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建新/《故乡遗情录》连载之一

        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编委会将视情况择优结集出书投稿后,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定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以内,读者留言2条及2条以上:阅读数达到5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7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9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20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数超过5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联系小编,以便编委会在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荐稿和爆料!

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 编委会

顾问李新春  岭南十三叔  刘富春  朱文霞  李滨

特邀评论员:孙文平

主编:龙静

编辑:张功承  汤燕春  吴柳珍  景阳钢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读者荐稿或已公开的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名誉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5、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搜狐号、网易号、大鱼号 等平台,您的原创文章将全网发布。 


题记

不居庙堂空忧民,常处江湖善自身。位卑何曾忘报国,权重岂敢暗欺心。十年面壁思对错,五载临江辨浊清。世事轮回有因果,平安最是谢亲恩。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热爱我的祖国,也热爱我的故乡。热爱故乡的亲朋好友,热爱故乡的父老乡亲,热爱故乡的风土人情,热爱故乡的和谐使命,热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今年故乡多灾多难,游子在外,心急如焚,感恩党的领导,感恩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乡亲父老,有你们的无私奉献,必将战胜一切灾难,重塑辉煌。


 特别的日子,仅以此文倾情奉献给我的故乡,那一方热土……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2017年在武汉采风时与战友王利民(右)合影

一、蹉跎往事
 
我的出生估计是不受欢迎的,至少在我家里应该是这样的。那时在大集体,祖奶奶和我爷爷都已经上了年龄,不便劳作,挣不了多少收入,家中就只有靠父母日夜出勤,挣生产队里的工分,以便养活一家多口,缺少劳动力使我们家每年都是超支的对象,帮扶的首选。而我上面出生的两个哥哥,已经让贫穷不堪的家,三餐无继,家无隔夜粮,只是凭借着父母的坚韧、勤劳,加上热心村民的帮衬,才勉强度日。因为上面是两个臭小子,那时父母亲最希望有个丫头,(这从我后来的妹妹名字里有一个“梦”字领悟到了父母那时是多么的盼望有个女儿)给贫寒、苍白的日子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可是造化不由人,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就是在父母这样的企盼下,我却顽强的、执著的来到了这个世界。

虽说“爹娘只疼头生子,公婆只爱断肠儿”,虽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家庭不怎么受欢迎,但是我还是得到了我应该得到的家庭关爱。奶奶过世早,但是祖奶奶仍然健在,爷爷也已经六十多了,身体差强人意,常年为集体敲钟,养鱼什么的,在家歇宿不多。

小时候陪伴我们最多的还是祖奶奶,我们哥三几乎都是在她的怀抱中长大的。祖奶奶极好的人缘,不管谁来到家里,都是热情接待,没有半点怠慢,村里的孩童无论怎么顽劣,她都个个喜欢,也不因家庭处境的好恶来对待孩子们,是以在我童年时,我的那些伙伴大都是在我家自由自在的玩耍。她最擅长捏泥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花草虫鱼,在她的巧手揉捏下,一个个的栩栩如生,我们也把她的作品当做玩具,从村里的孩童们羡慕、嫉妒的眼光中,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是再快乐也离不开物质上的,四世同堂的家庭,生活的重担就毫无疑问地落在了父母的肩上。

