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观心”

 

“观心”,是佛学中常见的一个词汇。指的是佛学界进行人生修炼的一种方法。那我们首先说“心”。心很重要。有人讲修心,有人讲正心。佛家讲,佛即心,心即是佛。亿万佛均从心里流出。众生具有佛性。心即是神,神即心,亿万神仙也是从心里流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仙即山、人。他们是已觉悟者,即信仰自己的良心。其实,我们只要稍加审视和思考,也不难懂得“心”的重要性。我们一生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心支配的。心是我们全部人生行为的总根本。我们的苦和乐,我们的七情六欲,我们的知识、意识和情感,都是在“心”的范围以内形成的。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于人的心灵生活;人生的主要领域,是心灵领域。

再说“观”。就是内省静观自己的心灵活动。审视心从何来,能到何去。这样久久追踪,渐渐明白心无从何来,也无从何去,也并无所住;心没有实体,也没有实相;然后渐渐使“心中”堆积的东西与“本心”分别开。最后知:心原本是空。再“观”,那就是悟“心即是佛”这一至深又至浅的佛学原理,运用于人生。佛学主张:众生平等,众生与“佛”平等。“悟了是佛,不悟是众生”,“众生本来是佛”。“迷时是众生”,“悟了便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人,说到底,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是人生价值的实现之所在。

每个人在没有达到对人生有所彻悟的阶段,心总是被无常的因缘所束缚。没有觉悟的心,总是在各种来去不由人的“因缘合和”的捆绑和驱使之下,受尽折腾之苦的。所谓“伤心”、“痛心”、“碎心”、“心被带走”、“心已死了”等就是这种状态。人的“本心”本来是清静的,本来是无苦无乐的,安宁圆融的。“心”之所以坠入苦海,只是因为“心”被迷惑,迷于物,迷于欲,迷于境,迷于贪恋,迷于因缘,迷于不知本心等。只要这些迷惑一破,“本心”就可重现,即实现佛学的“见性”。

人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心,一切行为都有一定的后果,一切后果都有相应的报应。所以,人生不能不对“心”实施管理。彻悟大禅师说:”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我们要真正体悟到一切业均由心造,心可支配业,业也可支配心;坏心眼只能“造恶业”和必然“造恶业”,恶业终究难成,反成为“缚心”的枷锁;“善业”只会出自“善心”,美好事业,美好人生只能出自美好的心灵。我们应当以彻悟人生为第一要“业”,再在此基础上营造一颗美好心灵为第二要“业”。这件事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只能靠自己,一切全靠自己。从“观心”开始真正了悟自心,坚持不懈,诚意观照,总有了悟之时。愿人人都能“见性成佛”,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学不是一门信仰,而是一门普世的高级智慧
什么是一切因缘生 一切因缘灭
走出花花世界藩篱:最帅呆和尚人间极品释明心的开挂人生不需解释
【原创】弘一大师李叔同出家的因缘
《心语》之二十五《真实的心》
解读“缘”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