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he Power of Making Thinking Visible”学习心得

今年6月,有幸参加了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零点计划“项目负责人罗恩·理查德(Ron·Ritchhart)的线上工作坊,线上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工作坊分为四节课,每节课2小时,跨四周完成。和不同时区的还有同样成长心态的学习者相约北京时间每周六上午,真有点天涯共此时的感觉。与集中时间学习的工作坊相比,我喜欢这种分段学习的模式,可以有一周的时间去实操和反思,在下一次学习时与老师们相互交流心得,从而获取灵感来改进。

在参加培训之前,我只是碎片化地了解了可以在不同教学环节或者为了达成不同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些可视化思维工具,比如为了了解学生前经验而使用的KWL表,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See, Think, Wonder",小组交流和反思工具“The Micro Lab Protoc“, 为了了解核心概念的“Peeling the Fruit",其实,很多工具甚至公办体系的老师们也在使用,只不过没有像Ron一样,把思维工具整理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化去使用。

然而,这次工作坊不仅帮助我更深入理解为何要使用这些工具,还进一步促使我带领团队提升探究教学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和策略。它不仅让学生有可视化作品方便教学评估,更能有层次有方向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真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真的能推动我们课堂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型,因为这些工具为思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表达和反馈的支架,因此,学生的思考和提问更具有目标感和深度,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点的表达,可以从自我反思和同伴反馈中得到更明确的改进方向,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的分层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可以说,合理和恰当运用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和教研活动变得更有效率和温度。

我们来看一个来自Ron网站上的可视化教学片段视频,你对前文会有更感性的理解。


工作坊中,Ron提到这些可视化思维工具时,并不是用“Tool(工具)”,而是用了“routine(常规)”这个词。我想,这包含了他的一个美好期待:当教师们经常在教学中使用这些可视化思维工具时,就发展了教师自身和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日复一日的多样化思维工具训练中,他们必然将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而习惯必定改变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价学生心得
可视化思维支架:概念图研究的新视角
化学教学心得~(2021年5月)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研究[原创]--阿强博客
思维地图及其在美国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