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73条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3条)。

                        作者:蒋远东

伤寒是不会自汗出的,伤寒只有在发汗的时候才会汗出。本条讲伤寒汗出而渴是太阳伤寒过汗出转属阳明引起的口渴。这个口渴看似阳明表证,实际上还是太阳病的表未解,三焦气化不力,水潴膀胱。膀胱气化无力,津液不能输布上焦,换句话说是上焦气化无力,不能瓮吸膀胱中的水液,五苓散主之。五苓散是利膀胱蓄水的一个处方,能使膀胱中的气化水输布三焦。

本条的不渴是太阳伤寒发汗后的汗出而不渴的缩写。这里的不渴是太阳伤寒发汗后,汗出不彻,寒邪入里导致的寒湿水饮停于上焦引起的不渴。《厥阴病全篇》第356条讲: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由此可见,本条的“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是湿热在里,太阳表未解或阳明经中有湿热引起的。

   茯苓甘草汤的组成是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是苓桂术甘汤中的一个处方,苓桂术甘汤是治停饮的一个处方,《要略.痰饮咳嗽病》中讲: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为了便于记忆,这里把茯苓甘草汤改作苓桂姜甘汤。

由此可见,本条的“不渴者,苓桂姜甘汤主之”讲的是心下有寒湿水饮这一类的东西,即有湿热这一类的东西在心下;心下是胃,因为湿热这一类的东西影响到胃了,所以不渴。不渴是胃热不足,当利其湿而扶其阳。苓桂姜甘汤就是利上焦湿而扶上焦阳的,故苓桂姜甘汤主之。从苓桂姜甘汤的组成可见,这个寒湿水饮是停在中上焦的,《药性赋》讲,茯苓利水多在胸膈之有眚(眚(sheng)是膜的意思),意思是说茯苓是利胸膈膜这个地方的水的,是气化中焦的。桂枝小梗、横行手臂;由此可见,桂枝辛热,能通阳于上焦,即能发散上焦寒邪。从苓桂姜甘汤的组成可见,苓桂姜甘汤是借五苓散中的茯苓、桂枝气化中焦和上焦水的。因为,本条的不渴是中上焦的水得不到气化。

《药性赋》讲,干姜有暖胃之功,生姜有发散之力;炙甘草能温胃散寒而补中气。《论》中虽没有讲到生姜和甘草的组方,但《论》中有甘草干姜汤。从甘草干姜汤可见,甘草干姜汤是复津液的;从生姜甘草的组方中可见,生姜甘草汤是暖脾胃而补中气的。

由此可见,苓桂姜甘汤是一个气化中上焦水湿而补中益气的一个处方。太阳伤寒发汗后,汗出而不渴是太阳经或者说阳明经中有寒湿而导致的太阳或阳明经气化不力。由此可见,中上焦气化不力是引起中上焦寒水不化的根源。用苓桂姜甘汤的目的是使中上焦的寒湿水饮得以气化;不用五苓散是因为这个寒水没有停在下焦。可见,五苓散是一个侧重于利下焦水的处方。

综上所述,五苓散讲的是寒水潴留膀胱,膀胱气化不力,津液不能输布上焦而烦渴;苓桂姜甘汤讲的是太阳伤寒,汗出不彻,寒湿闭阻上焦,上焦气化不力而不渴。

   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方:

茯苓2两、桂枝2两、生姜(切)3两、甘草(炙)1两。

上4味,水4升,煮取3升,去渣,分温3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的区别与联系
伤寒论第73条:茯苓甘草汤证
每日一方:26、茯苓甘草汤方(苓桂姜甘汤方)
再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机与证治
学习伤寒------麻桂二方之我见
气上冲证治(含方十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