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纳万境 —— 漫谈中国画中的“空白”艺术

空纳万境 白多余韵

--- 漫谈中国画中的“空白”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空间扩展和延伸的最佳途径是“空白”。“空白”,是中国绘画独具特色的艺术创造,是最赋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的。那么是空白? 即中国绘画不象西洋绘画那样用色彩将画而填满,而是根据艺术构思、形象、主题的需要。在画而上留足一定的空白:“墨浓湿干淡之外,加一白字,便是六彩。白即纸素之白。儿山之阴而处.树头之虚灵处.以及作人作水、作烟断、作石断、作道路、作日光.是空白。”

        空白并非虚无所有,而是实有所指。如水而、人空、流石、阳光、烟霞、道路、河流、瀑布等等。以至于周围的环境。均可以用空白表示.只是没有用笔墨画出。“中国画绘一枝竹影,几叶兰草。纵不画背景环境, 而一片空间,宛然在日,风光日影,如绕前后。”
空白,是中国绘画空间结构的需要:“亦须上下空阔四傍疏通遮几潇洒。若充人塞地满幅画了便不风致。”留足上下四方的空白才能使画而潇洒而有风韵; 若结构上充人塞地,就会使人感到拥塞窒急。
    李成在《山水诀》中一也说:“上下烟石取秀.不可太多,多则散漫无神; 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堆塞不舒。”一也是强调留足空白,使空间扩展,否则就会散漫无神,拥塞不畅。所以空白之有无、或所留空白之大小与位置,决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需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历代画家无不在空白上下功夫。黄宾虹深有体会的说:“古人作画,用心于无笔墨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
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占人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椎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急。许地山有诗:'乾坤虽小房拢大.不足回旋睡有余。’此理可用之于绘画的位置经营上。”位置经营得好,空白留的适当,则空白处亦可见出画意。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强调“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画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以静观动,以空廓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包括宇宙万物万境,含蕴人生无限情怀,可以说是中国画独到的艺术追求。


    这样一种艺术品格和追求,体现在国画的形象上,就是国画的画面常常有大幅的空白。所谓空自是指画中笔墨未到的无形之处以及笔墨隐蔽的地方,比如齐白石画鱼、画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观赏者通过鱼虾的游动之杏,展开想象和联想,就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和水之澄明;郭熙的《梅石溪凫图》里突兀的峻石,几株从崖石里伸出的梅枝,以及几只闲游的野鸭,仅占画幅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这些空白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尽凭你自由联想。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与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以无形写有形,以形写神,以实写虚等美学原则是一致均。中国古典诗歌讲“诗贵含蓄”.要求诗歌应“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可说是这种原则的最高境界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布景大多是虚景,所用道具多是假设,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也不依赖舞台背景的变换,演员几个小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上天入地,骑马摇船等全过程,这都是中国古典艺术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这种美学原则也在国画里表现出来。史书记载有这样的故事,某家画院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测试画工的想象力。结果,大多数画工画的是郁郁葱葱的深山老林,在林荫之间微微露出寺庙的一个屋角来切合题意。唯有一幅画的构思新颖别致,深得考官欣赏。这幅画压根就没画什么古寺,而只画了一个山间的小溪,两个和尚提着水桶来担水。
    这类故事还有很多,它体现出国画对含蓄以及以虚写实的美学追求。“虚”与“实”是中国画论里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强调隐与显、藏与露、多与少、浓与淡的对立统一,立足于生动地显示出山川万物、阴阳虚实的复杂变化,以及作家、艺术家的独特感受,以寥寥数笔,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具体到国画画法上,前人有所谓“墨到为实,飞白为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等说法。中国画里的“实”是指用笔和用墨之实,“虚”是指用笔用墨最松动最清淡之处。虚到极处则是无,是画中无笔无墨的空白地带。
    任何一幅国画都是这种虚与实的有机统一。有实无虚不成其为艺术,有虚无实则不能成其形。画面中的虚处与实处是有机相连、统一于一体的。我们常常可以在国画中看到,画家意在画云却画山,山间空白,看似云气缭绕;旨在画月却画云,云中空白,透出日月的辉煌。看来有形可以虚,无形亦可以实。如烟水云霞不着笔墨可化为虚象,画中空白在景物实相的对照下,又显示出山水烟霞的实景。
    由于虚与实相生相成,国画中笔墨未到的空白画面,在与整个画面的关系中,成为有机组成部分,留下“艺术空白”,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和召唤性,从而为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图》,大片的空白中,李白似乎正侧对高山大川,在默默思索;而唐寅的《孟蜀宫伎图》中一样的空白背景,却使人如临宫庭的高墙深院。清人汤贻汾深有感触地说:“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王显在《东庄论画》中也这样讲:“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戴照似乎说得更为贴近国画创作实际;“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妙在无处”可以说是诸多国画家们的共识。在他们看来,国画最紧要的地方,不在实象,而在无笔无墨的空白处。