父亲是个中医,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应该说是在一家知名的医院里当过院长。也就是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为了响应党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去”的号召,父亲积极响应,第一个报名,返回家乡,参加集体劳动,并担负着生产大队的赤脚医生。(后来因为档案的遗失,落实政策时父亲依然没有重返工作岗位,好多和他有一样经历的、最终都拿到了政府的津贴或补贴。)父亲的医术有很高的造诣,在当地首屈一指,尤其是小儿科,更有一手绝活,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这里摸摸,那里捏捏,孩子们也就活蹦乱跳的,十里八乡哪家的小孩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或者疑难杂症的,必找我父亲医治无疑。在每年的秋季,父亲都要带上几个年轻体壮的劳动力,去庐山采挖一些中、草药,一去就是两个多月,每每这时,也是我最想念他的日子。晚上扒在窗台上久久不愿去睡,清晨醒来后就赶往村口的必经之路,在那里望眼欲穿,希望看到我最熟悉的身影。我知道父亲每次离家越久,就一定会捎回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而我家里、庭院,则铺满了他带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一年中,父亲也只在这个时候最慈祥、最和蔼、最开心,看不出他一路的风尘,看不到他神情的憔悴,看不见他满脸的沧桑,有的只是分离重逢后的欣喜。就算我们年幼顽劣,犯了点小错,也不会得到他的呵斥。父亲就用那些采挖来的有限的资源,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数度寒暑,任劳任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时至今日,虽然父亲过世多年,但那些早年受惠于我父亲医术的人,还是对他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在那个饥荒的岁月,在那个物质极端缺乏的年代,就凭着母亲的坚韧与勤劳,凭着父亲一技傍身,四处腾挪,居然在年年难过年年过的蹉跎岁月里,为我们家撑起了一片蓝天,使我们在父母的翼护下,在我温馨的家庭中,度过了物质匮乏、精神却相当快乐的童年。
作者近照,由金港镇宇红花店老板娘戴宇红拍摄

父爱如山,  父亲对我们三兄弟的关爱,不偏不倚,自始至终。有什么好吃的都是人手一份。父亲却又是一个善于变通、敢想敢干的血性汉子。记忆中,还是在我四岁的时候,我不幸患上了急性脑膜炎,在被送往九江妇幼保健医院急救的过程中,父亲充分利用他精湛的医术在为我幼小娇弱的生命保驾护航。不到十公里的路程,父亲竟为我打了两支强心针,都说良医不医家人病,是啊,父亲在为我打针的时候那是下了怎样的决心,谁又理解、谁能理解呢?路虽然很短,其实在父亲的心里那是极端漫长、极端漫长的一段路,一段无以言表的心路。父亲的焦虑不吝于伍夫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在急救室,当主治医生询问父亲是我的什么人时,又是父亲的机灵和善良的欺骗使我化险为夷,他说我是他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救他,父亲还拿出一路上使用的急救器具,证明自己也是职业医生,就因为父亲的毫不犹豫,就因为父亲的掷地有声,就因为父亲的据理力争,就因为父亲的绝不放弃,就因为父亲的情急生变,就因为父亲的特殊(医生)身份,震慑了医院许许多多的麻木、冷酷的心,使他们组织力量对我这个病入膏肓的人进行了急救,要知道,那年月,人口递增,活着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在医院死个病人根本就是小菜,家常便饭,医院草菅人命的事也时有发生。也还是父亲,在他们决定保守治疗,往我的脑子里输送麻药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强烈反对并坚决制止,与其说是医院的得力措施,挽救了我的肉体,还不如说是父亲的执爱,父亲的高深医道,挽救了我的精神和灵魂。如果真的往脑门里输送麻药,即使救活了,不成傻子,也是弱智,那绝对不是父亲的初衷。感谢父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此,我又有了个小名,叫“医保”。意思是在医生的保护下,必然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我的母亲,则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没日没夜的劳作,在我幼小的时候,就根本看不出她年轻、俊俏的模样,艰辛的岁月使她的额头过早的爬满了皱纹,一头秀发由于缺少保养,也弄得稀疏、蓬松,加上穿着朴素,满脸菜色,不到三十的她,乍看上去,象极了年高体弱的老妪,是啊,上有老、下有小的,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里,里里外外就全靠她一把手了,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但为人处世,还是讲理得体的,也是宁愿委屈自己而不让儿女、不让别人受委屈的,母亲也特别好强,人家小孩有吃的有玩的,她也会削尖脑袋、千方百计让我们也一定拥有的,而且母亲对于别人的恩惠时常铭记于心,夏夜无事纳凉或者冬日向火的时候,就经常提起,总是要求我们长大了要记着别人的好,母亲的善良,深深的感染着我们几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一直到现在,我们兄弟几人的所作所为无不拜母亲所赐。那就是从不昧着良心做事。

