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亦步亦趋或人云亦云,保留自我的思维孤独

现实社会里有些人很固执,自负和自我。整个社会对它的看法是非常负面的。这些人个性张扬自我为是。不喜欢遵守现实的社会秩序。可是当我们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就是说个性张扬,自我为是。这个如果不是在我们现存的社会结构里,而是在一个虚拟或者正面的我们看到的古老文化里,比方是在四大名著里。因此我的意思是说,这种人个性张扬,自我为是。可能是负面的。当我们从现实社会里抽离掉它,使之变成一个生命呈现的那个。energy 能力;精力充沛;一种生命力的存在,它就可以被歌颂。

我每次读李白的诗,我就感觉得他如果活在今天就是一个个性张扬,自我为是的人,他的诗里面就有一种张扬自我的感觉,他很有才华, 也从不遮掩自己的才华。 然而却不能为自己所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那张扬的有点狂的性格。 试想放到现实社会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会对他怎么看。 终究表现的是思维孤独 李白只能用诗来抒发郁闷 。离开长安后写的诗 洒脱 豪迈 却也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感。他的诗歌多用个性张扬,自我为是。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自我的境遇与理想。诗句飘逸,俊朗,气势磅礴,恢宏精妙。

在他的诗里有种自由跟潇洒与豪迈,但是豪迈在另一个场域呈现,这个豪迈就是张狂,无礼。而界定他的标准就是我们谈的思维孤独。所以说思维意识可能才是我们上述问题的一个核心。当任何事件表现出一个现象,在我们的面前呈现时,我们必须去思考。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他究竟应该是个怎样的事件。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你完全笃信一本书。那你就要考虑这里面的意思,因为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特定的逻辑和语境及发生学原理,书只是提供一个经验的参考,我们必须拿到生活里去做某一种印证。如果没有印证,没有自己的思考参与进去,那么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假象,那还不如不要去读这本书好

古人都懂得这个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所谓的孤独是具有内在的隐喻和无法泣诉的感触,这就是说人性一定有缺失,人性一定有错误,一定有缺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就觉得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年龄段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可我仍然还在思考,我还没想完这个问题,它对我来说仍然值得我深思熟虑。

先秦时期的践行者都是伟大的思考者。有句成语叫”隐恶扬善“它的意思是;法律之外不给人性留多一点余地。在律法面前不对的事情。可否有另外的一面,隐喻这个字有某种包容跟含蓄的语境在这个思绪的里面,它是把道德的现实意义放在法律存在意义之上。然后再去用思想去思考这件事当下的现实意义,整个这个过程充满了现实的孤独感和道德感。他们并不是不相信律法的人。反而是以思维和孤独的形式将人性与伦理的留存通过对依然的事情进行回溯和反思。因此就看到论语里讲的说”哀矜而勿喜“这就是一个伟大的道德家的思考。假如不是那种委婉跟周到。我会想到思维者的孤独。

当人们由于观点对立,争论思辨,却也有人不讲话很安静地在想问题,此人亦是孤独者。可他扮演了社会的延伸。能够走得更长久的力量。就是那种沉默的力量。所以思维者的另一个表述就是深刻的思考者。当真正的思考被作为我们生命的准绳跟规范的时候,我们亦有很多的困惑,但又不能立刻找到答案的,他在思维的过程当中,他会有一个很动人的让你一生受用不尽的东西。其实现实就是从人的一个自私的角度来呈现的。我们太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在一个生命的法则之下去思考。以及大自然与生命之间的某些契合关系。

所以不同的思想家,如果他在人类的思想史里能留下有价值的思考,那一定是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个角度是我们平常不太会想到的某些角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他的角度在继续思考他的问题。而且当他思考出来以后,他对他自己思维的这个部分有实践上的某一种坚持,所以他才会变成一个力量。所以思维孤独。跟我们讨论到的语言,情欲、等等我相信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对现实社会,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的印证。那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其实是一个怠惰的状态,也就使得我们亦步亦趋或者就是人云亦云。可我觉得这很荒谬的,如同困在一个信息茧房里,因为他没有思辨的含义。

当我们以道德的视角充满自豪去表达对别人的怜悯及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时。现今都觉得很羞愧,因为我并不能真实地理解,所谓被怜悯之人是否真的需要我的这份说教。它其实是我自己虚拟的并非事实的呈现。因为任何事物性思考他必须面对真实。我感同身受,声情并茂,却如同镜像里的独白,自说自话,典型的认知障碍型思独者。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现实或者虚假的环境里由此展开了真正的孤独性思维状态,这不是理性的思维孤独,倒像是一个掉进了信息茧房的失独者。

真正的思维孤独者是要面对什么才是生命的本质,是能够发出灵魂拷问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坦然去面对生命从何而来。要去哪里?这些千古以来无法解答的天问议题。此时那种孤独感是有真实的生命情感做支撑的。是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里常常延伸出的天问。如同屈原曾经在天问里说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暗暗,谁能极之?,,,,,,他天问之说;宇宙之初的时间到底有没有开始?上古之道是如何产生的?他还说,大地形同鸡蛋浮于空中。那个时代屈原就以他诗人的敏锐直觉发出了“天问”。何以有天问之说,是因为那是一个思考的时代,才会有天问,才会出现一个有思想的孤独者的悲鸣。这就好比自己一个人站在历史的高峰上,你会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之感。而那个苍凉感就是情怀孤独者的悲鸣。

可是你会理解多数人惧怕这种孤独。所以就困思独守,也是因为怕这个孤独。可是当你蹬达到玉山巅峰之时。就能领悟所有登山者独有的这个体验,自我孤独地与天地同框。与它对话。此时的孤独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它何其珍惜,也是你生命里接受的一个丰盛的历练、锻炼和考验。不在某一个特定的场景或者时代,很难对孤独有如此的尊重。从古代先贤在思维孤独里所体现的天问,诗歌,以及思想里发出的这种感动力量。如果把它放入绝对理性的纯粹的孤独里去,既锻炼了自己也使自己的生命之火发光,绚烂。所以我觉得思考与思维孤独都是弥足珍贵的意识与操守。很是希望朋友们能够善待属于自己的这份孤独时光。,因为那会是自己一个难能可贵的起点。也是我们生命里仁爱--博爱的起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享受孤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正告网友们,莫激动,于欢是幸运的!
品读苏轼豪放词
【今日读诗】浅梦︱雪的情怀
尹丽芳快速阅读 | 《孤独六讲》
蒋勋:李白是我们困顿人生的一颗解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