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第3节 中庸的践行:慎独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内容简要:

开篇最核心的三个字记住性、道、教。

天命之谓性。是人的天性、本性,是一切的源头;

率性之谓道。是获得方法的方法,也是我们的智慧之本;

修道之谓教。是让我们可以回归本源的方法,是在行为上,我们要克己复礼。

所以性、道、教,着力点在性、心、身。

用佛教的话来讲,叫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是不能够离开的,一旦离开道,就会背道而驰,向着相反的方向走,人就会出差错。

所以我们人生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我们的注意力、觉察力在位之时,我们是能够知道自己当下那颗心宁不宁静,清不清静,在不在道上的。

可是一旦觉知力、觉察力消失,可能开个小差,思维就偏了。思维一偏,行为就偏了,再回来就等到别人提醒或者自己觉醒。

中间这段路程就走偏了,你就要回来,做了什么错的事情,还得弥补。所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论语》里孔子对颜回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四非四勿就是告诉颜回每一个当下都要警惕自己,不要偏到非礼的道路上去。要守住自己的道,保持觉醒,保持当下。

在我们的心性还不完全成熟之时,就要有这种锁的力量,把心锁在道上,叫须臾不能离也,可离非道也。

从来不开小差,一点差错没有。不那么容易。

所以孔子、子思也没有说一点错不能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偶尔犯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你不能一错再错,不能够错而不认,错而不知,错而不悔。

做到错而知,错而悔,还是要学,保持觉知,经常自我内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做自我省思非常有必要。

检索一下自己今天哪些地方做的对,做得还不错,哪些地方需要改,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这样明天就有进步的空间了,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吾日三省吾身。”一天一个阶梯往上走。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人的错,人的过,都是犯在那些自己没有觉察到的地方,如果知道是错的还在做,不叫过,而叫罪,明知故犯就是恶人,罪人。

善人能教好,恶人不下决心,是教不好的,明知故犯的人,再讲道理也没有用,再懂道理不做还是没用。

所以善人靠教,恶人靠罚,很残酷,这就是天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叫天律无情,阴律亦无情,我们单谈善人如何教,恶人如何罚,是法,善人如何教,是教育,是修行。

善人如何发现自己的不足?两个字:慎独。

首先内心保持清净状态,不可有傲慢心出来,不要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因为我们不是圣贤,不可能没有错。错一定有,大错还是小错而已。

大错一定是方向上的,小错是思维细节上的,这就叫莫现乎隐,莫显乎微。

细微处需要去觉察,而儒家给出的方法叫慎独,不是靠别人拿什么显微镜给你看,没有用。

我们自己内心当中有哪些污点,有哪些卡点,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当然如果是非常信得过的同修,也可以深入的探讨,互相坦诚的交流,请别人看看自己的问题,前提是不要争辩,别人说,你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凡想要反驳一下,就不要去问别人自己的缺点了, 别人看到自然是有道理的,这就叫显乎微。

正是因为平常没有注意,我们才会做错。别人就看到了,人的眼睛总是看别人的多,看自己的少。

慎独,就是看自己的多一点,看别人少一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并且去改正。

慎独是种功夫。从性、道、教再到不可离,到慎独,我们实现一个自己内在功夫的完成。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子慎独
中国的国学
永远不会变坏的人——君子微论
【微国学·说家风:《中庸》篇】这世间,还有什么比欺骗自己更可耻的事呢?
再说《中庸》7、君子慎独
理義带你读经典|《中庸》1-3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