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纸质书,还有意义吗?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随机波动」在最近出品的两期播客里都有谈论这个话题,我想围绕这个话题做一个创作有很长时间了,迟迟不知道如何展开。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这篇文章:《电子书平台对纸书巿场冲击到底有多大?你绝对想不到!》(建议先读这篇文章)

作者七草在文中指出电子书对纸书市场的冲击,以及「微信读书」是互联网商业思维模式下的产物:“所谓互联网商业模式,剥除其科技背景,不外乎就是烧钱抢市场——在头几年以低价亏本的形式赶走其他对手,达到市场垄断之后再考虑盈利模式。但是这一模式的成功有两个附加条件,一是投资商同时投资多个产品,大多数产品是以失败告终,少数产品才能盈利;二是跨过烧钱向收费转变的门槛时不会造成太大的用户流失。”滴滴与Uber,饿了吗与美团,都是这样的模式。

记得当时「微信读书」刚刚兴起的时候我就有用,并持续缴纳会员费。对我而言,与其花时间去靠答题、打卡、抽奖来选择自己阅读的书,不如轻松一点,只用花一点点钱就能享受它的海量书库。目前,微信读书的包年费用为168元,如果在淘宝购物平台,则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年费会员。而如果你会使用iPad搭配Zlibrary的话,你则可以免费阅读任何你想读的书,只是花点时间而已,与花出去的钱来比,更本不值一提。

当时有人跟我感叹:“微信读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希望能做到全民阅读,因此而降低读书的成本。”当时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因为那个时候在国外,「微信读书」是我能以最简单、便宜的方式读到国内出版的书的唯一途径。后来随着我回到国内,经历过疫情、开店,我几乎不再打开「微信读书」了。

毕竟我从事着这份职业,而让我选择纸质书的更大原因,还是因为它的不可替代性。

在纸质书行业被压缩到如今这样极致的时代里,这个行业有点像腹背受敌的感觉,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艰难喘息生存着。它需要面对的是:大环境的殒落、各大娱乐平台短视频的冲击、电商平台的低价促销、电商直播、电子书平台。这么看来,真的太惨,书店就更不必说了,实体业在今天的环境里发展都不太好,更何况它与这样落寞的一个行业“惺惺相惜”、“不离不弃”着。

当然书店的生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我们就是靠饮品和甜点艰难生存着,有时候会真切感受到活着很难,但是大家都难,只是看我们想要以怎样的方式活下去罢了。

在我这个年纪,二十多岁,00后,我感受到身边的很多人都在被短视频异化着,接受的信息在不断的塑造着我们,塑造着我们的喜好、习惯、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还有朋友圈里晒的照片——都全都是鼻子小、眼睛大、瓜子脸毫无生命气息。

我很少在公共平台以创作的形式来表达我的不满,但我想,也许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比起热爱这个世界,我更多是对世界的不理解。

说是年轻也好,对问题想得浅薄也好,但我工作三年了,我还是无法理解那些认真工作的人,努力付出的人,为什么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不理解,真的不理解,作家、翻译、编辑、设计师、印刷厂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一本书,放在电商平台就是要被“贱卖”,必须要五折甚至三折。我更不理解,为什么出版社能给电商平台让出自己的利益,却要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书店。我不理解开书店的老板们进货的渠道是电商平台,我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守住价格就可以让所有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却为了更好看的数据,不断让利给电商,因此书本的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书店的客人们买书的时候,常常两本书就要花上一百多块,我每次都很不好意思,并觉得很感恩。因为他们一定知道在淘宝上购买的话只需要花一半的价格,但是他们依旧愿意支持书店。这样的客人很少,但并不是没有。

如果「微信读书」以互联网思维玩弄辛苦工作的人和尊重并喜欢纸质书的人,那以后谁还会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翻译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写作者们又要如何存活,书店和出版品牌又该怎么办?当然,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微信读书」并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而我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毕竟世界并不由我们而改变。

我想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批判读电子书的人,我想说的是“低廉”背后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也许不会提现在「微信读书」的用户上,但是它让无数作家、翻译、出版社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这就如同一个干净城市的背后,是一群不被看见的“保洁员们”,付出了身体与精力,辛劳工作。可是他们在这个城市,是无法得到重视,薪酬更是少得可怜。

有人曾和我讨论过纸质书的环保问题,我真不知如何回应他。外卖呢?牛仔裤呢?快时尚呢?快递呢?化学工业的污染呢?纸质书行业都被如此压缩了,环保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道是纸质书吗?

纸质书给我带来的是安全感。

出门的时候在背包里放一本书,几乎是我出行前必须要确认的一件事,它和带手机、钥匙、纸巾一样重要。

ChatGPT问世的时候,不仅激起了许多水花,更是让很多人感到不安。“我会被替代吗?”“我还能找到工作吗?”可是一本书出现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有这样的担忧。

实体的、真实的、可以用手触摸到的东西,从是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平静。

这就如同,在互联网下单的时候不会有什么感觉,面部解锁轻松就让我们把钱花出去了。

可是在实体店,你买一杯咖啡,和店主交流,听到咖啡机的声音,你在店里买一样东西,也许是书,也许是杂货,你都会看见店主在为你打包,那种感受是不同的,是具体的,细微的,你感受到这个东西成为了“你的”物品的,小小的幸福。

开心来书店工作以后,我感受到她的阅读量一直在提升,在书店工作的我们,并没有将阅读这件事电子化。我是干这行的,不怎么读电子书也情有可原,可是开心不一样,她只是在这里兼职而已。

于是我问她:“你为什么还在读纸质书?”

她一脸惊讶:“纸质书怎么可以被替代啊!”那天她拆开新书《五四婚姻》,翻开封面,摊在桌上,手指不断抚摸纸张:“读电子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沉浸的体验,纸张的质感,真的不能被替代啊。”然后她快乐地在书上尽情用水性笔划下她喜欢的段落,贴上索引贴,作为标记。

「随机波动」出版的《格》,真的特别美,不同的纸张,摄影作品、艺术作品都可以在上面体现,像是它们共同发声化学反应,于是产生了这本《格》。我不知道电子书上要如何才能拥有这种抚摸不同纸张的感受,看到光影下纸张发生的变化。也许有一天,科技可以做到这一切,但是如果连感受都能被AI化的时代,人类还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吗?

也许这一天离我们并不远。

总之,祝你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店杂记
电子书之于纸质书 不是埋葬者 只是转向手
纸质书永远不会被淘汰
一封来自书店的结业信
一本纸质书的旅行
大胆小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