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张源——与石结缘的书画家

张源

            ——与石结缘的书画家

 
 

北京通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除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外,还拥有包括燃灯佛舍利塔在内的通州八景等一大批著名名胜古迹。在新农村和新城区的建设中,为了弘扬运河文化,展示通州深厚文化底蕴,通州区政府有关部门又相继建成了面人汤艺术馆张源艺术馆等一大批文化景观,而通州运河赏石艺术馆则为我们展示了张源与石结缘的传奇故事。该馆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古运河畔三义庙内,三义庙又名山东会馆”, 明万历九年(一五八一年)始建,清雍正六年(一七四一年)重修,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面积约200余平方米,所陈列的200余件观赏石和15幅书画作品均系张源个人捐赠。这些古朴高雅,形态多姿的观赏石主要来自广西、河南、山东、甘肃等地,包括黄河石、彩陶石、黄蜡石、灵璧石、三江石等20余个石种。该馆的建立旨在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为人们增加一处陶冶情操、怡情悦性的文化场所,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处了解大自然的科普课堂。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石文化是一支奇葩,远古的人类文明就是从石头的使用开始的。他们在使用石头的漫长过程中不但以石取火,还不断打造出形态各异的石头工具,在推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石文化也随之诞生。该馆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将石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融为一体,馆内所有字画皆以石为歌咏和描摹对象,表达了他的爱石之心和对弘扬石文化的期望。

张源自幼就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特别喜爱书画艺术,青年时期曾广泛涉猎油画、版画、中国画和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196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师承古元、李桦、王琦、黄永玉等艺术大家,毕业后从事专业美术创作,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同时也被海内外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各界人士收藏。作为著名的书画家,他特别擅长水墨写意,无论是花卉、山水或金鱼,都能力求新意而别具一格。他的书法则取众家之长,既重视书法形式的自然美,又努力去创造那种意境深遂的气质和神韵。正是他深厚的书画功底,开拓了他的藏石之路。

我国地大物博,到处都蕴藏着奇石。它们有的成型时期长达数亿年之久,这既是岁月的杰作,又是大自然的恩赐,也为奇石收藏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些奇石,只要人们从石型、石质、石色、石纹等诸方面去鉴赏,就能与奇石产生共鸣。张源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收藏奇石,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刚开始时只能收藏一些普通的鹅卵石。而在改革开放后,民间的收藏活动逐步进入正轨,张源才开始了规模的奇石收藏。为收藏好的石头,他利用各种机会寻朋会友来他收藏奇石奠定良好的根基。迄今为止,他已收藏各类奇石一万余件,重达五十余吨,并将它们按艺术范畴分门别类,如人物、山水、花鸟、长城等系列。作为著名书画家的张源认为通过收藏奇石而对书画艺术有很大的启迪,可以充实自己的艺术创作。奇石中的个性美和道法自然的姿态都是其它艺术门类无法媲美的。如山水画中的披麻皱勾勒等技法在一些奇石上都能找到异曲同工之处,他以书画家敏锐的艺术触觉捕捉那出现在他眼前的奇石,即使是普通的奇石在他的眼中也能变得鲜活灵动,并极具生命的色彩和情感。如他藏品中的黄河石《月上柳稍头》便是其中的珍品。在这块石头上呈现出一棵婀娜多姿的柳树,一轮明月映现在缠绵的树影间。微风拂过,柳条舞动着它那婆娑的倩影,风姿卓然,尽管佳人未至,但那朦胧的夜色恰似良辰美景,天作之合的情趣已跃然石上。另一块黄河石《平沙落雁》的画面则呈现出一片金色的沙滩,绚丽的晚霞与恬静的远山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色彩亮丽而明快,几只舞动双翅的大雁又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动感与情趣。张源认为这块趋于油画效果的奇石上由于那独特的自然色彩和流畅而舒展的线条,极具巧夺天工之意境。他还曾在银川国际石展上通过拣漏得到两块戈壁手玩石。其中,一块黝黑的石头上凸出的红碧玉勾勒出来的脸谱的眉眼神韵和《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非常神似,而另一块石头上则勾画出一条小鱼在水中游动的景象。还有一块名为《高山积雪》的变质岩来自安徽灵璧,貌似一座陡峭的山峰,虽然历经七亿年左右的岁月沧桑,点缀山体的皑皑白雪仍在翩翩起舞,不知疲倦地向人们演绎它的过去和今天。

张源藏石中不乏奇石,以至不断有人欲用高价收购,均被其婉言谢绝。他认为他所收藏的石头来自大自然,其最后的归宿还是大自然,而不是独自享用。但他却热心于公益事业,曾多次为国内公益活动无偿捐赠书画作品数百幅。作为北京通州区文史委员和区政协委员,他时刻铭记家乡父老对其养育之恩,关注家乡的文化建设,念念不忘为家乡人民做些实事。2001年他就向北京通州档案馆无偿捐赠100 余幅自己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2004年,他又向北京通州档案馆捐赠了我国书法名家歌颂通州的书法作品100余幅。目前,张源艺术馆保存有在他历时数年,盛邀杨仁铠、刘炳森、沈鹏、欧阳中石等百余位书法名家书写的元、明、清等历代文人赞誉通州的诗文以及证书、奖章、书信、实物、剪报等10余个种类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充分展示了张源的艺术创作成就以及他为弘扬、振兴运河文化而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目前,他还着手准备在自己的家乡筹建一座赏石艺术园。他特别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首都东大门,文化建设必须要与经济建设同步,他的建议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并已逐步付诸实施。

1989年以来,他先后多次在中山公园和炎黄艺术馆等地举办《张源书画藏石展》和《张源书画藏石精品展》,还经常在刊物上发表有关收藏奇石的论文,如《用绘画品石、取石之自然美》、《石文化理论建设迫在眉睫》等文章在收藏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鉴于其为我国书画、赏石艺术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文联曾于2001年授予其万里采风贡献奖。如今,张源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他对于奇石理论建设的问题仍然十分关注。他认为只有理论先行,才能更好的发展赏石文化。其言语情真意切,发人深省,并在奇石收藏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张源认为收藏奇石最重要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和道德观念的提升。而以石为师,就是以石所蕴含的精神教育自己、修炼自己、约束自己、启示自己,从而达到一种处事达观,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张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京郊日报》2007828刊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书画家张源
名人名家丨夏坤荣
国礼书法家张源达
李栋:中企艺联书画院北京网络书画院书法会员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张源达
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当代书坛圣手张源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