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141条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xuen)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su)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已潠之洗之,益令热被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伤寒论》.第141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缓,名太阳中风(见第2条);太阳中风即为病在阳,也只有太阳中风才能代表温病初起的时候,病人才敢以冷水潠之、灌之。如果是太阳伤寒,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见第3条)的时候,病人想以冷水潠之,灌之都没有机会。因为,太阳伤寒病人本身就嫌冷,不可能用冷水潠之、灌之。由此可见,本条的病发于阳是发于太阳中风发热的时候。太阳中风本来是桂枝汤证,当与桂枝汤发汗而解的,这里用冷水潠之、灌之,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举措。所以,本条用了一个反字来说明用冷水潠之、灌之是错误的。

所谓潠是把水含在口里,往病人身上喷,即是在病人不防备的情况下用冷水刺激病人。病人局部受到冷水的刺激,体内的正气马上就会抗邪于表而突然汗出,轻微的感冒也会有好的可能,这种用冷水潠之、灌之的方法也是治疗热感冒的一种手段。灌之,不言而喻,就是用大量的水从头往下淋,如同淋浴。

这种病很多,比方现在的物理退烧、冷水浴或本太阳中风未愈,野外作业,突遇暴雨的都是潠之、灌之的表现。病人突然受凉,一下就把热闭在体内了,这个就是本条讲的:其热被却不得出。体内的热遇冷后,停止了向外释放的步伐,即为被却。

弥更益烦,肉水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都是在讲被却的这个热的具体位置。弥是满,是全部的意思;更是加倍的意思;益是更加的意思;烦是烦热的意思,烦是一种热象,是心里的感觉。这里的弥更益烦是体内这个被却的热波及到全身了,所以,感觉到满身的不舒服和烦;这种烦是一个感觉,来源于经而不是腑,如果这个烦来源于腑,当是局部不舒服。

《内经》讲了这么一句话: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唇。其实是胃主四肢、肌肉,但胃是一个受盛之官,秉脾气而动。可见,脾不动则胃不动,故曰脾主四肢、肌肉。今肉上粟起是脾寒而胃热,胃热则意欲饮水,今虽意欲饮水而反不渴,渴是胃热;反不渴说明这个热不在胃腑而在胃经,即病在阳明经中。意欲饮水而反不渴是阳明经腑不和,究其原因是脾受寒后,不为阳明所动,即不秉阳明之气而动,热则自热,寒则自寒,所以,意欲饮水而不渴。

由此可见,本太阳中风反以冷水潠之、灌之,是脾受寒了而不能为胃行气,是阳明经输不利引起的肉上粟起而不是阳明腑热引起的肉上粟起。故知其热被却是阳明之热被却而不得出,病在阳明经而不在阳明腑。所以,本条讲反不渴。如果渴这个病就在阳明胃腑。这里的肉上粟起是阳明经腑不和的产物。第74条讲: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的,有治中风发热不解而烦的作用。

本条没有直接用五苓散而是说,先服文蛤散,若不差者,在与五苓散,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是说如果病轻了就用文蛤散;如果病重了就服五苓散。服文蛤散后并没有把这个病止住,说明病重了,药轻了。这个时候改文蛤散为五苓散。可见,文蛤散和五苓散都是除脾寒而为阳明行水的药,只不过一个轻,一个重罢了。文蛤散就文蛤一味,五两,为散,沸汤和文蛤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文蛤究竟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蚌类水产,还是【按】中讲的五倍子?因条文没有明确而成为千古之谜了。如果文蛤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蚌类水产品,那么,文蛤就是蚌这一类型的东西。生在谈水中的蚌叫活蚌;生在近海处的蚌叫文蛤;生在海水里的蚌,北方人叫蛤蜊、叫海蛤、也叫牡蛎;南方人叫生蚝。今日盛行的耗油就是海蚌这一类的加工物。如果本条文中的文蛤是水产品蚌这一类的东西,蚌秉天地之阴气,能补阴而助阳;脾土为阴,肉上粟起是阳气内敛;非有情之品不得速补,由此可见,当与蚌类文蛤。

