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丽华 || 慈母手中线--写在母亲节
我们建了一个读者福利群,每天都会发红包的那种,欢迎扫码围观!👇

【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上个世纪50一60年代,或者再往前的女人,会做针线活(有的地方称做”女儿红”)好似那个时代女人的最基本生活技能,女孩子就是在一针一线,缝缝补补中长大。而女孩子,不论生活条件的好孬,都备有一个装有自已“女儿红”的家什,针笸箩或者“针线包(盒),里边装有针、线、尺子、花撑子、花样,鞋样,顶针、袜底板(木制脚型大小的模子)、布头、布脑、剪刀、锥子等。
母亲欠缺“女儿红”
母亲小时候家里穷,本应该学习“女儿红”的她,却过早的下地干农活,当男孩子用,为有钱人家的地里薅草,继姥爷根本不在意她会不会做针线活,能挣钱,添补家用才是真。和父亲结婚后,先后有了我们姐弟,家里动针线的活,基本上都是姥姥奶奶帮着做的。
1958年父亲借调到辽宁省桓仁县渾江局(一局前身),家也搬到了东北小镇生活,离姥姥奶奶家远了,真正挑战母亲“女儿红”的时候来了,孩子们需要穿衣穿鞋啊,小镇上没卖的,母亲不会,“逼”得她领着我们姐弟去后院邻居张婶家,求人家帮我们裁剪衣服,那时家里也没有缝纫机,母亲回来后,先找来牛皮纸,把裁剪的衣服样子替下来,再坐下来把裁剪好的衣服半成品,用针,一针一线把布料手工加工成成品。由于以前没做过,她慢慢琢磨,做不好,就拆了再从来,在母亲的炕上一年四季摆着针线活,她从来不得闲,夏天做冬天的棉袄棉裤,冬天她就做孩子们夏天穿的衣裤鞋袜。
勤以补拙笨法出成果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高长大,几年前的衣裤都小了。母亲找来相似的布给孩子们的衣裤接上一截,实在不行了,用她的笨招法,把原来的衣裤纸样找来,在原来的基础上放大。母亲生活中很要强,她不好意思总麻烦张婶,那时候,穿的衣裤是要布票的,每人一年仅供应14尺布票,布倒是纯棉线的,但耐磨程度和現在比起来可差远了,结实一点的卡基布算是质量较好的。
然而,孩子多的人家是买不起的,那时侯一个月40多元钱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五六口人。我同学家,爸爸工资低,他家经常买来白布自己染成“邮递绿”然后给孩子们再做成衣服。可想而知布的质量和卡基布是没法比的。
这时侯的母亲,针线活也比以前熟练多了,我们姐弟上学时,每人只一套供上学穿的衣裤,有时脏了,放了学,马上按水盆里洗净晒干,冬季的衣服不好干,母亲就在屋里的小火墙上给我们烘干,然后再把破的地方补好,我们第二天起床上学时,叠得板板正正、干干净净的衣服摆放在我们各自的床头。
母亲常说:“衣服不怕破,我们把它补好,清洗干净,就没人笑话。”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倾尽全力为我们操劳,我就没见过她睡过一个囫囵觉。由于小时候过早下地干农活,又过着食不裹腹的生活,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又经常出差,母亲是带着病体应对着艰辛的生活,让曰子一步一步往前走的。
“慈母手中线”的伟大而温暖
我无数次梦境里,或静思中出现过母亲为我们缝缝补补的画面,她从针线包里拿出线板,抽出针,对着针孔吼认上线,比量好长短,用牙咬断,一针一线认认缝补的样子,耳边也常回响着:“破了咱不怕,妈给你们补好,穿戴整齐干净就不会被人笑话……”的声音。
母亲的针线包,装着她的“宝”,她也会变着法的哄我们高兴,她用针线包里平时收纳的碎布,给我缝制或三角形或圆形的小布口袋,是我们课后不错的玩具,让我面子十足的娇傲了好一阵子,她还给我做过一个格子书包,贴上她不知什么时候剪下来藏在针线包里的小图案缝在书包的右小角上,背起来很洋气,曾被几个同学借去,拿回家里,让她们的母亲照着做。
母亲的针线包里不仅有做活的工具,还装有零分钱,街上来卖冰棍的,她就会掏出零钱让我们去买,有时也会从中掏出儿块糖块分给孩子们吃。在我看来母亲的针线包倒像个“百宝箱”,它收纳了母亲多少个风雨,艰苦的岁月里盛装着母亲忙累的身影,慈爱的心血。

母亲没文化,也不识几个字,用她的方式给了我们无限的爱,我还请楚的记得,她用攒下来的布块拼成椅子垫,小孩被面。我成家后,她给我的孩子手工做小棉衣,我家一个木箱子里至今还存放着母亲亲手给我做的棉裤,由于年青时,人长的瘦,现在早不能穿了,但我却舍不得丢掉,母说:“自己用棉花做的,穿着暖和舒服”。还有,没舍得扔掉是觉得它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倾注着母亲的心血,缝纫着母亲的祝福。
母亲手中的线,串写着一家人的生活轨迹,母亲用勤劳的双手,为那时的艰苦生活创造了奇迹,她的儿女们带着欢笑长大,长大的过程也成为离母亲渐行渐远的过程。
2004年母亲过世,亨年78岁,她的一生很普通,似乎没留下什么可值得纪念的,她生前针线包里的一些老物件也早已被尘世所遮蔽,但她的辛苦,对我们姐弟的关爱,她的默默支撑,灯下熬过的一个个夜晚,让我真正感受到“慈母手中线”的伟大和温暖,母亲虽然离开我近20年了,每每想起这些,徒然还会一遍遍泪流满面。

【作者简介】赵丽华,中水一局退休干部,笔名(网名)犁铧,在职期间曾任企业党委组织员,组织科长,宣传科长,党总支副书记等曾被《东北水电报》《晨风》杂志社《江城纪检》《江城日报》《中国电力政工》等多加报刊特聘为报道员。退休后曾在《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集团总公司报,水电局网站(逐梦)集团官方网站,枕边往事等报纸媒体上发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作家‖【母亲的针线包】◆吴艳伟
散文精选:膝盖上的补丁
【乡音陇风】范儒耀||散文||一双布鞋
慈母手中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江城子·慈母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