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72条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2条)。

                        作者:蒋远东

发汗已的已是已经的已。给谁发汗已?答:太阳病。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本条文没有标注,二者皆有可能,即有太阳中风发汗的可能,也有太阳伤寒发汗的可能。

太阳中风脉浮缓,太阳伤寒脉浮紧,本太阳病发汗已,脉浮数讲的是太阳病表热还在,太阳病表证还没有解除。因为,脉浮主表,脉数主热;脉浮数主太阳表证未解。

本条的烦渴讲的是太阳经表有热、太阳膀胱腑有寒,即太阳表热导致体内的津液进入膀胱后,因为,膀胱腑有寒而导致存在膀胱腑中的水不得气化,津液不能输布全身。太阳经表因为代谢的原因在不断的耗伤体内的水分,储存在太阳膀胱腑里面的水液又得不到气化,即膀胱无权为肾行水。所以,其人烦而渴,烦是储存在膀胱腑中的水分得不到气化,渴是太阳经表需要代谢。正如《内经》讲的: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cang)焉,气化则能出矣。意思是说膀胱是助肾行水的官员,《医林改错》讲,胃津液从卫总管出来后,是经肝、脾、网油渗入膀胱的,即人体水液是储存在膀胱里面的。当储存在膀胱里面的水液得到气化时,津液就不能输布全身。州是水面上露出的小山,在这里代表膀胱;都(du)是水。

五苓散是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的。猪苓味温,温能散寒除湿;猪苓味淡,谈能利水。猪苓能利下焦水,因为,猪苓是走下焦,气化下焦水湿的。茯苓利水多在胸膈之有眚(sheng,眚是胸膈膜这个地方),即能气化中焦水(见《药性赋》)。《内经》讲: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泽泻咸寒能除下焦湿中之热,即《药性赋》讲的: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可见,泽泻是一味专门利下焦水的药,而不是补阴的药。白术甘温燥脾除湿以助脾阳,白术是助脾除中焦之湿的药。桂枝小梗能通手足之痹,除上焦湿。

可见,五苓散是借桂枝汤中的桂枝在解太阳之表,除上焦寒湿。五苓散是通过气化水的方法在利三焦的水湿,使三焦的水湿得以气化后就达到了新陈代谢的目的了,烦渴也就解除了。《内经》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本条的发汗后而烦渴是三焦气化不力,这里用五苓散主之就像在下焦开了一个口子,当小便能正常流出的时候,三焦跟着就会运行。

何不与猪苓汤?第221条讲: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豆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故知本太阳病发汗已,脉浮数而烦渴是汗出多而渴,不可与猪苓汤复利小便。

何不与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呢?答:脉浮主表,脉数主热,本条的脉浮数是太阳表证未解,第170条讲,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26条讲: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故知本太阳病表证未解,所以,不可与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刘志龙:此经方治水,效如桴鼓
汗证五苓散治验三则
方剂歌诀详解——五苓散
《方剂学》学习笔记272
[每日学伤寒】五苓散,茯苓甘草汤
五苓散:治寒水,除寒湿,解表热。(肾阴虚之外热用肉桂引火归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