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第229讲 宪问第十四 第1-2节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经典原文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榖;邦无道,榖,耻也。

内容简要1:

宪是原宪,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一,他曾经做过孔子的家臣,比孔子小36岁,一生安贫乐道,跟子贡在一起学习。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孔子回答他说:“假如现在国家繁荣昌盛,是走在道上面的,你去做官是可以的;如果现在国家无道,

君不君,臣不臣,你再去拿俸禄、做官,这就是可耻的。所以,原宪在孔子去逝之后,守孝三年,隐居了起来,不再做官。

子贡是卫国的上大夫,他去看望原宪,坐着很大的车,穿着很华丽的衣服,但是原宪隐居的地方巷子很小,他只能下车走过去。

他看到原宪穿的衣服很破旧就问:你是不是病了。原宪说:我没有病,我只是穷。原宪继承了孔子的安贫乐道之心,在乱世当中,守住自己的清贫。

经典原文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矣。

内容简要2:

原宪继续问孔子怎样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仁者。他从四个层面来问孔子:克、伐、怨、欲这四个都能去除,能否称之为仁?

原宪是一个善于克己之人,在检索自己的缺点上面做的很到位,在安贫乐道、守道上面做的很到位,他说把这四个方面逐渐去除。

克,争强好胜、好斗。人有精进勇猛之心,好强是可以的,好勇斗狠,内心容易产生暴戾之气,这股气会冲淡人的理性,摧毁人的慈爱。

伐,是自夸、夸奖、夸耀,《道德经》里讲:“自伐者无攻,自矜者不长。”人容易在有一点小成绩时沾沾自喜,喜欢让别人知道。

生怕自己的那点能力、功绩别人不清楚,像孩子一样,考100分要马上告诉妈妈。当他考一百次100分的时候就不会跟妈妈讲了。

因为没有什么好讲的了。第一次、第二次考了100分才会讲。自伐者无功,把伐去掉,这人就开始学会光而不耀,学会自谦了。

如果做的事情没有被认可,心情不好是因为受外界的牵动,往往会心中有些落寞,这是我们内心还不够强大的表现。

把想得到别人夸奖的心去掉,你做了很多贡献,如果你甘居弱处叫“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守柔,守谦。

要明白我们的成长是我们自己受益,自得其乐,何必去求别人的认可来自寻烦恼呢?

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多数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都会报怨。如果一味地报怨,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内求,不解决问题,

光报怨的心理习惯,谁愿意做垃圾桶去听你的唠叨呢?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君子看清了这一点就不会在报怨了。

欲,是欲望,贪求。有一句话:“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这句不无道理。君子有道则行,无道则隐。

不会强求,只会根据世道,环境的情况做自己适宜的事情。孔子说:你这样做真的非常难能可贵,一般人做不到。

能否成为仁者还说不定,君子要自觉而觉他,自修还要能够帮助别人。夫子用“仁则吾不知也。”给原宪加以勉励,告诉他,君子除了自修,还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以安人,叫“修己以安人。”

我们从这个里面看到一个君子前行的阶梯。首先,要知耻,在有价值、有道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发散人性的光辉,安人、觉他、慈悲,这就是一步一步让仁爱往上走的路径。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抄本 鲁班仙师秘法
抄祝由十三科一本
欣赏-唐-李翰---【蒙求--47】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28-【《阴符经》序】
紫禁城里未开放的区域之五【重华宫】
《金瓶梅》最露骨4首诗,写透酒色财气,说尽人情百态!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