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第19讲【梁惠王章句下】(12)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这一段的主人公是鲁穆公。

孟子的母亲去世,孟子回去奔丧,因为孟子的故乡邹县离鲁国比较近,所以孟子与鲁穆公有来往,所以鲁穆公找到孟子。

邹与鲁哄。

当时的邹和鲁是两个国家,邹是一个附属小国,在邹和鲁的边境发生了冲突事件。

在冲突事件当中,鲁国的官兵死了33人,据说当时鲁国的百姓没有一个出去帮鲁国官兵的,鲁穆公非常生气。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鲁穆公说,这次冲突事件我们的官兵死了33个人,百姓一个没有死,都不去帮忙。

看着自己的长官去世,看着自己的长官被人欺负,见死不救,我是杀他们,还是不杀他们?

我要是杀的话,那么多的百姓,也杀不过来;可是我要不杀的话,放任他们以后这样见死不救,谁还来维护我的统治?

在鲁穆公的角度,他的国家治理受到了威胁,他的百姓不愿意帮他卖命。

鲁穆公的诉求是:百姓不为我卖命,我该怎么样才能够让他们为我卖命?他们犯了这个错,我该如何去惩罚他们?鲁穆公的诉求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的。

如果孟子是一个咨询师,这个国君是甲方的话,孟子绝对不是一个专门顺着甲方的思维来说话的人,他只会按照事实来谈。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孟子说,百姓见死不救,不是因为你的百姓是没有受过教化,穷山恶水出来的刁民,也不是你的百姓没有感恩心。

而是你的百姓实在无恩可感,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来为你卖命。你没有给过他们恩,你给他们的只有掠夺,只有奴役。

以前年岁不好、收成不好的时候,你的百姓没有受过你的恩惠,你没有开仓放粮,也没有救助难民。

老弱的人,没有饭吃,只能结队跑到山沟沟里等死;年轻力壮的四散到各方,讨一口饭吃。像这样的有几千人。

但是国君你没有挨饿爱冻,你这里日子过得非常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你的仓廪很实,你的府库也很充。

这种情况,你的官员没有跟你汇报,没有跟你讲过百姓日子过不下去。

如果有汇报,你没有做,那你是暴君;如果没有告诉你,他们就是欺上而瞒下。这样的官员百姓为何要为他卖命?

如果在上者,想不到为百姓撑腰,为百姓解决问题,那么就别指望百姓来做为你的基石。

《道德经》里面讲:“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百姓的地位是低的,也很安于做一个国家的基石,可是基石不代表要被人肆意践踏。

他们承担了自己最基层的责任,承担了最多的劳动,享受最少的权利,如果他们付出了这些,连一个身都安不了的话,他们就不会为你卖命,你就根基不牢。

不是这群百姓没有感恩心,而是上面做的事情令他们寒了心。

所以百姓和官员之间不需要太多的客套和俗套,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做事情,官员实实在在的把政策制定好,公平的环境营造好,百姓该种地种地,该经商经商。

在公平的环境下面,大家各凭本事,挨饿受冻,也没话说,没怨言。但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大家就会有怨气了。

所以孟子讲,你的百姓之所以不帮你的官员,原因在你的官员,他们根本没有事先保护好百姓。

你现在想着是杀他们还是不杀他们没有用,不解决实际问题。你要从你的官员入手,想着怎么让你的官员去承担起责任来。

这里孟子讲的其实是一个当政者,一个普通官员,普通领导,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只有为群众做实事。

我们今天做领导的,做一个部门经理的,不能说现在人不好管。人不是管出来的,人是将心比心做出来的。

你用真心对别人,别人不领情,那是他没福分;你不用真心对别人,别人不受你管,那是天经地义。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要谨慎再谨慎,警戒再警戒,你出于什么样的心,出于什么样的内在而发出去的言行,你做了什么事,这些就有可能会反到你的身上来,原封不动,变本加厉还给你。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现在你的百姓不去救他们的官员,是因为以前这些官员不救百姓,所以,大王你不要抱怨。(尤,抱怨)

百姓与官员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为你着想,你不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不可能为你着想。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你真能做到行仁政,发挥一颗仁爱之心的话,百姓会体会到你的真心。

当然,可能不会一下子体会到,所以也不是机率百分之百;但是你假如不行仁政,别人不为你考虑的机率就成了百分之百。

你用心对别人,别人会用心对你,这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你如果不用心对别人,别人对你不用心的几率就是百分之百。

就好像你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你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你行仁政了,你的百姓才可能为你卖命;你不行仁政,百姓理都不理你。

鲁国曾经是孔子的故乡,在孟子这个年代,已经变得很弱小了,因为他们一直只顾着形式上的仁爱,形式上的礼节,内在既不修仁,也不修礼。

所以最后在战国时期被楚国吞并,早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见文化不是看你的传统有多久。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按道理是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有孔子,又有孟子,可是这些也依然救不了鲁国,因为没有内化。

只有将文化内化,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力量,否则都是形式主义,一纸空谈。

附原文: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赏析(47)上恤下亲
第十二章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林雨:一則成語探源說古義
古代有个敢说话的人被称为“圣人”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16邹与鲁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