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豫园,秀甲江南的海上园林(上)
userphoto

2023.04.20 上海

关注

豫园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园内遍布的假山池塘,亭台楼阁,掩映在树木间,虽无大气之作,但其设计精巧,布局细腻,清幽秀丽,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

明嘉靖三十八年,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便在上海城隍庙西北隅的菜田上建造宅院。后来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直到万历五年,他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再度开始建园工程,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营建,终于建成了豫园。

在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造园兴盛时期,上海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豫园园内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景色旖旎。其景色、布局、规模可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被公认为“东南名园之冠”。

在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中有“豫,乐也”的解释,园主潘允端在《豫园记》中也注明“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从这可以看出潘允端建园是为了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由于建园时日久拖,潘恩在豫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

豫园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园林,它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的蹂躏,经历了小刀会起义失败后清兵的破坏,此后英法侵略者在园中掘石填池,建造兵营,使得园景面目全非。清代光绪年间,整个园林又被上海二十余个行业公所划分,更使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新中国成立后,豫园经过多次大规模重建,拆楼还园、凿池垒石,并通过基址挖掘与考古研究,对照豫园诸多文献溯源循迹,复活了园中众多历史胜迹,重现了豫园相对完整的面貌,豫园的复活也成为传统文人园林营造过程的再现。

进入豫园,你会发现园内处处皆为美景。假山小池、曲折小道、亭台楼阁,一处处美景使人目不暇接。作为江南名园的豫园,虽然也是大户人家的私家宅院,但不大的豫园还是分为了三穗堂、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华堂、内园等六个景区。

从九曲桥畔的正门进入,首先来到的是三穗堂景区。“三穗堂”是豫园中主要的建筑之一,“三穗”出典于《后汉书》中“梁上三穗”的故事,寓意吉祥。在清代,这里是豆米业公所议事、定标准斛的地方,故又称为“较斛厅”。

进入厅堂,可以看到堂的四周皆为回廊漏窗。堂正中巨型镜框内是园主潘允端撰文、现代书法家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堂中桌上摆放着一瓶一镜,寓意“平平静静”。在梁上宫灯的映衬下,整个厅堂给人一种安静、肃穆、典雅之感。

三穗堂后紧挨着一座两层的楼阁,楼的下层为“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卷雨楼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中“珠帘暮卷西山雨”的诗句。仰山堂北面建有回廊,曲槛临池,这里可供游人小憩,坐于廊中可凭栏观赏水池对面的大假山。

“大假山”与仰山堂隔水相望,是江南现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黄石假山。假山由明代叠石名家张南阳设计建造,大假山由数千吨武康黄石堆砌,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

大假山上建有两座亭子,一名为“挹秀亭”,意登此亭可赏园内秀丽景色;一称为“望江亭”,意于亭中可视黄浦江上点点帆樯。豫园自建造以来屡次兴废,然而大假山却保持着旧观。园主潘允端在《豫园记》中自诩大假山:“峻嶒秀润,颇惬观赏”。

仰山堂东面“渐入佳境”游廊门前立有一对铸工精致、姿态生动的铁狮,铁狮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的款识。进入游廊,廊中为一小桥,桥两侧设有美人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游廊中竖有一块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为“美人腰”。

沿游廊走到“峰回路转”处,向右走过“会心不远”亭,进入复廊,便是豫园的万花楼景区。曲折的复廊中间以开有漏窗的白墙分隔,墙两边皆可行走。在这里复廊既是通道,又是景框,能够划分景域、增加景深、强化渗透、酝酿惊喜。

进入万花楼景区向右,“鱼乐榭”挑临小溪之上,榭名取自“濠梁之辩”的典故。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凭栏观鱼,自然领会小榭取名“鱼乐”寓意。

坐于榭中,可见榭前小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有半圆洞门,水从洞门流过,此景不禁让人产生“小溪不知何处去”的遐想。这一筑园手法正是中国园林中延伸空间的手法,将有限的空间分隔为虚实,以产生空间无限的艺术境界。

复廊北面有一形如古代船舫的建筑,名为“亦舫”。在江南园林建筑中,船舫建筑多建在水边,用以临水赏月,或临水纳凉。而直接在陆地上建造船舫则不多见,据说这座船舫是后来增建的,舫内布局也与江南其它船舫相似。

复廊东端出口南侧是“两宜轩”,轩名取自“观山观水两相宜”之意。坐于轩内,自然胜景尽收眼中,探首俯视可观清澈的溪水,隔岸可望小溪对岸粉墙下堆砌的石山,山石间有兰草、迎春、黄杨、杜鹊、翠竹、牡丹,点出景区“万花”的寓意。

“万花楼”原址为明代的花神阁遗址,清代道光年间重建花神阁,清末楼内用于供奉城隍神小像,并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取名“神尺堂”,建国后改称为万花楼。万花楼为两层的楼阁,楼的四周有回廊漏窗,两侧有曲廊连接。

从万花楼向东,过龙墙月门,便进入了点春堂景区。穿云龙墙是豫园引人瞩目的景观,高大的墙脊上以瓦为鳞片塑成龙身,墙的转角处用泥塑成龙头和云纹。豫园龙墙共有五条龙,分别是:大假山后的卧龙,和煦堂西的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的眠龙。

“点春堂”建于清代道光初年,曾是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点春堂名取宋代诗人苏轼《戚氏》中“翠点春妍”之意。明清时期,文人绅士在点春堂内看戏,并根据自己的喜爱挑演员点剧目,所以“点春”又有这层意思。

在清代,上海爆发了著名的小刀会起义,点春堂是当时小刀会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头领在此办公,发布政令,此处被称为“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代同治七年集资重修,点春堂是仅存的小刀会起义遗址。

“打唱台”是点春堂对面的一座条石结构小戏台,也称“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半跨水中。台前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在打唱台正中壁上,平置着郭沫若1961年游豫园时写的诗。

“抱云岩”是点春堂东南的一座朵云状湖石假山,山形玲珑剔透,水石缭绕,洞壑深邃。假山之上建有一座两层亭阁,上层为“快楼”,下层为“延爽阁”,这座亭阁表现出江南园林建筑之秀美。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

“和煦堂”位于打唱台的南面,与打唱台隔水相望。和煦堂面山背水,四面敞开,夏凉冬温,故取名为“和煦堂”。和煦,即阳光温和的意思,此指春天的阳光。如此,正好点春堂与和煦堂在名称上和谐相融,点出这一院落“春”的主题。

和煦堂西南角有一条通向会景楼景区的甬道,甬道的门洞上有“山辉川媚”题额,取自晋代陆机《文赋》中“石韫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形容风景非常优美。门洞墙脊之上两条巨龙相对,中间塑有一颗明珠,这是豫园中著名的“双龙戏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豫园 一
上海豫园(一)豫园今昔与造景方法
豫园,东南名园之冠
上海这座明代园林,风光不输苏州名园,罕见假山号称“江南之冠”
拙政园的绘画意境
祖国风光(4523)上海豫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