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神明”?

何为“神明”?

    太极拳的“神明”境界非常令人向往,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提出了“着熟”、“懂劲”、“神明”三种太极拳练习的境界。那么,何为“神明”?“神明”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古今中外有哪些太极拳大师达到了“神明”境界?“神明”境界是一种理想境界,还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太极拳的高峰?如何达到“神明”境界?……这些都是太极拳习练者苦苦追寻的。所谓“太极拳习练者多如牛毛,成功者代不数人”,讲的就是修炼太极拳的难度。这期“名家讲堂”,我们请名家老师讲述一下对“神明”境界的理解。
 
吴文翰:修身修性求神明

    “神明”一词来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兵略》:“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意思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能看到,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你能知道,就是神明。做到了神明,打仗就能获胜。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引用了“神明”一词,他描写“神明”境界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在交手的过程中,我的阴阳变化对方不知道,而我却知道对方的变化。其意思是和“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的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神明”呢?根据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着熟”。着,就是手法,也就是一些技击的方法和技巧,后来经过总结提炼,就是拳式。做到着熟,大体有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身法正确,拳式规矩,拳式之间要连贯,而且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变化;二是应用要熟练。“着熟”并不仅仅是练得纯熟,而是应用得纯熟,能做到招不虚发,发出后就能够应对对方。“着熟”,是以应用熟练为标准的。要达到“着熟”,必须明拳理,懂用法。

    第二个步骤是“懂劲”。劲,即劲力。力和劲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用法习惯的不同。王宗岳为什么用“劲”这个词,而不用“力”呢?这是因为王宗岳说的“劲”是指通过太极拳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产生的力量。这种力道,用太极拳的语言就是“忽隐忽现”,变化莫测。太极拳不是仅仅练习形体动作,而是要练神、练意、练气,要神、意、气相结合。所以,这个“劲”是通过练习拳式招数,再加上感觉神意而产生的一种力量。这就跟一般人的力气、力量不同了。如何“懂劲”呢?劲和招是相辅相成的,不是截然分开,不是练了劲后,就不要招了;也不是练了招,就不练劲了。劲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练习招式才产生的。劲是招式的核心,招式是劲力的载体。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劲是离不开招式的。太极拳推手讲究引化拿发,在这个过程当中,听劲听得准,化劲化的巧,拿劲拿的稳,发劲发的狠,这就算“懂劲”了。在这个过程中,招和劲是相辅相成的。

    在“懂劲”这个阶段,要向老师、朋友多请教,要研究理论,多实践,逐步提高“懂劲”的水平,最后,在和人推手或者散手时,能够达到不讲劲力,也不讲招法,只要意念一想,精神一注意,自然就能把人打出,达到了神而化之。我觉得,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达到“神明”了。这就是第三个步骤。

    “神明”这个程度,说着容易,做到是非常难的。一定要下苦功夫,才能达到这个程度。在太极拳界,真正能达到“神明”的,我认为不是很多的。从历史上看,杨禄禅老前辈肯定达到了这个程度。武禹襄、李亦畬从实践到理论,集太极拳理论于大成;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所以,他们也应该达到了这个程度。从我接触到的人,有一些功夫很好,也许达到这个程度了。比如邢台的李香远老师、北京的崔毅士老师,他们的技艺都是很高超的。李雅轩老师推手相当好,他除了推崇自己的老师杨澄甫外,再就是推崇李香远和崔毅士。崔毅士老师也推崇李香远老师,他的一些技术是和李香远学的。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香远老师的功夫是相当高的。我跟李香远老师接触时,我的岁数太小,还不能领会他的功夫。跟崔毅士老师学拳时,我二十多岁,是个小伙子了,真正体会到了他的出神入化的太极拳推手功夫。当时,崔毅士老师腿摔伤了,还架着双拐,他坐在床上和我推手,两手沾着我,能让我失去重心,我就像喝醉了一样,他让我向东,我就得向东,让我向西我就得向西,根本挣脱不开。他不是抓着你,而是敷着你,控制着你。我当时也是练了多年太极拳,年轻力壮,到他手里都站不稳。这说明他听劲的功夫,虚实变化的功夫,应该是达到了“神明”境界。后来,我也接触过一些老师,但是,达到他这个水平的还没有见到过,多数人还是处于招数上的变化阶段。

