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山水画题画诗

(唐)元缜《离思》之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王维《汉江临泛》

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山居秋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

 

(唐)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

 

(唐)张旭《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

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

 

(唐)李贺《梦天》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五代)李唐《七绝》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宋)苏轼《题王晋卿画后》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里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南宋)马远《踏歌图》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宋)钱选自题《秋江待渡图》 

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澈一天秋。

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渔舟。

 

(元)张圭题展子虔《游春图》 

东风一样翠红新,绿水青山又可人,

料得春山更深处,仙源初不限红尘。

 

(元)黄公望《题赵松雪山居图》 

丰草茸茸软似茵,长松郁郁静无尘。

相逢尽道年华好,不数桃源洞里人。

 

(元)黄公望自题《秋山林木图》 

谁家亭子傍溪湾,高树扶疏出石间。

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

 

(元)黄公望题倪瓒《六君子图》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俑陂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元)倪瓒自题《容膝斋图轴》

屋角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年华。

金陵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

闷闷清谈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

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

 

(元)林纾自题

危栈粘天路不分,鞭丝帽影印斜曛。

半程微觉驴鞍湿,记犯山腰一阵云。

 

(元)王蒙自题《茅屋讽经图》

客来客去吾何孤,山静山深事亦无。

一卷《黄庭》看未了,紫藤花落鸟相呼。

 

 (元)王蒙题范宽《山水画卷一》

范宽墨法似营丘,散落人家二百秋。

咫尺画图千里思,山清水碧不胜愁。

 

(明)董其昌自题 

一幅米家山,纯以墨为戏。

少许胜多许,涂抹有生气。

于今丹青手,罕识画禅意。

 

(明)董其昌自题《红树秋色图》

山居幽赏入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

欲写江南风景好,山川一派出维摩。

 

(明)汪广洋题巨然画 

老禅好画如好禅,不到觉悟不肯息。

 

(明)沈周自题《高枕听蝉图》 

晚风吹梦昼茫然,日影亭亭碧树圆。

客有叩门都不应,自支高枕听新蝉。

 

(明)沈周自题《山水图》 

秋来好在溪楼上,笔墨牢牢意自闲。

老眼看书全是雾,模糊只写雨中山。

 

(明)唐寅自题《云山烟树图》 

烟山云树蔼苍茫,渔唱菱歌互短长。

灯火一村鸡犬静,越来西北近横塘。

 

(明)唐寅自题《葑田行犊图轴》 

骑犊归来绕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

无人解得悠悠意,行过松阴懒着鞭。

 

(明)文征明自题《枯木竹石图 

落木风萧飒,秋清竹锁烟。

凉阴忽满地,斜日到窗前。

 

(明)李日华《题沈翠水画》 

醉翁酣墨如酣酒,白云乱负青山走。

临泉气岸倾王侯,子久胸襟叔明手。

 

(明)李日华《谷雨后一日写竹》 

草深水暖鱼迷窟,花落泥香燕作家。

别有清森映眉目,读书窗外几竿斜。

 

(明)王宠《题文征明仿李唐沧浪濯足图》 

百丈飞泉洒面凉,桃花片片泻沧浪。

道人白足元无垢,自爱空山日月长。

 

(明)周天球自题《吴楚一望图》 

孤峰矗矗当青天,吴楚临高一望连。

万里江流衣带水,夕阳时送出巴船。

 

(明)陈淳自题《雨窗即景图轴》 

山敛云舒水自流,板桥斜搁岸东头。

茅堂幽僻人嚣远,一片闲情对野鸥。

 

 (明)李流芳自题《画似雪峤师》

千峰顶上直通云,一水人家别有村,

直到前山兰若路,清钟落日不逢君。

 

(明)王绂自题《水墨小景》 

云山淡含烟,疏树晴庭日。

亭虚寂无人,秋光自萧瑟

 

(明)李流芳自题《水墨山水图》

每爱疏林平远山,倪迂笔墨落人间。

幽人近卜城南住,写出春风水一湾。 

 

(清)庞铸自题《秋风骤雨图》

弥川急雨暗长空,无限琅玕淡墨中。

剑甲纵然军十万,欲将貔虎战斜风。

 

(清)庞铸自题《隔溪烟雨图》

一溪流水玉涓涓,溪上修篁接暮烟。

谁倩能诗文与可,笔端移得小江天。

 

 (清)郑燮自题《画竹》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清)高士奇《题米元晖云山得意图卷》之一 

山雨山云断又遮,溪前溪后几人家。

江乡湖曲多相似,树霭林烟认米家。

 

