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之道

太 极之道

释家有“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之说,此说讲的就是事事物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太极。那么到底什么是太极呢?《横渠易说·说卦》云:“一物两体,其太极之谓欤!”已对此作了明确的描述。老子在《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个中之“一”,指的就是“太极”。世间万物都是“道”通过这个“一”,这个“太极”生发出来的。太极虽不是万物的究竟和本来面目,却是生发万物的枢纽,是“道”的亲子,没有它万物无以生成!

《周易·系辞上》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内中所讲的两仪,就是阴阳,四象就是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八卦则是世间万象。真是寥寥几笔,就把太极生发万物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太极又名太一,它的一半代表着阳的、有的、实的、唯物的成分;一半代表着阴的、无的、虚的、唯心的成分。阳的成分,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来进行探究;阴的成分,我们只能用灵异修为的方法去进行论证。阳有阳的规律,阴有阴的逻辑。我们生活在阳性有形世界的人们,最好还是按阳性有形事物的规律,以科学和唯物主义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和研究事物;但对于搞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又必须明白世界上除存在着阳性有形事物外,也还存在着阴性无形事物。太极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只反映其中的一部分而遗忘另外的一部分。

流传下来的太极图有多种类型,但最常见的是阴阳鱼之组合形式,这里我们就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对待依存

太极图里的这一对阴阳鱼从生成的那一刻起,就一直紧紧地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幼学琼林·夫妇》中所云的那样:“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道德经》又云:“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它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的对待关系中。《庄子·齐物论》云:“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的也是太极图中阴鱼和阳鱼的这种对待依存关系。

对待不离阴阳,阳性事物和阴性事物构成对待,阴性事物和阳性事物构成对待,但不是所有的阴阳事物都可以构成对待,它们中只有比例和属性适当者才会有对待之关系。如图中:一阳对九阴,二阳对八阴,三阳对七阴,四阳对六阴,五阳对五阴,反之亦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比例和属性则不能构成对待。对待又可分为平等对待与强弱对待两种。平等对待是平分秋色,五五相对;强弱对待是一强一弱势力悬殊。其实平等对待和强弱对待,也是随着阴阳的消长,在不断的变化。有时候平等对待可以转化成强弱对待,强弱对待也可以转化成平等对待。平等对待好象两个能力才华都相等的朋友,强弱对待好象两个能力才华都不等的朋友。平等对待为正应,强弱对待为偏应。不管是正应还是偏应,只要能与之相应就是好事。

《道德经》云:“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说的也是这种阴与阳的对待关系。在事物的对待关系里,就宏观而言,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虚与实的对待、动与静的对待、聚与散的对待、清与浊的对待、有与无的对待、科学与灵异的对待等等。就人而言,又可以分为男与女的对待、生与死的对待、身与影的对待、灵魂与肉体的对待等等。对待其实就是一种相生的关系,就象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一样……。

二、对立统一

除了对待关系,还有一种称之为对立的关系。对立关系反映的是事物间的相克现象,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一样。它们彼此之间虽然属性相反,但又都被统一在这个太极之中,也形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其中的一方消失了,另外的一方也会跟着消失。太极图为了使生态平衡,不但造就了生我者和我生者(对待关系),还造就了克我者和我克者(对立关系)。

阴战于阳,阳战于阴的这种对立关系,我们也可以把它分为平等对立和强弱对立两种。平等对立是矛盾的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而强弱对立,如果站在弱的一方,则情况比较危急;如果站在强的一方,则矛盾还不明显。但不管是平等对立还是强弱对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事物的发展,有的时候弱势可以变成强势,强势也可以变成弱势。如一方走旺运,另外一方自然会行衰运;如一方行衰运,另外一方也自然会走旺运,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正如物理学中有引力和斥力,天干地支中有合力和冲力一样,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也都存在着对待和对立两种关系。在对待关系中,如果我们处于强势,就可以帮助或提携处于弱势的事物;如果我们处于弱势,也可以得到强势事物的帮助或提携;如果我们是阴阳各半,则可以互惠互利。但在其对立的关系中,若我们处于强势,便能控制处于弱势的事物;若我们处于弱势,则会被强势事物所控制;若我们双方旗鼓相当,又难免互不相让。在研究对立的事物时,一定要善于明察强与弱、升与降的状态,弱者要避免与强者对立,降者要避免与升者对立。在对立体系中,只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升者、强者才能最后获得胜利。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生我者、我生者和克我者、我克者,在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时,一定要学会顺其所生而避其所克。对立和对待是万事万物的基本属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调和得好,对立的事物可以朝对待的方向发展;调和不好,对待的事物也会朝对立的方向转变。所以说世界上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三、气运循环

从十二辟卦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一月(冬至)为地雷复卦,一阳初生;十二月为地泽临卦,二阳生;正月为地天泰卦,三阳生;二月为雷天大壮卦,四阳生;三月为泽天卦,五阳生;四月为乾为天卦,六阳生。至此阳气已行到了极旺之地,物极必反,所以一阴又生于五月(夏至),为天风卦;六月二阴生,为天山遁卦;七月三阴生,为天地否卦;八月四阴生,为风地观卦;九月五阴生,为山地剥卦;十月六阴生,为坤为地卦;至十一月(冬至)阴气也行到了极旺之地,物极必反,一阳又开始萌生,于是又有了新一轮的循环。

