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网摘】邓石如书法的新理异态

      清代书法的发展,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可寻,前期以王铎和八大山人为代表的遗民书风上承晚明遗绪,极富个性,奏响了帖学书法最后的强音;但其后随着馆阁书风逐渐笼罩书坛,书法面目渐趋平淡、整饬,缺乏个性,即便是当时名头甚大的翁、刘、王、梁,其书法成就置于书史也有日落之感,帖学书风由此走向末路;然而万事物极必反,乾嘉以降异峰突起的碑学书风终于为清代书法在书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论者多以此为清代书法最重要的成就。而在这场变革的关头应运而出者,正是怀宁布衣邓石如,他被后世公认为是『乾嘉碑学不祧之祖』[1]。    
      邓石如是一个职业书家。他的布衣身份首先使他远离了规矩刻板的馆阁书体的影响,而保有了艺术上的自由空间和自觉追求。种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将邓石如推向了历史的潮头,使他得风气之先而能『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2],『如蜂采花,酝酿久之,变化纵横,自能成效』[3],最终形成了自己崭新的书法面目,古意盎然而又极尽变化,并且透露出一种野逸不群的布衣情怀和山林风致,从而成就了他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巨匠地位。    
      就书法本体而言,邓石如在广泛取法『二李』小篆、秦汉碑版、器物铭文的基础上,融会篆隶,而又勇破古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面目。邓石如的书法显示了一种『新理异态』,具体体现在他对笔法和字形结构的改革,以及其作品的书写性、美术性审美取向。这归功于邓石如强烈的创新精神。    
康      有为云:『(书法)若有新理异态,高情逸韵,孤立特峙,常音难纬。睹兹灵变,尤所推崇。』[4]自古『质以代兴,妍因俗异』,艺术的发展规律总是求新求变,因循守旧就意味着僵化,标举新风、纷呈异彩才会成为源头活水。邓石如书法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所体现出的『新理异态』,或者说是一种处处闪现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庶民艺术家对文人审美观及其作品模式的破坏与改造。    
      传统文人的审美观以儒家的中庸思想为核心,不偏不倚,中正典雅。就篆书而言,李斯以来两千年间构筑而成的那种两端均匀、笔笔中锋的『二李』婉通描划模式,熏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多少雅士;就行草书而言,自二王开创帖学书风以来,经唐代帝王的弘扬,元代赵孟頫的重振,『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5]的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古法用笔』醉倒了多少文人!面对多少年来的文人的审美定式与技法定式,邓石如以庶民的心态,敢于『破古法』,『不合六书之旨』,凭借职业艺术家式的创作观念去构筑新的艺术形式,这一方面是由于帖学的衰颓、碑学的兴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书法作为纯艺术的艺术观念和追求,使邓石如这位以写字刻章为业而一生奔走谋生的庶民,不囿于旧习、成法和时风影响,依照笔、墨、纸、砚、刻刀与印石的天性,去书写和捕捉艺术的新意美。    
      古人多用短锋、硬毫,与古人相比,邓石如则使用长锋羊毫,充分发挥『唯笔软则奇怪生焉』[6]的毛笔特性,在变点划美为线条美方面创造了一套不同于前人的审美新观念与技法新模式。包世臣说:『山人作书,皆悬腕双钩,管随指转……』[7]用长锋转指绞锋,突破短锋的运腕起倒,工具的不同,引起技法的变革;技法的变革,产生线条的新意美。邓石如的这种笔法创新,康有为做了理论上的总结:『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8]    
      邓石如的书学思想由于缺乏记载,今已不得多闻,常被人提及的一句见于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的引述,他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9]这是一条十分精彩的书法理论阐述,它表明邓石如在创作中自觉追求书法中的『奇趣』,这与传统的,特别是清中前期典型的中和典雅的风格追求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更趋近于纯艺术化的追求。而这种『奇趣』的实现依靠的是线条块面在作品空间中的独特排布,巧妙处理疏与密的关系、黑与白的关系,使作品呈现出疏朗而不松懈,紧密而不拥塞的秩序感和节奏感,也就是充分调动书法构成中的美学元素,使它们在对立统一中达成微妙的动态平衡,从而增加作品的情趣和意味。    
     打破中庸故理,突破古法旧习,突出体现在邓石如的篆隶和行草书创作上。邓石如在篆书上的突出贡献是使用长锋羊毫作字并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这使得篆书书写的神秘性大为降低,可操作性大为提高。康有为说:『完白山人之得处,在以隶笔为篆,……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既出之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10]引隶笔入篆是对篆书笔法极大的丰富,因为在原来单一停匀的线条中加入了提按起伏、方圆顿挫,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他的学生包世臣说他的篆书『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所以邓石如笔下的篆书较之『二李』显得更加雄浑郁勃。在结体上,邓石如借鉴汉篆,拉长字形,上紧下松,不再像以往的玉箸篆、铁线篆一样笔画均匀、结构对称,使字形增加了跌宕起伏之感。章法上,他借鉴了隶书字距大于行距的排布方式,使整幅作品看起来疏密有致,紧凑而不失空灵。邓石如的篆书融会秦汉而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同时代的人中确实是独树一帜的。当时以篆书擅名者也不乏其人,如孙渊如、洪亮吉、程恩泽、孙星衍、钱坫、钱伯坰、翁方纲等人,然而皆不能出斯冰囿阈,所以无论从笔法、结体还是章法来看,邓石如对于篆书的革新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品》将邓的篆书列于神品(并仅此一人)[11],并非虚誉。之后以篆书著称的书家如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无不受到邓石如的影响,可以说沉寂千年的篆书艺术因邓石如的出现而面貌为之一新。    
