还不能算是建筑,而是只有一层的红砖黄瓦、十分简陋的房子。东面是食堂,南边是教职工宿舍,北面和西面则是我们学生的教室兼宿舍,“四合院”外与北边的教室平行的一排平房也是教师宿舍。除食堂外,其他的都有外走廊。“四合院”中间的空地约两个篮球场大,地面和教室地面都是经过平整的沙土,可能是当时用不起水泥,那东西造价太高吧!

说是教室,其实里面完全空荡荡的,当然地面上同样也就没水泥啦。墙上是用石灰粉刷的,不像现在要刮仿瓷,涂乳胶漆,还好墙上有一块面积约1.5平方,可能是水泥底外面涂上一层油漆的黑板。教室里面除此之外,别无长物。
因为教室又兼宿舍之功能 ,谁能想象,除了没有桌椅板凳 ,连睡觉的床都没有?地面靠墙四周,除留有两个门口出进,全部铺上一层稻草,中间用每个人的带来的木箱作为分隔,俗称“打通铺”,这就是现实的“地作床”。当然后来条件逐渐有所改善,也有了睡觉的双层床和桌椅板凳,以后会再做补充叙述。

距学校西北方50米左右一个新建的厕所,这厕所倒是不错,池子和方便的地方是有水泥的,如果没有水泥可能不符合建设标准要求吧。只是每个蹲位之间没有隔开,上厕所时大家都是坦诚相见,不用避讳了。

“四合院”外西南方向有一块平整的空地,也不是水泥地面,四周栽上了为数不多的小树苗,这些树大多数与我们的身高差不多。这就是我们上体育课的地方,有两个篮球架,几个高低杠、双人杠,一个用于跳远的小沙坑,一个水泥做的乒乓球桌,这就是当时学校的全部体育设施,这几排平房也就是学校的全部建筑了。
这些设施之简陋,与现在农村健身广场、城市公园或小区的老年人休闲锻炼设施基本没有差距。

就是在这几近简陋的学校,我们将在这里完成为期两年的高中学业。由此开始了那难以忘却的学习、奋斗和生活时光。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这些学生将要面临的事儿,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完全无法想象……(未完待续)【作者为高二(五)班学生。老同学陈亚斌老师、刘梅香大校为本文提供了珍贵照片,在此致谢!】

【附:同学群公告】

五七校友,英才荟萃,黄士坡上,育我此辈。政界精英,有口皆碑;学者教授。传播智慧:商界巨贾,弄潮有为;教书育人,授业解惑:戎马疆场,树我国威;身在杏林,治病扶危;从业各异,皆受敬佩。年过六旬,退休让位,激情常在,不输后辈,诗书养性,歌舞陶醉,含饴弄孙,累觉不悔。各尽其能,乐享此辈。土岗茨林,懵懂青年。追梦求学,苦中有甜。无书可读,劳动宣传。白昼上课黑夜挖田。你我同学,亲密无间;憧憬未来,浮想翩翩。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四十余载,恍如昨天。皓首归隐,追忆从前。借此平台,心心相连。呼朋唤友,共话当年。老有所乐,珍惜今天。

作者简介

鄢建君,网名小溪清流,黄梅县苦竹乡鄢家畈人,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出生农民世家,长于小溪山村;种过田养过路,也曾做过园丁;卌载疗疾救厄,务求精益求精;无论妍蚩贫富,一概视如同仁;偶有难尽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学校
三月白杨 | 末
陆文三 | 朝花碎记(15)
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黄石文坛]严丽的散文《我的芳华·梅小姐》
难忘的中学时光(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