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在世心不要偏

马三立老先生的那段数板儿台词如下:

我说人生在世 

人生在世心不要偏 

莫把那报应当做虚言 

论理说 借人家一升还人一个满 

借人家五两把半斤还 

也不用南去烧香北还愿 

在家中一双活佛未动弹

 在家中孝顺你的父和母 

也不必千里烧香奔泰安 

父母的恩情够多么重 

父母的恩情重如泰山 

爹要是死了穿孝二年半 

老娘死了穿孝就是三年

 为什么娘比这爹爹多穿六个月的孝 

只因为娘养儿的那一天 

娘养儿如同阎王见一面 

娘养儿沙内澄金一个样般 

一岁两岁在娘怀抱 

三岁四岁不离娘的身边 

五六岁上知道玩耍 

七八岁上你要是一说他他也懂得嘟囔半天 

一直要是长到了二十来岁 

自要您给他娶上一个媳妇就算完 

小俩口商商量量登完了记 

就如同给他的媳妇写上了过继单 

从此后老娘说话如同放屁 

小媳妇说话崩焦酥脆杠口甜 

我说这话您不信 

您往体育馆里头周围看一看 

唯有怕媳妇之人嘴唇发干 

妇之人嘴唇发干

      期间看央视的《百年笑声》,觉得马三立老先生的那段数板儿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让人们在笑声里,受到教育、引发反思,句句村言俚语,却都是大实话。与友相聚一室畅言,闲谈到善恶上面。

      01.朋友说她认识一女子,儿子才读初中,不知从哪天开始,发现孩子频繁眨眼、噘嘴、摇头、吸鼻、缩颈,甚至吼叫、咒骂,严重起来眼斜嘴歪,面目狰狞。去了省城医院,才知孩子得了抽动症,这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心理和行为疾病。

       跑了几家大医院,钱没少花治疗效果不明显。有病乱投医,公爹陪着他们去金山寺问诊,僧人见了孩子的状态,问那女子:“你与婆婆关系怎样?”“挺好的!孩子们都挺好的!”旁边的公爹赶忙抢先说。僧人没有理会,还是直视着那女子,又重复一遍:“你自个说,你与婆婆关系怎么样?说实话!”僧人慈善的面容,却有一双犀利的眼睛,令此女子心里发虚。那媳妇自己最清楚,虽然公爹为她打圆场,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有数。

        婆婆家与她娘家两村紧邻,每次丈夫开车拉着她和孩子,大包小包拎回娘家,距有一箭之地的婆婆家是很少光顾的。公公、婆婆隔段时间就会把积攒的禽蛋给孙子孙女送去,媳妇依旧带搭不理,更不要说管他们吃一顿饭。春节前后不得不回婆家过年,六十多岁的婆婆自己在厨房煎炸忙活,她躺在炕上捂着被子睡大觉。

       见了外人热情似火,嘴甜周到,对婆婆公公头不抬眼不睁,就是几辈子的仇人。当着公婆的面,骂丈夫比斥骂儿子还厉害,老人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但口懦的儿子就是低头臣服媳妇,觉得媳妇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岳父岳母待女婿也胜过亲爹亲娘,又怎能不与丈人家近呢?

       坊间传闻:“娶个媳妇丢个儿”还是很有道理的。

      等那媳妇支支吾吾说完,僧人说:“回家好好对你公婆!人有两层父母,丈夫的爹娘也是爹娘。多干活少说话,真心诚意善待他们,你孩子的病还有希望治好。否则,谁也没有办法!”

       朋友说以前不相信什么因果报应,但是现实中发生的事就在那里明摆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东西,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02.同学谈到了表弟,独生子,从小成绩优秀,大学毕业后留在京城工作,三十多岁已经是正处级,也算是亲朋好友眼里的成功人士。媳妇是独生女,他们的孩子上幼儿园。婆婆帮着照管孙子,公公自己在农村老家,一次老头子突发脑梗,因为身边无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撒手人寰,婆婆一直很自责。

       大城市的儿媳妇从小娇生惯养,也经常对自己的幼儿进行“谆谆教导”,虽然奶奶帮他穿衣、做饭,接他送他去幼儿园,但是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依然对奶奶说:“我是喝妈妈的血长大的,妈妈是喝姥姥的血长大的,我们就应该疼姥姥,凭什么疼你呀?”

       这家京都的媳妇也不讲理,耳濡目染才使得孙子对奶奶说出那样离谱的话。骂婆婆,甚至拿起电话投掷帮她洗衣做饭照看孩子的婆婆。老母亲实在受不了了,唯一的儿子在单位有头有脸,在家却怕媳妇怕得厉害。自己的老伴去了,儿子也保护不了亲妈,伤心欲绝的老母亲便执意回乡下。

       儿子找领导请假,说媳妇和老妈吵架了,领导劝慰,当他说出媳妇动手打老妈时,领导沉默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老婆做的有多么过分,决定离婚。那个打骂婆婆的主,哭哭闹闹坚决不离,骂丈夫不讲信用,说过要照顾我一辈子,也说过照顾岳父岳母后半生,为什么食言呀!

       同学说那个窝囊的表弟婚终究没有离成,他们上幼儿园的儿子也得了“抽动症”,发作起来眼歪、晃脑、嘴向里窝着,恐怖极了。她说,现在对成绩优秀的孩子不再那么欣赏了,考上好大学、当了官又有什么用?把含辛茹苦的父母弃置一边,苦心培养的孩子有什么意义呢?

       人常说:孩子是树,父母是根。树是否健康成长与根的关系非常紧密;根不好,花果怎么好呢?今天恰逢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东风解冻,愿新的一年里,人人从自身做起,着力提升文化道德素养,让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的良好风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婆媳关系精辟语录
《十劝家庭和》
我75岁,老伴说养儿让老,我给他生了4个儿子,两个女儿,可如今他走了,而我老无可依
精选散文阅读: 养儿方知娘抱恩
家庭谚语之父母妻儿篇
养儿不知娘辛苦,养女才报娘的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