太极图中这种阳生阴死,阴生阳死的现象,使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和二十四个季节得以千秋使然、运行不迭。阳气得时得位则息,失时失位则消;阴气得时得位则消,失时失位则息。这也说明气的流布是循环往复的,有一句俗语叫:“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根据气运循环的原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地繁荣,也不可能永远地衰败。旺极了就会衰,衰极了又会旺,这就是气运流布的总的规律。

但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人一生都处于旺地,而有些人却一辈子都处在衰地呢?这里就有一个小太极(小循环)与大太极(大循环)的问题。我们把一个人一生中的旺衰起伏称作小太极(小循环);把一个人前前后后宿世的因缘称作大太极(大循环)。小太极(小循环)中的气运流布情况是人们看得见的;大太极(大循环)中的气运流布情况是人们看不见的(因为阳性世界的人,大多都没有查看多生多世情况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今生今世处在大太极(大循环)之旺地,就会比那些今生今世处在大太极(大循环)之衰地的人幸运得多,但来世如何呢?则又要另当别论了,因为大太极的气运也是循环的。

四、有无相生

《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因太极图中阳的部分同时也代表着“有”,阴的部分同时也代表着“无”。当“有”的部分发展到极旺之时,“无”也随之生出,而“有”则开始消失,就象人到壮年后慢慢走向死亡一样;当“无”的部分发展到极旺之时,“有”也随之生出,而“无”也开始隐退,就象人受父精母血而成胎一样。有无之相生,就象鸡生蛋,蛋生鸡,没有谁先谁后!

有生于无,无也生于有。当此是生,则彼是死;当彼是生,则此又是死。这样看来,又孰为其生,孰为其死呢?《庄子·齐物论》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说破了就是生即是死,死亦是生,生生死死仅仅是阴阳的消息而已!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永无终止,这就是生生不已的太极。

五、守中持衡

太极图在向人们展示其升降关系时,特别注重守中持衡。程子在《中庸》的注解中说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因此守中持衡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

《周易·丰·彖》中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认为阳亢则为灾,阴盛则为祸,只有阴阳平衡才可以百业兴隆。夏天如果阳气太旺了,动植物就会遭殃;冬天如果阴气太盛了,动植物也会罹难。人如果阳气太旺了,就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阴气太盛了,也容易导致肾、泌尿系统、风湿等方面的问题。

《易童子问》云:“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天道之常也。”强调事物旺到了极点就会衰,衰到了极点就会旺,因此要求人们守中。

就太极图而言,阴阳各半之谓中,“中”是最为和谐的对待。但“中”又有上升之“中”和下降之“中”的不同,我们要守住上升之“中”,使其不再上升,再上升就会物极必反;守住下降之“中”,使其不再下降,再下降则会引发灾难。《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说只有在阴阳各半的状态下,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六、阴阳互根

我们根据《帛书周易》中阴阳交感和八卦排列的原则,采用逆向推理,把太极图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图阴宫在左边,阳宫在右边,没有鱼眼。且先天图只有乾坤两卦,左为坤(东北至正南),右为乾(西南至正北)。但由于乾坤两卦的交感作用,生出了六个子卦,产生了新的八卦方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后天太极图。乾坤两卦的交感过程是:乾卦初爻与坤卦初爻相交,变成震卦于东北;乾卦二爻与坤卦二爻相交,变成坎卦于正东;乾卦三爻与坤卦三爻相交,变成艮卦于东南;然后三爻全变为乾卦立于正南;坤卦初爻与乾卦初爻相交,变成巽卦于西南;坤卦二爻与乾卦二爻相交,变成离卦于正西;坤卦三爻与乾卦三爻相交,变成兑卦于西北;然后三爻全变为坤卦立于正北。这样后天太极图就由原来的左阴右阳变成了现在的左阳右阴。左边虽然属阳,但因先天为阴,所以极中一点(鱼眼)仍然为阴;右边虽然属阴,但因先天为阳,所以极中一点(鱼眼)仍然为阳。此即阳中之阴和阴中之阳的来历。

《类经图翼》云:“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错综无穷也。”都是在形容太极图阳鱼中的黑眼和阴鱼中的白眼。太极图阳鱼的核心属阴(黑眼),阴鱼的核心属阳(白眼)。就象男人属阳,禀刚烈之气,却偏偏其寿命没有女人长,皆因内在核心是阴之故也;女人为阴,受柔弱之体,却往往在寿命上长于男子,也是因其内在的核心是阳之故也。

