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伊犁汉家公主纪念馆

曾在《汉书》中了解到有两位汉家公主嫁到了西域的乌孙国,而新疆的伊犁正是原乌孙国的疆土。在这次新疆之行前,我就开始关注刘细君和刘解忧这两位汉代“和亲公主”。刘细君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在她之前的汉室也曾有公主西域和亲,不过她们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姓。

来到伊宁市江苏大道和飞机场路交汇处的汉家公主纪念馆,宽大的门楣上,分别用汉、维文书写着“汉家公主纪念馆”两行金字。纪念馆由两道回廊、三个院落组成,整个建筑群是鲜明的汉代建筑风格,馆内建有汉阙、亭阁、长廊和雕塑。

进入纪念馆庭院,进入视野的是一个高约一米的汉白玉碑,圆柱体上用汉、哈文字记载了汉家公主纪念馆的缘由。碑文叙述了在2100多年前,刘细君、刘解忧两位来自江苏的汉室公主远嫁乌孙,为我国的民族融合、疆域形成、丝路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了缅怀这两位汉公主,江苏省和新疆伊犁州共同建造了汉家公主纪念馆。纪念馆内的布置反映了汉朝在西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反映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过程,它是新疆与内陆绵延数千年经济文化交流史的回放。

说到汉公主西嫁和亲,这还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如果说汉武帝是决定两位公主命运的人,那么张骞则是公主与乌孙王和亲的月下老人。武帝即位后,就决定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9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诸国取得了联系。公元前110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当他向乌孙王提议两国结盟共击匈奴时,表示汉朝愿遣嫁公主与乌孙王和亲。此后,乌孙王昆莫遣使来汉,贡献良马,并表示愿娶大汉公主。

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本是出于汉朝的政治和军事需要,客观上却起到了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以后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间架起了一座经济与文化的桥梁,这才有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的千古佳话。为了与西域的乌孙国和亲,汉朝经过挑选,选中了江都王刘建时年十七岁的女儿,刘细君作为汉家公主远嫁乌孙国,从此她成为了史册上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

刘细君其实是带着一种替父赎罪的心理,作为汉室和亲的公主远嫁乌孙的。细君的父亲刘建是一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公元前121年刘建因谋反事发而死,此时的细君还是个婴儿,被武帝宽赦免于一死。细君能成为汉室的和亲公主并非偶然,哪一位王侯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万里之外的乌孙国去呢?幼小失怙,又是罪臣之女的细君就成了首选人物。细君由诸侯王的公主沦为罪臣之女,再由罪臣之女升为皇室公主,还将成为乌孙国的王后,这种看似荣耀的身份变化背后,是一个年轻女子在强大的国家政治面前的无奈和付出。

馆内的案几上放置着一幅玉石镶嵌的四大美人图,这是由刘细君公主的故乡扬州汉陵苑赠送的,有意思的是这四大美人图中的“昭君出塞”被改成了“细君出塞”。其实,刘细君出塞和亲比王昭君还要早78年,而王昭君当时是以一个宫女的身份远嫁匈奴,她并不是拥有皇家血统的公主。

馆内珍藏着一块刻有手印的灵璧石,这块灵璧手印石记录着细君公主的心迹。据说:两千多年前,和亲的车队在安徽灵璧境内小憩。细君公主手抚巨石,东望扬州,家乡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车队重新启程时,细君公主手上的汗渍在岩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当地的工匠感于细君公主的乡思,在她手抚巨石的地方摹刻了一个手印。

纪念馆中那用高分子仿真材料制作的细君公主怀抱琵琶,端坐在纱帷轻笼的帐内,神态含羞,目光微微下垂。仔细端详,雕塑制作极其精细,公主脸上纤细的绒毛和手上的关节处细微的汗毛都纤毫毕现。轻捏公主拨弦的手指,细腻光滑宛如真人般有弹性。

和亲对于细君公主来说,是远嫁一位古稀之年的君主,爱情两个字毕竟有些奢侈了。《汉书》中记载,细君公主西行之日,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细君公主肩负着大汉赋予的特殊使命,一路向西而去。