本条的【按】中讲了:文蛤就是五倍子。五倍子是盐肤木这种树上的蚜虫的刺激物,五倍子叫虫瘿,又叫百虫仓,在用的时候,当与膛烫灰里面炮过,把五倍子中的蚜虫杀死后在用,或沸水中烫后晒干用,或炒黑晒干用。五倍子酸涩,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等功效。在《要略》中也是针对病发于阳,用冷水潠之,灌之讲的。

善用药者用药神,《医案摘奇》讲,一妇人,产前产后,其阴奇肿,神传:用五倍子和姜汤。服后大泻,其肿消至十有七八,后奇腥无比而改用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桂枝、附子、车前子,调治半月而愈。本案取的就是五倍子所具有的酸敛性。又一人,酒积至小便不通,与五倍子后,即通。五倍子叫文蛤是从《本草纲目》中来的,《本草纲目》中讲:文蛤是特殊的虫寄生在特殊的树叶上面的虫卵;瘿是它的卵巢。盐肤木上面的虫瘿其形象海蚌,故名文蛤。《要略中讲,他们用的文蛤就是五倍子,至于本条文中的文蛤散究竟是五倍子还是海蚌,只有用过的人才知道,因本人没有用过,所以不敢妄言。

若不差的差字是病字旁下面一个差的通假字,通瘥(chai)。不瘥是服了这个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这个药仍然不能根治这个病,即为不差。本条讲,如果服了文蛤散后,这个病已经减退了,但还是没有痊愈就与五苓散。五苓散中的猪苓、泽泻能入下焦、气化膀胱水,茯苓能入中焦而除脾湿,白术能补脾阳,桂枝能气化上焦之寒水。三焦之寒水利而湿除则肉上粟起而愈。

皮上粟起不解是太阳中风被冷水潠之、灌之后,风淫于皮,腠理开而寒邪入,即表热而内寒。《内经》讲: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轻者身热粟起,重者成了团,类似于现在的荨麻疹。欲引衣自覆是第12条讲的桂枝汤证中的啬啬恶寒,寒邪入里病人才欲引衣自覆。第12条讲: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里的皮粟不解是太阳中风的风寒不解,桂枝汤主之。

若以水潠之洗之是如果在太阳中风发热的时候,就已经用冷水激过或洗过了,跟上面讲的弥更益烦的一样的,也是人为地寒邪束表而导致体热不得外越,毛细血孔不得开合,即荣卫不和而烦。太阳中风本来是一个发汗解表的病,病人不但没有发汗解表反而用冷水潠之洗之来人工降温,是适得其反,这个就是本条讲的:当汗而不汗则烦。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即服文蛤散不差者,宜桂枝汤。

可见,本条文中讲的肉上粟起与皮粟不解是两个不同概念。前面的病在阳,肉上粟起服文蛤散不差者与五苓散,讲的是脾受寒,热郁在阳明经中了,是阳明经腑不利,宜五苓散化气行水;后面的病在阳,皮粟不解,是热在皮肤,寒在体内,是太阳病表里不解,如果服文蛤散不差者,当与桂枝汤。象我们平时看到的荨麻疹也是如此这般情况,也可以如法炮制地先与文蛤散,不差者,在与桂枝汤或五苓散。

假令汗出已是假令服五苓散或服桂枝汤后,汗已经出来了,这个时候肚子疼,就要像上面讲的服用文蛤散样,取芍药三两研成粉,用温开水水送服。因为,本条文中的“如上法”是说象本条文中讲的方法一样。本条文讲了三个处方,但只讲了一个文蛤散的服用方法。可见,这里的如上法是如文蛤散的方法。古汉语中的汤指的是开水,这里指的是温开水。《药性赋》讲:白芍药能其损肝而缓其中,大除腹痛。可见,这里的腹中痛是肝木克土引起的腹中痛。

综上所述,本条文不仅讲了太阳中风被冷水潠之、灌之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同样也讲了荨麻疹的不同治疗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清黄元御著太阳风寒五苓散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去路)(转载)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文蛤散(第五十三方)
张仲景巧用“文蛤散”的启示
《伤寒论》113方——文蛤散
《伤寒论》试解No.141
【伤寒笔记】第26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