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第260讲 宪问第十四 第33节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内容简要:

这里讲到了两个点。

首先,跟一个人接触之前不逆诈,不亿不信。

第二,跟人接触之后能先觉。

孔子说,这两者能结合起来的人能称得上是一个贤者。

我们可以把与人接触之前的不逆诈,不亿不信和与人接触之后的先觉,当成是一个贤者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不逆诈,不亿不信。

逆诈,顺藤摸瓜,摸着藤,往上面一直拉,一定能够把这个瓜给拉到。

我们如果要研究一个事情,从现在开始去找线索,往前面源头上面去拉,一定会慢慢的发现这个事情的源头。

逆,去探索追究,在《易经》里有一句话叫“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按照这个道理和规律去推测未来的事情。

不逆诈的诈是指一个人诚信;逆,是去推测他不诚信。

也就是我们与一个人接触之前,不先去预判他,内心保持平衡,没有事先用一双怀疑的眼睛看人,心里对人没有评判。

不亿不信,亿,是臆想的臆,在没有什么根据的情况下,就认为别人不诚信。不亿不信是指不去毫无根据的猜测别人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

不逆诈和不亿不信结合起来的意思是,当我们与一个人接触之前,不要事先评判别人;也不要事先心里面臆想着某个人是一个不好的人。

这和我们的前面两段“子贡方人。”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是联系起来的。

特别是当自己有一点能力之后,总是觉得别人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认为别人不好,不讲诚信,这其实是自己的傲慢心起来了。

所以,当我们逐渐变的有学识之后,更要警惕自己认为别人不好,心要摆平,不要拿自己所学的东西去评判别人。

抑亦先觉者

当你碰到这个人的时候,对于他的一些问题你也能够觉察出来,这是很客观的去觉察,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认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区别,主观臆断,是指你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认为别人是这样的人。

一些学国学的朋友,在读了国学里面的内容后,就把这句话当眼镜戴在自己的眼睛上了。

比方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形容的是人心叵测,有些人读完这句话之后,看谁都觉得人家不交心,其实是自己的心蒙了尘。

这就是你主观的认为别人是这样的人,其实别人不是。

所以要把这种眼镜摔掉、踩烂掉,否则这副眼镜就永远带着了,真正的能够觉察到别人的人内心像明镜一样,不去评判别人。

当你的内心很宁静的时候,别人的气息有一点点不对的地方,你都能觉察到,你既不会去臆断别人不是好人,也不会去臆断别人是好人。

这就能像一面镜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心如平镜,客观公正。

孔子说,能做到这两点,方能称之为贤者。这是我们要去到的方向。

与人接触之前,不要去预先揣测别人;遇到别人之后,不要拿有色眼镜去看别人。但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这样就可以觉察到别人的好与不好。

好与不好,都是原原本本地觉察,去掉自己的评判,去掉自己的固有己见。

这一点要做到不容易,关键是要把有色眼镜摘下来扔掉、踩碎。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拿下有色眼镜
一个人到底值不值得交往,看这5点就足够了!
今日国学语录子贡问为仁。子日:“工欲善其...
《中论》10句传世金言,修身处世,影响深远
人生,莫要戴上有色眼镜,看低别人!
员工必读---国学智慧(34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