    那么,为什么妙在无处? 笔墨不着的空白处,为何却是一幅画最紧要之处? 华琳在《南宗抉秘》中道出了个中原委:“于通幅的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 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之龙脉矣。”按华琳的理解,画中空白处关系着整幅画的气势,一幅画的空白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气韵是否生动的大事。原来空白并不是一无所有,只是暂时的隐藏,其中贯注着自然的精魂和艺术家的生命律动。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言:“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正是居于上述认识,许多国画画家都很关注构图和布白的间题。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讲绘画“应留虚白地步,不可填实。庶使烟光明灭,云影徘徊,森森穆穆,郁郁苍苍,望之无形,撰之有理”。邹一桂讲“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留天,下宜留地”。
    在构图时留出天与地的空间,同时也就留出了画家和观赏者心灵流动的空间。这一方面是国画家特有的空间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把画中空白转化为实有的精神空间。“空故纳万境”,正是因为在这些空白中洋溢着艺术家心灵的律动,从而使国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使得咫尺的画面具有了奔腾千里的气势,死的画面也就充满了动感。所以才妙在无处。


    同时,国画中的空白还是一种色彩的运用,它构成中国画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因为中国画以水墨为主,一黑一白,是其色彩的基调。张式在《画谭》中说:“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然造化之功。”《易》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谓之阴阳”。黑白之水墨画法与自然的阴阳之道相映衬,生动地昭示出中国画内在的民族文化血脉。.
从色彩学角度看,黑和白是一切色中的极色,任何色彩浓极则为黑,淡极则为白。黑和白既可以代替一切色,又便于画家随意抒写真情真性,传神写意。张彦远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之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 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在国画家们看来,色彩的运用必须符合“意”的调遣。关键不在于色彩的富丽辉煌,只要能够传神写意,仅仅运用墨色也可以达到五色兼备的效果。所以国画一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在纸绢之白上凸现黑的线条。黑是生命力的具象流动,白之虚象容纳宇宙万物万境,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起一伏的奔腾之势,从而使死的画面有节奏地律动。中国画就在这律动之中既具有了诗的意境,又具有了音乐般的气质。所谓“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国画的意境和品格,就在这黑白的节奏中映现出来。
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说得尤为具体:


    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阔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天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

    华琳这段话涉及到了纸素的白如何转化成为一种审美符号,构成国画之语言的间题。“纸素之白”本是纸的物理属性,本身并不具有审美属性。在华琳看来,由纸素之白到画中之白再到画中之画、画外之画的转化,一方面是因为在整个画境中,这些纸素之白可作为画中之天、水、云烟、道路、日光,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其中渗透进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纸素之空白,正由于贯注着画家对宇宙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而成为国画特殊的语言。
    中国画的本质是“启示性”的,它给欣赏者提供的是一种通过“无”到达“无限”的道路或方式。所以国画重视的不是对外部世界做精雕细刻的描摹,而主要是通过内心感悟,去把握宇宙和自然生生不灭的“道”。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国画内含的丰富精神实质。就在国画的空无中缔生出来。
    庄子说:“瞻彼阕者,虚室生白。”中国画正是通过这个“阕者”达到“天地万物入我庐”之境界。而我们正好可借这个窗户,进入国画浩瀚的领地,去把握中国画独具的意味和精髓,领略国画独具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山水画的虚实关系
如何欣赏中国画(九)
国画的黑白之美
(45)[转载]赏读《寒江独钓图》无画处皆成妙境
“计白当黑”论
中国画“空白”:一处氤氲韵味的“气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