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第250讲 【尽心章句下】(25)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内容简要:

背景介绍: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在鲁国做了官,孟子听到这个消息很开心,夜不能寐,很多人看到孟子如此反常,不知是心生嫉妒还是心生疑惑,就来问孟子乐正克是什么样的人,前面公孙丑问,孟子已经回答过了,这一节是浩生不害问。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浩生不害问:“夫子,乐正克是什么人呢?”

孟子借着浩生不害这一问,把儒家当中修学的阶梯讲了出来。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孟子说:“乐正克是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浩生不害问:“什么是善人?什么是信人?”

浩生不害心生疑惑,我们很多人也心生疑惑,何为善?何为信?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一下子把善、信、美、大、圣、神6个讲了出来,说乐正克是善和信这两个里面的人,但是他没有到美、大、圣和神,就是圣人也,神人也。

庄子也谈智人、圣人、神人,可见每一家对于人都是有上升的阶梯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还都处于凡人阶段,对于往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反正都是好人,都是牛人。

但对于孔孟,或者老子、庄子这样的人来说,好人之后还有分别,这个分别是区别,是阶梯。

可欲之谓善。

心生向往视为可欲,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生是可欲的,义也是可欲的,可欲就是心生向往可以追求的。

可欲之谓善,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很好,生命状态很好,思想很好,你想向他学习,或者说想成为他那样的人,这称之为心向往之,称之为可欲。

《大学》里说:“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每个人都喜欢好看的东西,不喜欢恶臭的味道,要让人可欲,让人心生向往,就得出淤泥而不染。这便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视为善。

善是立定一个志向,要做别人的榜样,做别人看到就想学习,就觉得要这么活的这种人。这个目标定下来,经常检索自己的言行,不做恶事,因为恶事会让人心生厌恶,恶言恶语会让人心生厌恶。

有诸己之谓信。

《大学》里说:“君子有诸己,而后求出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别人做,把自己的错改掉了,才能指正别人的错。

有诸己就是自己做到了,说自己做到了,不打妄语,如果自己没有达到某种境界,没有做到什么成就,就说自己已是何种境界,已有如何如何的成就,称之为打妄语。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好好修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家问他怎么种菜,他说不会,要问农夫,这叫信,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说妄语的时候,自己还没做到,就说自己已经做到,因是不纯的,果也不可能纯,说大妄语者,无有是处。人可以因为谦卑而渺小,绝对没有因狂妄而真正做的大的。

没有有诸己就说妄语,是一种狂妄与自卑,因为他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充实之谓美。

善是志向,信是行动,志向和行动二者充实之谓美,能二十四小时,每一言、每一语、每一个思想出来都是善的,都是信的,称之为美,充乎其四体。

充实而光辉之谓大。

光散出来,一言一行说出来都给别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如一灯能除千年暗,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称之为光辉,充实而有光辉。不仅自己做到了,而且给社会带来了贡献,称之为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

不仅有贡献,而且把别人也化成了自己这样的善人和信人,这善和信是可以传递的,让别人也为善,为信,这是圣人。没有化人的秉性,没有化人的习性,还不能称为圣人,孔子、孟子都是把身边的人给化掉的。

我们如果化不开,说明不够大,不够美,不够信,不够善。够善,够信,够美,够大,一定能化。

有些人可知,还有一些人不可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人大家都不知道他存在过,两千五百年来能够化人心性的人不是只有孔孟,不是只有王阳明、朱熹、陆九渊、周敦颐这些贤者。

几千年里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人,默默无闻的做到了善、信、美、大、圣,化育身边的人,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传承。

一定是有圣圣相传,而有些人显乎世,有些人隐乎其名,这些隐乎其名的人也是圣人,当然更加圣的,更加神的,是名去掉,我去掉,化人的形态也去掉,这便是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论语》里孔子对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不太想说话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能如此视为神。

《中庸》里说:“'德犹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是神。我们要有阶梯地往上走,善、信、美、大、圣、神。

乐正子,二之中,善、信之中,四之下,美、大、圣、神之下。如此一来,我们也就有阶梯、有路径可循了。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而化之
中华经典 | 《孟子》第八讲:修养永无止境
从善人到圣人的距离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原文...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