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祠,一部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一)
userphoto

2022.08.11 上海

关注

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看看晋祠,犹如到上海未去游览外滩那样遗憾。”再加上我从小就对历史较感兴趣,常常看些历史典故,对晋祠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到太原后一定要去晋祠寻踪问典一番。

晋祠对于我来说犹如一坛历史厚重的老酒,这坛老酒是越陈越香,越久越醇,它是我所看到过的所有祠堂、寺庙建筑中最古老的陈酒,从它的建筑到树木,无不透视着历史的纵向深度。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原名为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漫步于晋祠,就如同翻过一页历史典籍,数千年沧桑涌上心头,让人感受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园林风光。

进入晋祠后,沿着中轴线由东向西走,在古树林荫之下,首先看到的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这就是晋祠里著名的水镜台。水镜台词义取于《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名镜不可以形逃”,意为忠奸是非尽人皆知。

站在水镜台前,看着它那两扇圆圆的窗户,就像两只充满灵气的大眼睛,我马上就联想到了动画片《大闹天宫》里孙大圣变成的小庙。水镜台上悬有“三晋名泉”匾额,这是清代康熙武举杨延翰所书,笔力遒劲,字体清秀。

水镜台是一座集中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的建筑,从水镜台正面看,其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像座楼。其下部却是宽阔的宫殿形制,又是殿堂。再从后面望去,其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部则是一宽敞的戏台,这种形制的建筑在国内极为罕见。

水镜台坐东朝西,在它背面的戏台下面放置有八口大缸,唱戏时以起到扩音器的作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音响。在戏台的檐下悬挂一块“水镜台”的匾额,这是由乾隆的老师杨二酉所题,字迹清秀,笔力雄劲,此匾被称为“清秀之笔”而列晋祠“三大名匾”之首。

水镜台正西是一条名为“智伯渠”的水渠,提到智伯,我就想起“三家分晋”的故事。东周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到了晚期,被世卿大夫控制了政权,这些大夫们互相争斗杀伐火并,最后只剩下韩、赵、魏、智四家,而四家中实力强的是智家。

智氏家主智伯贪得无厌,向其它三家索要土地。韩、魏两家畏惧智家的势力,割地让人,唯有赵家不肯。智伯就胁迫韩、魏两家出兵攻赵,把赵家围困在晋阳城里,攻打了两年仍未打下晋阳城。智伯就挖了条水渠,把汾、晋二水引向晋阳,使晋阳城浸没在水中。

赵家派人说服韩、魏两家倒戈,三家联手将水倒灌智家军营,擒杀了智伯,并把智家的土地全部瓜分。不久韩、赵、魏三家又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成为独立的诸侯国,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这也是山西被称为“三晋”的由来。

虽然“三家分晋”的直接诱因是智伯发动的晋阳之战,然而历史居然这样讽刺未来,本为害人而修的智伯渠,后来却成了造福万世的民心工程。智伯渠至今还在汩汩流淌,从晋祠内蜿蜒穿越,引导清泉润泽着晋阳大地。

“会仙桥”是智伯渠上的一座小桥,相传此桥是明代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罗洪先是明代奸臣严嵩的亲家,他为官清正廉明。一年,严嵩准备加害罗,严嵩的女儿命人给罗送上一碗茶。罗见碗内有两颗红枣一撮茴香,恍然大悟:“枣枣茴香”。

于是罗连夜出逃,当他来到一座木桥边,见桥西头走来一位衣着得体,鬓发如云的少妇,罗不由地随口吟出赞美的诗句:“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妇人听罢大为恼火:“官丢位去宜收敛,满口秽语怎学仙”。说罢飘然逝去。

罗欲跨桥追赶,木桥却骤然起火。罗洪先方才醒悟,村姑并非凡人。从此他潜心于佛道,成为对佛教、道教造诣很深的学者。后来人们在烧毁的木桥处修了这座会仙桥,相传每年四月十四有仙人在桥上相会。

跨过会仙桥,前面的砖砌短栏方形台就是金人台。在台的中心有一明代建的琉璃小阁。金人台四角各铸身高两米的铁人一尊,以护祠、镇水、壮威仪。四尊铁人是北宋绍圣年所铸,造型独特,姿态威武,溜光锃亮,气概不凡,被称为宋代的“不锈钢”。

“对越牌坊”造型优美,雕刻玲珑,彩绘鲜艳。“对越”出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之句,“对”是报答,“越”是显扬,意为报答、显扬圣母功德。牌坊上的“对越”匾额为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手书,行体榜书,气势磅礴,被称为晋祠三匾中的“磅礴之笔”。

相传,高应元为治母亲疾病,到晋祠求签,所求签上有“添砖加瓦”四字,其意为应在晋祠内造一所建筑才能消灾去病。高应元发现晋祠内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少了牌坊,于是就建了这座牌坊。

过了对越牌坊,就到了“献殿”,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品的享堂,它与“鱼沼飞梁”、“圣母殿”一起被誉为“晋祠三宝”。献殿为歇山顶建筑,斗拱相接,四面无墙,形似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

献殿在建造中没有用一颗铁钉,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每当祭祀圣母时,殿内青烟缭绕,云雾漫漫的氛围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晋祠三宝”中的“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前,这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建筑。鱼沼指的是献前的方形水池塘,古人以圆形为池,以方形为沼,因沼中多鱼,而称此为“鱼沼”。在沼的上方建有十字形桥,称为“飞梁”。

鱼沼上的飞梁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其形状典雅大方,造型优美、形制奇特,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仅有的一例。飞梁由三十四根石柱支撑,人行梁上,四面可任意走动。东西桥面宽阔,而南北桥面下斜如大鹏展翅,翩翩欲飞;边缀勾栏,凭栏赏景,益增诗情画意。

鱼沼飞梁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已有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另外,鱼沼飞梁在唐宋的绘画和壁画作品中也屡屡出现,但它“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已成为当今古代桥梁的传世之宝。

“晋祠三宝”中的“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它建于宋代天圣年间。殿内供奉的圣母是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邑姜。这里原是唐叔虞祠,因宋代皇帝加封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为“昭济圣母”,这里就改成了祭祀邑姜的地方。

圣母殿最让人称奇的是,在整个殿堂当中竟然看不到一根用以支撑殿堂重量的柱子,原来圣母殿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减柱法”设计,殿内无一明柱,整个屋顶完全由山墙内的暗柱和廊柱支撑,因此使前廊和内殿让人觉得异常宽敞和明亮。

圣母殿是晋祠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特别宽阔,是唐、宋建筑中所独有的。宽大的前廊,巨大的屋顶,飞扬的檐角,盘龙的木柱,使得整个圣母殿肃穆而空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记】自驾山西,晋建晋美(17)晋祠:一园阅三晋,一眼三千年
天色正好,在晋祠走走停停
千古晋祠故事多
太原之行——晋祠
晋祠为啥又叫“古唐村”?
三晋名胜图记 第一篇 古祠神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