(清)高士奇《题米元晖云山得意图卷》之二 

潇湘烟水渺无波,京口云山晓暮多。

细雨斜风无限好,谁将艇子着渔蓑。

 

(清)原济自题《游华阳山图轴》 

一峰剥尽一峰环,折境崎岖绕碧湍。

咫尺诸天开树杪,潆回万壑起眉端。

飞梁石引烟光度,负担人从鸟道看。

拟欲寻源最深处,流云缥缈隐仙坛。

 

(清)原济自题《松窗读易》 

书画从来许自知,修云泼墨意迟迟。

描头画脚增多少,花样人传花样诗。

 

(清)原济自题《轻舟观瀑图》 

野老秋江一叶轻,棹声欸乃遂幽情。

苍苍不尽诗中意,瀑布高寒韵独清。

 

(清)原济自题《黄山紫玉屏图》 

惆怅当年紫玉屏,至今落日尚未醒。

我时精选一千峰,万仞飞流下深冥。

 

(清)原济题八大山人《山水图》 

秋涧石头泉韵细,晓峰烟树乍生寒。

残红落叶诗中画,得意任从冷眼看。

 

(清)吴昌硕自题《兰花图》 

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

风叶雨花随意写,申江潮满月明时。

 

 (清)恽格自题《远眺》

暮云千里乱吴峰,落叶微闻远寺钟。

目尽长江秋草外,美人何处采芙蓉。

 

 (清)髡残自题《浅绛山水》

云蒸泽未知,隐见独多姿。

浮气须臾变,群峰幻出奇。

 

(清)龚贤自题《山崖茆屋图》 

农牧渔樵何处家,黄茆屋子寄山崖。

等闲相返各泥醉,酒满瓶杯不用赊。

 

(清)龚贤自题《木叶丹黄图》 

木叶丹黄何处边,楼头高坐即神仙。

玉京咫尺才相问,天末风生讯管弦。

 

 (清)龚贤自题《山水册十四》

定有人家在深处,来支草阁息游踪。

中霄坐对一壶酒,月照寒潭饮白龙。

 

(清)恽寿平自题《山雨图》 

锋头黛色晴尤湿,笔底春云暗不开。

墨花淋漓翠微断,隐几忽闻山雨来。

 

(清)恽寿平自题《千林暮霭图》 

鸾鹤将栖处,溪烟欲上时。

虚堂清籁起,声在最高枝。

 

(清)王文治自题《古柏图》 

霜皮古柏  寒烟,曾系青牛夕照前。

记向华山山下见,等闲已过二千年。

 

(清)弘仁自题《黄山图》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渖堪持增,恍惚难名是某峰。

 

(清)弘仁自题《题画》 

画禅诗癖足优游,老树孤亭正晚秋。

吟到夕阳归鸟尽,一溪寒月照渔舟。

 

(清)查士标自题《淡色山水立轴》 

片石太古色,虬松千岁姿。

相看两不厌,共结岁寒时。

 

(清)陈继儒自题《云山图》 

雨过石生五色,云度山余数层。

时有炊烟出树,中多处士高僧。

 

(清)乾隆题郭熙《早春图》 

树才发叶初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

不借初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清)吴历自题《白傅湓江图》 

逐臣送客本多伤,不待琵琶已断肠。

勘叹青山几许泪,令人写得笔凄凉。

 

(近)蒲华自题《梅花图》 

妩媚偏饶铁石肠,广平一赋韵铿锵。

罗浮梦醒哑然笑,画到梅花笔也香。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

珠联璧合   相映生辉

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   用色彩线条

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   境就是客观物象

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

(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

(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

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

(二)不即不离(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

      虚处传神(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

四.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化静为动  动静相生

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色彩、线条为造型语言来表现生活的,因此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

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

 前人论诗曾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的说法。

 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三)借景抒情  抒怀咏志

作诗者徒言其景,不若尽其情,此题品之津梁也。”

此语道出了题画诗创作的个中三昧:诗人只有

将自己浓郁的主观情感渗透到画面所表现的客观景物中去,使其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题画佳作。

(四)正侧相映  睹影知竿

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  启人心智

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

——歌德

(六)象外传神   形神兼备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求“气韵生动”,无论是诗文还是绘画都力求表现客观物象内在的神韵,脱略形迹,象外传神。艺术家往往通过凝神观照,将自己主观的精神生命贯注到物质对象中,以显示物质对象内在的生命运动,题画诗创作也是如此。运空灵之笔,写物象之神,以表现象外之旨,画外之趣。

(七)味嗅视听   诸觉交融

绘画是视觉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构形与明丽的色彩诉诸人们的眼睛,这是它的审美特征;但是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诸如触觉、听觉、嗅觉等则难以表达出来。诗歌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表达出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同的感觉,以弥补绘画艺术的局限。

