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在“国际残疾人日”的话
由于生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残疾人往往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了“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1982年12月,第37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大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在和孩子们介绍国际残疾人日的时候,有几个感动的点。
1.
“说到残疾,你会想到什么?”
我以为他们会说一些负面的内容,于是我后面准备的内容是残疾人的存在给我们健全人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之所以想到这点,源于很多年以前和一群残疾人沟通,其中有一个人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你们这些人要感谢我们,因为有我们的存在你们才能享受这些无障碍的设施。我觉得这句话得特别好,也特别有道理,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群体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些无障碍设施,而我们也在使用这些无障碍设施,这些设施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让我们有意识关注、关爱那些比我们能力弱的人,而人间的温暖也在这些小小的善举中流动。

2.
“说到残疾,你会想到什么?”
“我想到了那些没有腿的人。”
“我想到了那些看不见东西的人。”
“我想到了那些听不到声音的人。”
……
“我想到了我的手。”
开始我以为他在乱说,走近一看,我的目光落在了他举起的大拇指上,那双手很小,大拇指也很小,小到连指甲都看不到。“我的手做过手术。”我没有想到他能特别坦诚地说出来自己的手指与别的手指的不同,自己的手指与他人的手指不同。我抱了抱他,没有让他再说下去,我有一点恍惚,这样的课堂对他来说是不是一种伤害?
但很快在课下发生的事情就打消了我的疑虑。
那天我看托管,正好他也在,他们在捏彩泥。
“你的手怎么弄的?”
他开始给我讲述这根手指的遭遇,听着他讲自己的事情,我的眉头也越来越紧,我不知道当玩具汽车压过这根手指的时候,他哭得有多惨烈。我也不知道植皮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有多心疼。他给我看那道疤,仿佛那不是他的身体,也不是他经历的事情,他完全没有任何担心或者不愿意说的表情。
他会把捏好的彩泥一次一次地拿给我看,我会夸他有创意,我会夸他能干。我想通过我们的夸奖让他感受到他的手指没有任何问题,不会对他的生活造成影响,他也能像别人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其实,我还想和他说,残疾是生理原因造成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就像现在他的手指就是被切了,就是断了,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这是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了。但残疾并不一定会变成障碍,残疾人遇到的障碍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残疾人的问题。他们融入到社会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社会需要调整的问题,一个肢体残疾人因为有了轮椅,他也可以坐公交车了,残疾并没有形成残障,但如果社会公共设施不健全,他们的残疾就会变成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残疾或许没有办法消除,但障碍可以,靠社会的意识,靠我们每个人的意识。

3.
“说到残疾,你会想到什么?”
“我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地方,那里都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他们有的是聋哑人,戴着耳机……”
于是我开始给他们讲“聋人”这个称谓和“聋哑人”这个称谓,正确的称谓是“聋人”,“像这样的称谓还有盲人、视障人士、肢体残疾者。”
正确地说出这些称谓对残疾人士也是一种尊重。
我问的每个问题,这个小朋友都会举手。
“我很好奇你去了哪里?”
我更想说的是:“谢谢你愿意关注他们。”
关注这个群体,不是关注他们做不了什么,而是关注他们的身残志坚。
关注这个群体,不是关注他们消极的一面,而是关注他们带给这个社会的积极一面。
关注这个群体,不是一味地可怜他们,全部的帮助他们,而是正确地看待他们的存在,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让每一个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去到一个地方,门口摆着“国际残疾人日”的宣传海报,被这一举动吸引了,于是在里面走了走,结果发现没有任何一处无障碍设施。
关注这个群体,不是一个口号,关注这个群体,不是一张海报,关注这个群体,是每一个意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好好说话,不仅因为『政治正确』
国内100个人中就有1个自闭症患者?背后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当孤独症群体难以表达需求,谁能替他们发声?
中国无障碍(上篇)
推荐发表文章: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残疾污名现象分析——以《野葡萄》为例
助残路上的窘境和彩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