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21、22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第21、22条)。

    作者:蒋远东

现代排序把本条文分成两个条文了,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是现在排序的第21条;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主之是现在排序的第22条。赵版《伤寒论》是一个条文,我认为赵版的排序比较合理,它的后半段是补充说明前半段的,即用第22条补充说明第21条的。

太阳病下之前,要么是寒邪束表要么是风寒入里,是太阳伤寒寒邪束表,无汗、恶风,就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是太阳中风风寒入里,发热、恶寒,自汗出就用桂枝汤收汗固表。凡病都是邪气在那,正气就在那。太阳伤寒邪气在表,正气就会抗邪于表;邪气在上焦,正气就会抗邪于上焦。今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是正气在胸部这个地方与邪气交争。

太阳病下的时候,体内固有的水湿津液会随之而下,即抗邪于表的正气会逆转直下。这个时候的外邪就会跟着下药由表及里填补空虚,第140条讲: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协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本条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胸满(man)是虚寒痞满。第130条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本条的后半段讲: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可见这里的胸满是虚寒痞满。

《辨脉法》讲:脉来缓,时一止而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而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今之脉促阳盛于外,痞满于内,有阳脱之象,是阳不入阴。桂枝汤去芍药后变成了一个治上焦虚寒的阳热之药了,这个药有点像《少阴病篇》的四逆汤,有回阳救上焦之逆的趋势。第64条讲: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其中的过汗出等同于本条的下之后。

因为,过汗出与下药下之后都会导致津液流失,上焦空虚,阳气外脱。由此可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是虚寒痞满,寒主收引;桂枝汤去芍药去的是芍药的收敛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虚寒之气更加凝结。刘渡舟讲,他在东直门的时候,遇到一个胸满憋气的人,越到晚上越严重,咳嗽、畏寒,脉弦缓而沉,舌质淡嫩,是一个典型的阳虚证,用的就是桂枝汤去芍药治好了的,效果很好。

桂枝汤去芍药实际上就是甘草生姜大枣加桂枝,《要略》和《论》中虽没有具体的讲甘草生姜大枣的组方,但在《要略》和《论》中,草姜枣的用途作实很广泛。《药性赋》讲:甘草味甘,性平无毒,生则寒,炙则温;生则分身稍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以其甘能缓急,故有国老之称。甘草在这里起到了补中益气和在中上焦持续的发挥作用的作用。

《药性赋》讲:生姜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胃之益;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治翻胃之哕。这里用生姜以发散,散胸中之寒邪,又佐大枣而厚肠胃。

大枣味甘平,性温无毒,降也,阳也,其用有二:助脉强神;大和脾胃。这里用大枣健脾益胃补水气。故知甘草生姜大枣组合在一起能开胃健脾补水气,助脉强神。清.曹颍甫讲:姜也、枣也、草也,同为温和肠胃之圣药也。

桂枝汤去芍药加桂枝的目的是携草姜枣以入经络而通阳散结。若微恶寒是说假设有轻微的恶寒,是寒邪优甚,表阳虚了,与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助阳驱寒,回阳救急。

《药性赋》讲:桂枝味辛,性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这里用桂枝主要是取其走上焦而除上焦寒。

附子在药店里买不到,附子因炮制的方法不同,有制附子和黑附子之分,用于散寒常用黑附子;黑附子味辛,性热有大毒,浮也,阳中之阳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定三阳之厥逆。歌云:附子疗虚寒翻胃,壮元阳之力。因其能散沉寒。

桂枝汤去芍药在临床上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要略.痉湿暍病》中讲: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刘渡舟讲,胸痹如果出现了胸满,或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气短,或者咳逆,只要是属于胸阳虚而阴寒之气比较盛的情况,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都有效。

桂枝去芍药汤实际上就是桂枝汤去芍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实际上就是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113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寒温相承宗一脉 叶吴本是经方家(上)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伤寒论类编补遗》误治后脉证并治及禁忌篇313
读后*伤寒*
夜读伤寒-22
胡希恕讲伤寒论271条~30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