    崔毅士老师能达到这个水平,跟他所处的社会条件、他的生活条件、体质、悟性都有关系。现代社会,在技击上能达到崔毅士老师这个水平,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太极拳不是以拳脚功夫为主的,主要是练习你的心灵,修的心性,练习太极拳是为了修身。武禹襄的太极拳论,不仅仅是讲技击,其中有许多修身、做人、培养道德品德的内容。这说明,太极拳在他们那个时代就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人要练到过去老前辈们的水平,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是没有这个社会条件了,一般人也不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再有,你真能练到他们那个水平,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因为时代不同了。所以,太极拳在现代社会练习的目的,应该是修身养性。追求太极拳的“神明”境界,我觉得应该在学习传统文化,修心性,培养品德上下功夫,这比单纯地追求技击功夫更重要。
 
赵幼斌:神明=勤力+悟性+修为

    “神明”一词的含义,《辞海》解释是:1.“旧指神祗。”指天地鬼神;2.“谓无所不知,如神之明。”指明智如神;3.“谓人的精神。”指神智清明。《太极拳论》中借用神明一词,是来表达一个人通过武功修炼,使其在武技和性修的综合素质上,达到了一个高级层次。这个层次就是能运用阴阳互根互济自然变化的原理及其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应变程度已经达到了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的程度,“无形无象、应物自然”的高级阶段。

    “无形无象、应物自然”作为太极拳修炼程度的高级层次,是要求知觉运动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高度灵敏状态,具有“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全身透空,西山悬磬”等语言文字所形容的空容灵净的神性。要达到这种程度,体、用、性三者齐修才有可能企及。体,练功盘架,经年累月;用,推手拆招,身体力行;性,为修性、修为、修道,把太极理念行为化,以拳载道, 悉心感觉拳技以外天人合一之大道,方能融益太极拳文武相辅,穷神达化之真谛。

    王宗岳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实际已表达了达到神明程度的具体训练和发展的必然过程。虽然笼统,却不乏中肯。

    所谓着熟,就是招熟。招就是每一式动作的做法、用法和技术内涵。比如掤、捋、挤、按、单鞭、云手等,或概括地说“太极十三势”,都是单招或组合招法。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招,如何去变化制敌,或曰招法联用,招法连成等等,这些都需要在长期演练实践中一招一式地反复习练、揣摩、搭手,试手。熟能生巧,遇着能用,又能自练体悟,这叫着熟。但这还只是初级阶段,基础阶段,是一步一步熟悉拳的过程,是博观厚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习练者有意无意间能对自身机能进行改造,使身形与心意上逐步达到“内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之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之内三合的基本要求。这为第一层次。

    懂劲,则是在着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的技术提炼,具有由博返约的提升性。这个层次的技能特点是:能知己知人,对劲力的大小、方向、轻重、徐疾等,都能有效的权衡、控制和合理地变通使用。其技法和劲法运用的要点是“不丢不顶、粘黏连随”及其对其四功的磨练程度。要想达到这一境界,推手是一种主要的技术练习形式。通过两人推手时手和臂的接触,直接地、持续地进行知觉接触磨练,在运动中训练身、腰、腿的相随协调配合,从而达到周身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感应合一,并能即时判断出对手的破绽甚至营造出对手的破绽,进而掌握主动先机。这个阶段的练习,至为重要的是解放身心,松空劲力,找到让自己去僵存柔轻灵自由的运动之道,达到以逸待劳、以弱胜强的机能,是为懂劲。懂劲既是着熟层次的提升,又是阶及神明的前提。两者的前后变化并无一刀切的痕迹,但却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递进关系,在技术上是一种飞跃。这是第二层次。

