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与茶文化的人格之美
书法与茶文化的人格之美
在“自然一功能”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下,自然与人是一种互动关系,人类从自然中寻求合理性的依据,而人恰恰又是这种依据的创造者,人是“自然一功能”之本,而人之所以为人,那是具有建立在社会情感和社会意识上的道德修养自觉。这是人区别其他生物的本质所在:“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因而在通往天人合一的境界上,主体的道德境界成为了一个先决条件,在书法与戒文化中,矛时不刻不渗透出人的道德修养。
在以道德评价作为价值标准的儒家文化中,书法被认为是可以反映人心、人性的。扬雄在(法言·问神》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所以动情乎”。刘熙载在《艺概》中“故书也者,心学也。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也宜矣··一写字者,写志也;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心,如其志,免之曰如其人而已”。朱和羹《临池心解》“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落褚外。来源书法 屋,书法 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记世者,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黄庭坚在《论书》中认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历代书法论文选》)。明代项慕(书法雅言》中认为“人正则书正,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中国书论辑要》)。元代郝经《陵川集·论书》“盖皆以人品为本,其书法即心法,故柳公谓心正则笔正,……亦书法之本也。”李瑞清在《清道人遗集逸稿》中认为“学书先贵立品。右军人品高,故书人神品。绝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苏东坡《论书》“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呐,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来源 书法屋:www.shufawu.com)。在强调道德自觉的文化氛围中书法的判定有书写和人品两个系统,在二者中书写系统只是一个充分条件,而人品系统却是一个必要条件。书写的技巧和笔画是任何人都可以练习和模仿的,它不具有特定性和人格性,但是书法的内涵不仅仅是笔画和技巧,而是能给人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感的提升的内在境界。而这种令人油然起敬的美,是书写者的人格魅力。
无独有偶,在茶文化中也把品茶作为活动打上了人格的魅力。屠隆《考槃余事》“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水以灌蓄栗”。陆树声《茶寮记》“煎茶虽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饮茶活动尽管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但是真正能体味出茶的内涵的,真正能
在品茶活动中提高自己境界的,是有一定品德修养的人。不仅如此在品茶活动中,最好能伴随着一种道德活动,使二者相互促进,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自身修养。文震亨在《长物志·香茗》指出“香茗之用,其利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第梦煮有法,必真夫韵士,奶能究心耳”。李日华《六砚斋笔记》“茶以芳例洗神,非读书谈道,不宜褒用,然非真正契道之士,茶之韵味,亦未易评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品如人品?宋代奸相蔡京告诉你不一定|苏轼|蔡京
刘跃兵:略论古代书法审美的儒家趣味
修炼、修行与修身
丑书不是传统,古人写不丑,今人写不拙
虞晓勇老师书作像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转载]【人生修养】教你如何不动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