后来家里又添了两个小妹妹,人口一增多,家里的日子就更是抓襟见肘,而父母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改变了一些做法,在我幼小的时候并不怎么理解,甚至怨恨。也曾怀疑父母的偏心,现在想起来就脸红。就我们家的生活现状来讲,其实和别人家也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是“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 ”而我就是典型的破老三了,新制的衣服从来就没有我的份。下面的两个妹妹,逢年过节,也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这是我少不更事、懵懂无知时,感觉最受委屈的地方,现在自己也成了孩子的父亲了,才深切体会到了做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再去怨恨父母,反而对于他们的精打细算、支家过日子、物尽其材的节俭方式推崇备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在入学前,我们哥几个就能为家里干点杂活,养猪、拾粪、割野草换工分的事绝没少干,捡捡破烂换钱贴补家用的事也没少干,可是在那样的年月,我们的付出之于我们的所需,那简直天上人间,无法比拟的,我们整整齐齐的五兄妹,个个都在长身体,个个都象是饿牢里放出来的,张着小嘴、伸着小手,找父母要吃要喝的,父母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父亲就曾经无数次在干好本职工作后,趁着夜色下河捕鱼,而母亲也怄着个身子,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一道,去火车站寻些煤渣,以备家用,离家十五里就是火车站,那年月还没有通车,母亲回来都是挑着受过无数惊吓才捡来的、沉重的煤渣,将家里的杂事打理好后,有时就天亮了,母亲来不及小睡一会,就要去赶集体的工分了。

日子尽管艰辛,但是大字不识的母亲,仍然没有忘记心中的梦,冲破重重阻力(超支的家庭,孩子就是到了求学的年龄,都不能读书,而是要帮助家里挣工分,一个普通劳力出勤一天是一个工,即十分工,小孩子帮生产队放牛或者干杂务是四分工,如果没有相应的工分,且不说劳动粮,就是正常的口粮也将被克扣)很坚决的让我们进了学堂念书,这在当时是被很多生产队员极力反对的,是父母的果敢、坚决,是父母破釜沉舟的气势,吓住了咄咄逼人的部分村民,才使我们在该求知的年龄,幸运地走进了学堂。

好在我们都很争气,我们都很懂事,我们的成绩一直都让很多同龄人包括他们的家长羡慕不已,大哥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是他应届的那一年)就考上了大学,二哥后来确实因为家庭的变故,(祖奶奶的离世,家里已经一穷二白)没有继续读下去,这也成了我父母多年来的一块心病,一种难以弥补的遗憾。而我也有幸读到了高中,后来去了部队继续深造。和她们同龄人相比,我的两个妹妹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是她们望尘不及的。

遗憾的是在我的家庭刚刚有所起色,刚刚度过寒冷的冬季、就要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的时候,我那深受人们敬重的父亲,深受我们敬爱的父亲,却英年早逝,没有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就——大哥一家落户武汉,侄儿也参加了自己热爱的工作,据说还谈了女朋友,准备结婚呢,二哥一家也可以自食其力,至于我,虽然命运多舛,但是我深爱着的女儿,也已经念到了高一,儿子也在小学四年级就读,两个妹妹也在武汉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父亲泉下有知,亦可欣慰于天国了。

作者简介:余建新,微信名野渡舟横 ,湖北黄梅小池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文学爱好者。

链接:余建新/怀念在周田服役的日子
余建新/空城计的另类结局
余建新 | 母亲的生日
余建新 | 故乡的端阳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情散文:怀念我的父亲
丁兰香作品
亚凌厨房物语一:奶奶·灶火
【005】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方四清作品
写在母亲节上
【人世间】文盲父母把5个子女送进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