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228条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豆豉汤主之。(见《论》228条)。

作者:蒋远东

阳明病有内证和外证之不同,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阳明内证是发潮热,自汗出,不大便(见182条【注】)。本条是在阳明外证未解,内证未实的情况下下了。阳明病下之是其身发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的前提条件。

130条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这里的病发于阳是发于太阳中风,病发于阴是发于太阳伤寒。本“阳明病,下之”是在阳明病外证未解,内证未实的情况下下的。其外有热,是因为下的太早了,阳明外证尚在。

手足温:一是下之前外证未解手足温,即阳明本身的外证手足温未解;二是下之后,下药引手阳明胃经的热入足太阴脾经手足温。《阳明篇》和《太阴篇》都讲到了:伤寒脉浮而缓,手足温者,系在太阴。本条的手足温与下前、下后都有关系;下前的手足温是阳明本身的手足温,下后的手足温是下药引胃热入脾。

本条的不结胸是阳明外证未解,在下的过程中因为阳明病发生了位移,阳明移热于脾。阳明因下本身就出现了空虚,这个时候的外邪乘虚而入占领阳明移动后的位置。如果是太阳中风因转属阳明,其热与寒水互结就变成结胸证了。本条的不结胸讲的是这个阳明外邪没有和寒水互结。因为,这是一个相当于太阳伤寒因转属阳明而作痞的病,是一个气痞,按之不痛(见《太阳上篇》大陷胸汤证和小陷胸汤证)。

心中懊侬是邪气因入,客气动膈引起的情绪低落。因为,胃在隔间,胃气被下邪气才会乘虚而入填补被下的胃气,即为邪气因入,客气动膈。第224条讲:若下之,客气动隔,心下懊侬,舌上胎者,栀子豆豉汤主之。这里的舌上胎是服了下药以后舌上黄苔,黄苔是胃热抵挡邪气的产物。

饥饿是一种感觉,当胃热甚的时候会消谷善饥,胃热不足的时候,即不能消谷也不善饥。本阳明胃热被下后,胃热不足以维持胃中的平衡,外邪乘虚而入与下后的阳明胃热结合,即虚热虚寒共并,虽饥而不能食。第190条讲: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本条的中寒是阳明胃经中了下药的寒了。

邪气因入是邪气乘虚而入;客气动膈,客气动的是膈间的胃气。胃为后天之本,胃是蒸蒸发热,其热上冲。头为诸阳之汇,阳明胃经是三阳当中的一阳。本阳明病下之是上焦亏虚,这个时候的胃气为了对抗乘虚而入的邪气而交争于上焦,所以但头汗出。

豆豉能发伤寒之表,栀子能清虚热,栀子豆豉汤是一个发散性的药,能把进入阳明的虚邪撵出体外,故栀子豆豉汤主之。

如果把阳明经也分成上中下三焦的话,上焦邪热栀子豆豉汤发之,中焦邪热人参白虎汤清之,下焦邪热猪苓汤下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76条
名家解释伤寒论 第76条
丹溪手镜
栀子豉汤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栀子生姜豉汤
闷乱不堪、扰乱心神如何清除体内虚烦?【240期】——栀子豆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