     邓石如的隶书有他个人的创造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引篆书笔意入隶书;二是凸显了隶书的整饬之美。从邓石如典型的隶书风格来看,主要具有笔势圆润、雄强苍劲、风神野逸等书写性特点。包世臣将邓石如的隶书与其篆书同列神品。[12]赵之谦更说:『山人书以隶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出』[13],似有隶高于篆之意。但也有人认为邓石如的隶书并未达到完善的程度,成就不如其篆书,如马宗霍就说邓『唯有篆足名家,自负八分,而驰骤其势,第靡其完,适成别裁,绝无雅度』[14]。『绝无雅度』正是其隶书别于传统隶书的新奇之处。    
      包世臣将邓石如草书列为能品、行书列入逸品,并说:『唯草书一道,怀宁笔势固如铜墙铁壁,而虚和遒丽,非其所能,尚留片席,使后来者自择所处』[15]。赵之谦也说:『山人草不克见,行书亦未工,此是日力所限。』[16]这当然都是客气的说法。不客气者则直斥其『真行皆未入体,草则野狐禅耳,此而欲尸一代,不亦诬乎!』(马宗霍语)[17]用传统的标准去衡量邓石如的行草书,不免会得出『野狐禅』的结论,但从今天的眼光看去,邓石如实际上也为行草书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碑体行草书,将篆、隶、魏碑的用笔、结体引入行草书,字形夸张、姿态摇曳、线条迟涩、富有金石味和野逸之趣,这都是在前人的行草书作品中少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明白邓石如在行草书创作方面的『野狐禅』是对古法书卷气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承认他在碑体行草书探索中的先行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邓石如用长锋羊毫作字,采用铺毫转指裹锋、易圆为方等特殊笔法,使他笔下的线条更加活泼有生气,从而使他的书法呈现出不同于前人的奇趣异态,更具现代审美属性。其后康有为、于右任,都是这个传统的后继者。今人行草书追求视觉冲击、展厅效果,许多人也从邓石如那里获得启发。    
      归纳起来,邓石如书法的『新理异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笔法的改革。邓石如运用长锋转指绞锋,突破了『用笔千古不易』的帖学成法,并且打通了篆隶用笔的界线,隶笔作篆,篆笔作隶,丰富了以往篆隶书相对单一的线条形态,李刚田先生指出,邓石如以前二李为典型的小篆特点在一『正』字,而邓石如写篆书的用笔特点在『侧』字,这种『侧』是由艺术家的观念所主宰的,是反文人式的『正』的中庸美学观的,邓石如自知自己这一可贵之处也正是持『正统』观念者所不接受的『破古法』。李先生抓住了其用笔的要害。不仅如此,邓石如并将这种笔法运用于楷、行、草书的创作中,别开生面。这首先得力于他打破常规的取法,传统书家讲究道统,行草恪守『二王』,作篆必称『斯冰』,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别人的创新更嗤之以鼻,而布衣出身的邓石如思想上没有那么多禁锢,广泛的取法使他获得了多方的借鉴,特别是对碑额书法和器物铭文书法的学习使他受益很大;另一方面也需要他有变革的勇气和魄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入古而又能出古、变古,邓石如对笔法的改革正是他刻苦研习又大胆创新的成果,这对我们今天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应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第二,是对字形结构的改革。邓石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的理论是他书法美学观的反映,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对字形结构作了大胆的革新,改变了传统的均匀、对称、方正、圆润的字形(主要指篆书),而作拉长字形、上紧下松、左右不对称等处理,以奇险取代平和、以矛盾取代均衡,使得篆隶这样规整的书体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正是邓石如赋予了篆隶以新的生命力。第三,作品的书写性、美术性审美取向。邓石如是一个职业书法家,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不像别的文人书家那样具有雅玩的意味,或是书以载道为目的,而更多出于依照毛笔的特性而自由驰骋的纯艺术性的追求,这就使他在用笔、结体、章法安排上都更多从艺术的书写性角度来进行考虑,所以我们考察邓石如的书法作品,会发现他的篆书解散了『二李』线条的工艺性『描』划,而以『书写性』代之,具有整体的秩序感和节奏感与具体的丰富性和变化性相结合的特点,这正是邓石如书法注重书写性、美术性效果的表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邓石如还是一位杰出的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篆刻家,『邓派』印风的创始人。治印相对于书法来说,更是一种具有美术化倾向的创作,印面的布局、字形的处理、线条的揖让、朱白的对比等,都需要从美术的角度进行设计。为了加强书写性、美术性效果,淡化金石意味,邓石如胆敢破坏汉印模式,以小篆直接入印从而弘扬汉印精神,这种篆书个性在篆刻中得以发扬的突破,影响至后来者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直到齐白石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古为徒·帖学与碑学
唐之鸣:石不能言最可人——布衣邓石如书法
学清代篆书,你不得不看的几位篆书大家~
邓石如篆书在笔法上的创新及其价值
书法知识《十一》---- 清代书法
邓石如与文人印的新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