    关于神明,我认为是懂劲更为成熟的高级层次,它包含和体现着武学与人生修为的综合质量。具有忘其有己、海阔天空、随心所欲的神虚之灵特质。先贤有云:“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其明显的特点有三:一是推手时常使对方有临渊之惧,既找不到着力点,又劲不得脱,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二是脱手时能连上势,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在态势上仍能占据先机,如散手;三是甚至在无意间对突发动态应变神速,于不自觉中产生自觉的应招,变不利为有利,反败为胜,即为神明。另外,神色退人也是神明的一种体现,如眼神就能表达一个人精气神的能量。相传先师杨澄甫公以神实战时,可使对手心惊如触电、动魄而惶恐,堪称神明。

    由上所述,可以说神明阶段是对那种已臻自如状态的形容,是表述武术技能在经过实践的刻苦锻炼中,认识自己、认识客观,并能熟练驾驭各种变化而不败的能力。这种能力,太极前辈们有句话说:没有无敌的拳种,只有无敌的功夫。这实质上就是对神明的直译。所以,我的结论是:神明=勤力+悟性+修为。神明并非神秘。
 
马虹:神明的关键是懂劲

    神明,古曰神祗。“神祗”即人对一种事物的认识达到彻底明白,或谓通彻、透彻的认识。《太极拳论》中所谓“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也就是说明修炼太极拳欲达到彻底明白、透彻认识的神明阶段,其关键环节是懂劲。

何谓“懂劲”?

太极拳的所谓懂劲,有两层含义。

    一是按照拳谱弄清太极拳套路中每个拳式、每个动作的劲别。在修炼太极拳过程中,经过老师“拆拳讲劲”之后,要弄清何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蹬、踢、扫、绊;腾、挪、闪、战,以及种种摔法、拿法等等劲别,还要弄清一动之中意念、丹田、重心、手眼身法步、方位角度等等内劲和外形的配合,从而体悟太极拳劲道的整体性。

    二是在同对方交手实战过程中,根据对方来力的变化,我能运用太极阴阳相济、阴阳折叠、化打结合的战略战术而战胜对方。所以《拳论》中云:“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所谓“阴阳相济”,即本着阴阳正反相生,阴阳相生相克,阴阳往复折叠的阴阳哲理,对来力能容能化,化打结合,声东西击,左引右发,上引下进,欲要先给,欲给先要,顺势借力,造势借力…… 等等,“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

    其实,拳论中“四两拨千斤”的论述,就是这种阴阳相济的战略战术。“四两”如何能拨动“千斤”?武式太极拳名家武禹襄先生讲得好,他说:“拨者,合也。”我老师陈照奎先生也讲过“谁能合,谁能赢”。其意思是当你与对方交手时,一搭手,就能靠触觉(听劲)感知对方的来力走向,能立即把自己的力量与来力合到一个劲路,然后顺其势、而稍微改变一点来力走向角度,而使其落空失势。从中可以体悟“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战略战术。而且要本着“阴阳相济”的精神做到有引、有进,引进结合。例如“懒扎衣”一式的动作三,一动之中要做到“一引三进”:右手左引,左手右进;同时右手左上引,同时右腿右下进;右臂梢节左引,同时肩关节走右靠劲。从而体现“化打结合”“引进结合”的“阴阳相济”之劲道。

    总之,修炼太极拳欲达到得心应手的“神明”境界,必须从钻研人体力学和阴阳哲理入手,根据拳谱,在明招懂劲上下功夫。在练习套路时能明了每个动作的劲道;与对方交手时能体察来力的劲别动向,能通过种种阴阳相济、化打结合的战略战术,顺势借力,或造势借力,力争“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从而达到“因敌变化示神奇”的神明境界。
 
张全亮:用心用脑达“神明”

