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第2讲 获得智慧的方法(下)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内容简要:

定而后能静

(接上文)不倒翁怎么推都不会倒,这就是定,它的定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根基扎的稳,下面很重,如果头重脚轻,碰一下就会倒掉。

中国武术的站桩、扎马步,就是打下坚实的内功,我们学习国学也是如此,国学的武就是是经典、文章,国学的功是自己的心性修为。

修为足够的人,即使没有学习经典,拿着自己的生活阅历一样可以给别人解惑、授业。

如果只是学了一些经典、文章,而心性修为不够,也只能是自娱自乐,甚至很难解开自己心中的迷惑。

从定到静,是在清楚自己的方向后不停增加自己的修为,不停在思维和行为上增长自身,让自己不倒翁的基石更加稳固一点,让自己的马步扎的更加稳一点。

中国有句古话:“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这里是对静最好的解释。

静不是没有人来打扰,真正的静是在闹市当中不被繁华所吸引,在诱惑当中依然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在危险当中依然不忘记自己的气节,能定的住自己。

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叫静,大隐隐于市。

 静而后能安

静是内心的气节不被外界打扰,不被外界牵引的力量。

当这种力量通过学习修为不停增长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能逐渐找到安放之处。

何为安?射箭是古时六艺中的一个,射,《中庸》里讲:“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诂,反求诸其身。”

《道德经》里讲:“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跟张弓射箭是一样的,如果发现高了就往下移一点,抑之,低了仰之。

一抑一举,是在调方向,调角度,调位置,箭射出去手松开的那一刻,接下来就不能决定了,我们能决定的是箭还在手里的时候。

安而后能虑,当我们开始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意念开始行走。

我们思考问题是先确定方向,然后开始思考,如果方向是对的,可以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如果思考方向是错的,事先的思考讨论全部白费。

所以安和虑之间很像射箭,当你弯弓射箭的时候,箭搭上去,此时箭还没射出去,就是还没开始思考,还没开始虑。

安要安在正位,如果没有安在正位,箭射出去一定是偏的,如果思考的方向不对,思考的方案肯定也是错的。

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写作文,最忌讳的就是偏题,文章写的再好,偏题了,也只能得一个辛苦分。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方向要安对了,得到的结果才有可能是对的,若方向不对,再用力都没用。

所以,安而后能虑,安就安在我们的至善本心。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巳矣。”学问没有太多高深的道理,就是求其放心,放心就是我们那颗真心不小心流失了,放就是流失。

我们本来有一颗至善的本心,可是不小心被走失了,就是遮住阳光的乌云,我们的执见,不良的情绪,我们错误的习惯,让我们的真心流失了,也正是这些干挠我们的内心不得宁静,无法安在我们本有的真心上。

平常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对人有偏见。对人有偏见,心不在真心上,在偏见上;对孩子过于着急,心不在真心上,在急躁的心上;有时太过骄傲,心不在真心上,在一点小小的成绩上;太过自卑,心不在真心上,在一点小小的挫折上。

这些全部是心不在真心上,也就是没有安住本心。佛家特别注重觉,觉察、觉悟,觉一觉我们的心住在何处,有没有住在真心上。

“高而抑之,下而举之。”就是中庸之道,让你去调,把心调到本心上,这就是静而后能安,就是心不停的静下来,通过学习,通过行为的改善,静下来,从而调到自己的真心处。

安住在真心的时候,有几个检验的方法:第一,清静,当你安住在自己本心的时候,一定是清静的,并是持续清静,想问题的时候依然是清静的。

第二,有仁爱,是根本仁爱。比方说,我们爱孩子爱到根本处,就知道孩子有他的本性,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爱孩子,就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本性,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至善之心。

我们对待任何人都是让他回归到自己的本善之心,才叫根本仁爱,这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所以首先是清静,然后是仁爱。有了根本仁爱之心,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不再是按自己固有的思想去想,而是帮助他也回到认识到自己的本性。

在教育中鼓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把人往至善的方向上引导,这才是鼓励真正的内涵,是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用方法的时候,在运用上让人走向根本的一个方法。

只是当我们不知道根本仁爱的时候,这个方法会用偏。

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傲慢,你再鼓励他,就是助长他傲慢的心,反而是不好了,所以“高而抑之,下而举之。”是非常关键的。

当我们有根本仁爱之后,就不会停留在表面的喜怒哀乐上,而是如何引导别人,这就是问题的思考方式,这就是安,安在自己的清静心,安在自己的仁爱心。

安而后能虑

心住在清静上是思考的开始,心住在仁爱上是智慧的源泉,当问题产生的时候,都是心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事情也就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我们在生活中,孩子的学习最大的问题是不好好学,不知道勤奋,或者不知道勤奋的意义。

工作中也是这样,不勤奋或不知道勤奋的意义,不知道集体利益,也不知道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这都是心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心偏离了应有的位置,这些都是问题的根源。

我们知道了之后,自己的心清静是思考的开始,有仁爱之心,帮助别人回归他心的方向,是智慧的源泉,这就是虑。

虑而后能得

当一个问题产生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引导者,引导者就要审时度势,看环境,知道最需要到达的方向,然后根据环境和方向去做相应的调整,就叫虑而后能得。

有很多人说:“我性子很直,有话就说。”这往往是不对的。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这四句话讲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叫物极必反,自然而然。

曲则全,“黄河九曲万里沙。”黄河弯弯曲曲万里沙,才能把华北平原全部滋润到,我们血管的长度是按公里来计算的,人的身体只有一米多高,血管弯弯曲曲森罗密布,才能滋润到身体的每个细胞;

枉则直,关节是弯的,关节是直的就什么事都干不了;

洼则盈,洼才能积水,海低为王,大海低才能积水;

敝则新,一件事情到了极端后必定被粉碎,比如封建王朝腐朽到了极致就会被摧毁。

所以虑而后能得,虑要始终建立在清静和仁爱的基础上去思考,按着事物的规律去思考,不要加入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还要根据别人当下的处境。

这样得到的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做法,要考虑人、时间、环境这几个要素,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境而宜,叫虑而后能得。

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有安,安而后有虑,虑而且有得。”就是大学里面告诉我们的七步获得智慧的方法。

人生离不开规划,离不开方向,离不开路径,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七个字就告诉我们人生获得智慧的方法和路径。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风八个字
世间奇文——拯救心灵_把心放下
做人:厚道不是无能;修行:心若静,才有思考,心能静,方有作为
谈谈李渔的人文精神
做人的最高境界:嘴上不说,心里明白!
弘道读经会丨有没有清静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