阴阳互根反映在社会事物的各个方面,再拿人来说吧,在阳世上,我们的肉体为阳,而支配肉体的灵魂却为阴;在阴世间,我们的灵魂为阴,但轮回的那一粒种子却又为阳。太极图的这种阴阳互根现象,又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在阴阳统摄下的虚与实、动与静、清与浊、聚与散、真与假等辨证关系提供了便利。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至刚者柔,至柔者刚。这就是为什么牙齿是最刚硬的,却脱落得早;舌头是最柔软的,却衰败得晚的原因。太极图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其逐渐显露的本质就会与自己的形式相悖。所以说阴阳、刚柔、善恶、美丑等,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事物发展到了极至,就会有与之相反的属性显露出来。

七、得失互补

《道德经》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太极图所展示的这种得失互补之规律。太极图崇尚中和,不论是阴还是阳,只要有一方出现了“得”,另一方就会出现“失”。若加一分阳,就会失去一分阴;加一分阴,就会失去一分阳。因此在太极所统辖的阴阳两道,从来没有不均衡的事物,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凡夫之人难以看到它的另一面而已。

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也是在阐说道生发的这个“一”,这个太极,它所反映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得有失的。从太极的原理来看,无得无失是不能称之为事物的;不能称之为事物,也就不会在太极之中。太极反映于事物上的这种得与失,也可以称之为道的表现形式或道之用,无得无失才是道的本体。在得与失中,又有看得见的得失与看不见的得失。因为我们生活在阳性有形世界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看见阳性有形之得失,而看不见阴性无形之得失,更何况是过去、未来之得失呢!要看见阴性无形之得失,或过去、未来之得失,除非此人在佛、道或其他灵异修为上有很高的造诣。

八、心物同源

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心?什么是物?

什么是心呢?心有两种解释:一是六祖慧能所讲的那个“如如之心”。这个心,不在其上,不在其下;不在其左,不在其右;不在其外,不在其内;佛道两家都把它称之为宇宙的本体,人的本来面目。二是和人的阳性肉体相对应的那个看不见的阴性力量。它是由人们无始劫来的无明习性所生成,佛门称之为业识或灵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心物同源的心。那什么是物呢?物就是阳性世界中的一切客观存在。

在太极图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阳性部分是物;看不见、摸不着的阴性部分是心。心和物处在同一个对待体中,天下没有无心之物,也没有无物之心。即有此心,便有此物;即有此物,便有此心。心和物是对待依存的,失此则无彼,失彼则无此。在心和物的对待关系中,心既可以影响物,物也可以影响心。心和物不但是一体,又都是由“道”所生,因此说心物同源。

九、波、粒、影三相

理论物理学家们早在七八十年前,就发现了电子、原子、分子等粒子的波粒二相性。即它们有时候表现出粒子的属性,有时候又表现出波的属性。其实这种波粒二相性,已被太极图更为明确地反映了出来。太极图可大可小,化为点可以无穷小,其小无内;变为圆可以无穷大,其大无外。太极图以圆点的形式象征粒子的属性,以阴阳鱼的分界线象征波的属性。太极图不但反映出了波粒二相,还反映出了第三相,即和粒子(实子)相对应的影子(虚子)。其实波、粒、影是一体的,站在阳性的立场上看事物,则示以粒子(实子)之形式;站在阴阳交界处看事物,则示以波之形式;站在阴性的立场上看事物,则示以影子(虚子)之形式。我们人类不但处在阳性有形世界之中,而且其躯体也是阳性有形之物,因此我们要体察阴性虚子世界中的事物,就很难很难,除非其有先天的慧根或高超的灵异修为。

十、简易、变易、不易

《周易·系辞上》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乾指的是太极图的阳性部分,坤指的是太极图的阴性部分。太极图本着易知和易从的原则来阐释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而且只用了阴阳两种概念,这不能不说它非常的简单和高明。

《周易·系辞下》云:“易之为常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又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太极的原理虽然非常简单,但其变化却又无穷无尽,从阴穷于子位的一阳生,到阳穷于午位的一阴生,每时每刻都在变。变使其事物充满活力,使其宇宙运行不息。《易纬·乾凿度》云:“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思者,不专败者,此其变异者也。”所以说太极之道在于变,也只有通过变,才能把生生不易的太极精神给体现出来。

说太极是唯变所适,但它却又以其不变的风姿呈现在世人面前。《周易·系辞上》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是说不管怎么变,天和地的位置、动和静的规律是不变的。太极中各种事物,虽然都在循环往复地变化着,但却井然有序,有规律可寻,并且不脱离一致性逻辑,不失去自己的本真,这就是变中之不变!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云:“无极而太极。”什么是“无极”呢?其实无极也只是一个方便的称谓!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道”,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太极未分时的那个叫做“一炁”的状态。《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太极分而为二,为阴阳;合而为一,为一炁。这个“二”或“一炁”,把世间的一切有形事物和无形事物都囊括进去了,而且其表现形式又非常非常地简单,所以不得不令千秋万代的学人为之景仰、为之叹服!伟哉,太极!伟哉,太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的智慧
数据分析 太极模式
【太极知识】太极之道(四)
阴与阳
六爻卦中的太极图
易经基础第二课:太极与八卦和五行与八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