细君公主来到乌孙后,她不能适应“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的游牧生活,但细君公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努力维护着汉室与乌孙的关系。年老的乌孙王昆莫去世后,按乌孙风俗,细君公主须嫁继承王位的昆莫之孙军须靡。受过儒家文化教育的细君公主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乌孙国这种在她看来有悖人伦的风俗,她上书武帝叙说此事,武帝在回信中要求细君公主“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在国家利益面前,细君公主只得从命。

乌孙国的细君公主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也寝食难安,故乡又远在万里之外,亲人再也无法相聚。这使得细君公主内心充满深深的哀愁和忧伤,著名的《黄鹄歌》就是她在此番情境下的绝唱:“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身体纤弱的细君公主忧郁成病,嫁到乌孙五年后就病故了。联想到我此次进入新疆后,每到吃饭时辰,经常面对满桌气味膻腥的奶茶、酸奶子、烤羊肉、手抓肉、手抓饭和硬如砖块的馕等食品不知所措,就深深体会到细君公主在乌孙生活的不易。

细君公主的和亲对于汉朝联乌抗匈、扩大在西域的影响,对于中原与西域疆域的统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细君公主的身体永远留在了乌孙故国、留在了伊犁,但她的魂魄却飞向遥远的东方,飞向她日夜思念的故乡扬州。在纪念馆中,似乎能感受到细君公主留下的气息,我的眼睛里不禁有些湿润。

民国初年,江苏籍的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七律,题为《乌孙公主歌》,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细君公主的深切缅怀,歌云:胡筝拨怨黄金徽,尘毂凝香纰罽帏。镜里青鸾知惜别,歌中黄鹄宁羁飞?狼望春花雪絮积,龙堆秋草阳晖稀。到此应输青冢骨,芳魂犹共佩环归。

细君公主去世后,军须靡向汉朝求婚,武帝为了保持汉朝与乌孙的政治联姻,又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了军须靡。《汉书》中说:“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解忧公主成为了细君公主乌孙和亲的后继者。

刘戊是刘邦三弟的孙子,在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中因罪自缢而亡。我不由得心中一动:解忧公主与细君公主命运如此相似,也是一位罪臣之女,是否汉代的和亲公主都有类似的家事背景呢?她们的万里和亲实际上是在为父辈或祖辈赎罪。

细君公主嫁入乌孙的早死,和她在心理和生理上对西域生活的不适应有关。在后来的派遣解忧公主和亲乌孙之前,武帝派人教解忧公主及随从学习乌孙的语言习俗,使解忧公主到乌孙后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解忧公主在乌孙共嫁了三次,第一次是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军须靡,第二次嫁给军须靡的堂弟翁归靡,第三次则以继母的身份嫁给军须靡的儿子泥靡。解忧公主协助乌孙王处理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在受到匈奴进犯时,上书汉廷呼救,组织乌孙军队与汉朝大军夹击匈奴,彻底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50多年后,上书汉廷称自己年老思念家乡,希望叶落归根回到故土。汉天子怜其言辞恳切而答应了她的要求,并派人接她回到长安。这一年,解忧公主已是70高龄,两年之后解忧公主在长安辞世。

在纪念馆内,还陈列有身着战甲、骑着天马的冯嫽塑像。冯嫽是随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的一名侍女,她多才多智且精通乌孙语,成为了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聪慧的解忧公主将她嫁给乌孙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冯嫽深得西域诸国的敬重和信任,尊称她为冯夫人。解忧公主与冯嫽对乌孙国的政治、军事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走出展厅,回望那呈朱红色,透着古朴与传统的汉代回廊,想起两千多年前来到这片土地的两位汉家公主,我敬佩她们的忍辱负重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为她们惋惜:细君公主香消玉殒长眠在西域草原,解忧公主尽管晚年如愿回到了故国,却毕竟没有回到故乡。

两位汉家公主为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她们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后人为了纪念她们,除建造了这座汉家公主纪念馆外,还建造了解忧公主薰衣草园。行走新疆,随处可见以解忧公主命名的薰衣草制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谒细君公主墓
【阅读悦读•历史】段遥亭《和亲路上的西域公主》弱不禁风的细君公主远嫁乌孙,5年间先后嫁于祖孙二人
为了国家,远行的公主!
李河新丨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她是历史上第一位远嫁西域的公主,嫁给两任乌孙王,让人钦佩
历史上,曾经有两位汉族美女西嫁伊犁的乌孙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