    “着熟”、“懂劲”、“神明”,是太极拳练习中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包括练习、打手(推手)、应用几个方面,但主要是应用。在“神明”阶段,主要是指应用。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单单练习“神明”阶段的功夫,是练不了的,必须经过“着熟”、“懂劲”这样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神明”。

    所谓“着熟”,就是按照传统太极拳的规范要求,认真反复练习,经年累月地盘架子,把太极拳中的重点招式,特别是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以及“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要练得非常纯熟,达到上下协调、内外合一,能做到以心行气,以意导气,节节贯串,用意不用力等要求。这只是初级功夫,继续练习,才能进入“懂劲”阶段。

    “懂劲”阶段的练习,仅仅盘架子是不行的。盘架子是知己的功夫,练习自己的内外三合、阴阳平衡,懂得自己的阴阳变化。进一步,还要通过双人推手,练习知彼的功夫。要同不同层次水平的人推手,反复推手,练习“听劲”的能力,研究听、化、拿、发等技巧,锻炼沾连粘随,引进落空的能力。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练习,是通过推手实战,训练大脑皮层的反射能力,提高肢体神经的灵敏性,训练出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的技能,还包括心理素质、胆量的训练。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神明”阶段。

    “神明”是太极拳的最高层次,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无形无相,无我无他,无思无虑,无招无式,妙手空空,如行云流水,随心所欲,化打非常神奇,可以说是应物自然,“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达到这个程度,需要经过多年刻苦的训练,还要有明白拳理的老师的指导,更要练习者有悟性,才能豁然贯通。

    “神明”也可以说是“懂劲”的高级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有三个表现形式。第一是局部反射极为灵敏,达到了应物自然,不需要考虑招式,也不需要大脑反应,完全是下意识的自然反应,能做到急来急应,缓来缓随。第二是随心所欲,不用预先设计考虑,就像书法家书写作品一样,浑然天成。交手时,一搭手,人就出去了。第三是“有形有意都是假,无形无意方为真”,就在有意无意之间。这是一种合为道的境界。道,就是自然规律。“神明”阶段,就是你合乎了自然规律,时时处处无不太极,身上的任何地方,一触就有正确的自然反应,化打结合。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说董海川练到了至虚至极的境界,周身寂然空虚,偶遇不测,不闻不问就能觉察防范。他认为,董海川、李洛能、杨禄禅、武禹襄四人达到了“合道”的境界。

    在我所接触到的老师中,我最崇拜李子鸣和王培生老师。在接触他们两个人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老师,他们两人去世后,我在全国各地也接触了一些人,但是,真正能达到这两位老师的境界的,我还没有见到。我认识这两位老师之前,也是有一定的武术基础的,可是,我确实感到他们的功夫真是高妙。他们是否达到了“神明”境界,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他们的功夫确实让我折服。在他们的大脑中,对外界的攻击力量已经形成了一种程序化的自然反应,遇到突然的进攻,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就产生正确的反应方法,化打结合,犯者立仆。

    太极拳主要是练习脑子,在“神明”阶段更是如此。初级阶段要求“用意不用力”,先想后做,主要是偏重于思维的锻炼。练习太极拳要想,一想才能出东西。这在初学阶段是难于理解的,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现在我才有些理解,认识到意念是重要的,外形是次要的。太极拳也是一种实践的智慧,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训练出出神入化的功夫。
太极拳的“神明”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历史上这么多人练习武术,孙禄堂也就提出了这四位达到了“合道”的境界。但是,“神明”是我们练习太极拳追求的一个目标。我们要按照传统的练习方法去训练,按照实战的要求去练习,才有可能达到这个境界。

    达到“神明”境界的条件,一个是传授,没有真传是不行的;其次是有毅力,要肯于吃苦;再次是要有悟性;第四是要善于总结实战经验,善于学习。

本文来源于 中华气功大全网(http://www.cn-boxing.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太极拳的功夫?为什么鞭杆不硬不软?
吴氏太极拳道
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上)
太极拳的“懂劲”问題,有几人明白?
太极拳修拳要决
武道刚柔境界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