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第114讲【离娄章句下】(23)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孟子》第114讲【离娄章句下】(23)

经典原文: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各位学友,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三小节。这一节孟子谈的是人的选择和选择背后对道义领悟透彻度的问题。

第一个“取”与“不取”,一个东西在“可以拿”与 “可以不拿”之间,“拿了”你的廉洁就会受到损伤。

《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西华要出去办事情,冉求就问孔老夫子:夫子说公西华要去办事情,我们拿点米送到他家里去吧,孔子说可以的,冉求又问送多少,孔子说了一个不多数字,冉求觉得夫子有点小气,于是就拿了米给公西华,公西华也接收了。这里就是“取与不取”、“予与不予”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孔子说了一个比较少的数字?因为公西华出去是为国君办事情,俸禄已经很高了,米不需要再多给,给已经是惠了,而冉求多给就伤了“惠”。那么这个米公西华他能不能拿呢?可以拿,他拿也不损伤道义,但是也可以不拿,因为他并不需要这些米,所以在符合道义的情况下,可以拿可以不拿,那你就不要拿,这样的话就不伤“廉”。

后面有学生问孟子,舜接受了尧给的天下是不是一种“贪”呢?孟子说不是,他可以接受这个天下,而且他必须接受这个天下。他只有接受了天下,才能去行道于天下,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相反,如果他为了一个好人或者廉洁的名声不做天子,那就是重自己的名声而轻天下的百姓。他“取”不是贪,是责任,一定得“取”。

第一个可以“取”是指它是符合道义的。就像我们卖一个东西, 20% 、30%的利润都可以,如果超过50%就好像不太行。做生意获得适当的利润是可以的,但暴利是不可以的,取暴利就“伤廉”。

给别人东西给的恰如其分是可以的,给的太多了就不可以。像小孩问爸爸能不能给10块钱去买东西,问他买什么,买了玩玩可不可以?可以。但爸爸如果说拿100块钱随便花,那这样反而引起了孩子的贪心。当它还不会运用这些钱的时候,或者说你给他的超过了他可以承载的,对别人是一种伤害。我们看上去是一个给别人恩惠的人,实际上伤了自己的“惠人之心”,反而不智慧,所以“可以与”、“可以不与”就不要“与”,要给的恰如其分,才是真正的“与”。

在培养小孩或者说平常的工作当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不恰如其分的“与”,给少了是“小气”,给多了其实是一种自尊心的作祟,比如虚荣心。给的恰如其分就好,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叫合适。

第三个“可以死”、“可以无死”,这是指人的勇。

大丈夫要死得其所,“勇于死”固然是“勇”,但有的时候如果因为勇而产生了不必要的牺牲,也是会伤害“勇”的。孟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大丈夫当死则死,但是不当死就不要死,有的时候要忍辱负重,有的时候也要委屈前行。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有些人受了一点委屈,就以死相逼,看上去勇,实则无勇。真正的舍身取义、杀身成仁都不是为己,是为天下为众生,是明知死也慷慨付之。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到,但在孟子那个年代,或者说在战争时期就比较适用。有的时候不到逼不得已,不要轻言这个死,保存实力、辗转迂回都是很有必要的做法,所以能够“不死”就“不要死”。

这里面谈到的“廉”、“惠”和“勇”都是告诉我们,要取一个最优解,一个最接近于中道的做法,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这样才能把道义展现出来。让别人看到“过”和“不及”都会令人迷惑,这不是行道者该做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内心当中有一股“气”升起来的时候,要去检索那一股正气里面有没有夹杂着“邪气”?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好的,这一节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天下平
读懂《孟子》经典10句,一生做个明白人,含译文和赏析
存心养性:塑造道德人格
《孟子》名言10句,大气做人,坦荡做事
【国学】 国学十三经 点击即读
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