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粮

▲李正阳题

 

在人民公社那遥远的年代,农民非常辛苦。从那时期走过来的我,送粮的事总萦绕在我的脑海。

送粮,即是将生产队打下的粮食送交国家粮仓,其个中艰辛是无法形容的。

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向国家上交粮食的任务,这任务中分两大块,一是公粮,二是水费。需说明的是,交这些任务粮都没有报酬,是无偿上交的。

公粮,就是农业税。水费,说起来就有点蹊跷了:说是你农民种田需要用水,这水是从国家水库放出的。唉,水库本是农民浠汗撸起袖子加油干,挑出的水库。如今田里用水却还要交钱。那时农民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冤大头,自己挑的水库,田地用水还要交钱。

这些公粮水费分配落实到每个生产队,生产队只好用稻谷上交抵这“两费”。


上交公粮水费(简称“交公粮”)的稻谷要求扱其严格,首先要求必须是金灿灿的稻谷,谷粒饱满中泛着淡淡的白色,也就是挑选上好的稻谷。

那个时候农村割谷“挑把”时遇到“风爆雨”是常事,被雨淋湿了的稻禾挑到稻场上,再上稻堆堆码成庞大的稻堆,如是淋了雨水,堆上稻堆就会被沤黄,打下的谷粒就被称为“黄粮”。上交国家的稻谷中不能有一粒“黄粮”,凡“黄粮”都留下来社员当口粮吃。因此那时我们社员自己基本是吃“黄粮”。“黄粮”饭吃下去味道很不好,不仅营养成分差,而且很不经饿。
这里还须附带说明一下:上交国家的粮食必须挑选粿粒饱满的稻谷,那就必须在稻场“扬谷”时,挑选“上风”谷粒上交公粮,稍有瘪粒都不行。

那时我们上交公粮还要自已挑到粮站。而且那时的粮站又不多,我们后山铺要把粮食挑到离家有十里远的大河岳窰粮站。去岳窰粮站那时没有大路,都是一路田埂小路,有时还要跨沟(排灌沟)。身上挑着百多斤重的担子,人累得汗流浃背,眼冒“金星”。好不容易把谷子挑到粮站,人累不行,十分口渴。不过粮站都备了几大水缸的茶水(当然都是粗茶叶冲泡的),那时我们只顾口渴,拿起漂浮在水缸边的“交筒”(一种带柄的喝水打水工具)滔起水一口劲仰头就喝。
那时送粮不仅没有任何机动车。由于没有机动车路,除国家公路上有少量的车在行驶,广大农村几乎不见任何车辆。

那时的农民为了国家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农民也毫无怨言,所以说中国农民是伟大的农民。我们要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农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现在的农民、农业、农村也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再也不用交公粮了。不仅如此,国家还对农业实行粮食补贴,你种多少田地,国家还按田亩数拨款补贴,国家一系列的惠农举措,农民想起睡梦都笑。

作者简介

梅建斌,网名笑对人生,笔名三月风。初中毕业于黄梅一中。昔日的我吃过苦受过累,为生计为事业努力拼搏过,终于拼出靓丽的人生。当年曾开办鄂东首家民营信息公司,励精图治,事业也算风声水起。因此曾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县总商会常委(经县委下文批复)。

如今虽身患残疾,行动极为不便,并完全丧失体力劳动能力;但仍乐观向上不悲观,每天坚持杵杖健身行,并边走边拍摄,注意发现和捕捉身边的美。同时在疾病中坚持笔耕不辍,用心书写弘扬正能量之篇,乐把生活过成诗。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副主编: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程立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再见了,完公粮
全钢作品:送公粮的那些往事
​忆我与父亲去交公粮
高五幸:交公粮(散文)
【风情】《家乡的秋》
【望安山文学】方亦飞||远去了的粮站(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