(八)亦真亦幻  以幻显真

诗歌能表现接近于物质的图画,特别能产生那种逼真的幻觉。

——莱辛

这种幻觉是由于对画面的凝神观照而产生的。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与诗人的审美想象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眼前似真似幻,心中恍惚迷离。这种幻觉表现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和。

(2)、

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借以表现了怎样的志趣?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郑燮《题画竹》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刘羽《白鹭图》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蔡肇②《题李世南画扇》①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

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1、(1)疏林黄叶村(2)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读后引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景物中融

入人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似与舟中人浩然长往,心情无限畅适。

2、刻画了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赞颂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3、“龙孙”指的是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4、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5、画面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 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题画诗

(一)

世人皆爱富贵花,天香国色显风华。

而今我作栽花人,日后君来呵护它。

 

(二)

三更灯火五更眠,疑梦初醒画牡丹。

借尔聊发痴人醉,与君共尝苦中甘。

 

(三)

山人爱画黑牡丹,添枝加叶墨涟涟。

孤心一片参禅意,此花无言胜有言。

 

(四)

花开难掩笔墨香,素艳堪压彩霓裳。

风韵尤存春三月,欲比西子淡施妆。

 

(五)

梦花醉写态无常,山人无意占花王。

更深写到情浓处,难辨花香与墨香。

 

(六)

竖抹横涂枝叶生,春花摇曳转瞬成。

兴至浓时指作笔,添蜂何论雌与雄。

 

(七)

春融国艳发异香,占尽人间三月光。

蜂蝶闹尽入眼处,满目青枝最久长。

 

(八)

花落花开自天成,山人着意写心声。

诸君皆称此花奇,谁解笔墨数载功。

 

(九)

半生笔墨苦习功,一朝悟道神自通。

非是心底存物象,全赖豪气荡胸中。

 

(十)

御苑三月春最美,红墙碧瓦掩映辉。

牡丹开时京城动,琼花玉树绽芳菲。

 

(十一)

魏紫姚红次第开,蝶飞蜂涌逐香飞。

游人如织摩肩踵,赏客流连醉忘归。

 

(十二)

京城三月何处美,观花莫过景山园。

山前坡后春香溢,四海游人醉不前。

 

(十三)

花开富贵惊天地,个中自有王者气。

只令群芳失颜色,是处频传春消息。

 

(十四)

人道洛阳牡丹美,我赞御苑花更佳。

信手涂来无娇作,写尽世间王者花。

 

(十五)

人间春暖三月回,梦花还将醉写谁。

而今我以如椽笔,朝挥暮写花中魁。

 

(十六)

此花本是笔中栽,有色无香君莫怪。

一朝移至富贵家,岁岁年年伴君开。

 

(十七)

春花不畏新雨狂,敢斗熏风戏暖阳。

自信花开惊举世,当夺魁首始称王。

 

(十八)

独领春风冠群芳,不依俗艳巧施妆。

百花香处谁为首,笑傲东风第一王

 

(十九)

牡丹花好树难栽,任由山人巧安排。

花开富贵万家春,为谁辛苦为谁开。

 

(二十)

廿载艰辛育国花,几度徘徊为变法。

一朝赢得众人赞,方觉未作虚年华。

 

(二十一)

万千碧叶簇琼花,古干虬枝曳嵯桠。

熏风吹去尘俗气,细雨涤出素艳葩。

香浓惹得飞蜂乱,色鲜尽教舞蝶匝。

缪手难描精绝处,且留后人赞与夸。

 

(二十二)

景山牡丹美,常惹山人醉。

人花相恋处,浑然不知归。

 

(二十三)

花开倾城国色新,落尽残红始归真。

君若怜香惜美艳,还待来年又一春。

 

(二十四)

苦铁画气不画形,山人画气还画情。

情中自有笔墨在,笔墨香中溢真情。

 

(二十五)

花开散漫醉婀娜,翠叶扶疏竞婆娑。

常将老干起虬龙,不教此画似杭活。

 

(二十六)

赏花常思育花人,汗水浇出露华魂。

不是园丁勤辛苦,哪得恁多爱花人。

 

(二十七)

武后曾遣离长安,贵妃偏嗜作花簪。

毁誉无妨天宫事,春风依旧眷花仙。

 

寿山福海

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

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步步莲花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花好月圆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天寿题画诗100首,展示一代宗师传统修养与风骨情怀!
潘天寿题画诗辑录100首(二)
题画诗:读诗看画,看画赏诗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且看且藏
诗情画意:66首山水题画诗
郑板桥集—题画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