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懿,老谋深算的顶级谋略家(上)

公元231年,诸葛亮探知曹真已死,发动第四次伐魏之战,包围了魏国守卫祁山的贾嗣、魏平部,并用当时最新科技发明“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搞得魏军像见了外星人似的。曹叡两大臂膀曹休、曹真都死了,只得重用司马懿。他把司马懿召来说:西方战事吃紧,只有爱卿才能托付大事。于是命他西驻长安,率领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将领防御蜀军。至此,司马懿真正当上了魏国统帅,时年五十三岁,正式与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对决。

相对于担任蜀军统帅多年的诸葛亮,司马懿实际作战经验是不能比的,但司马懿施展了“耗”字诀,成功阻击了诸葛亮的凌厉攻势。

“耗”字诀不仅是对诸葛亮,纵观司马懿一生,这个策略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曹操是真正的牛人,但年岁不饶人,死了;曹丕也算是牛人,但此人太想当皇帝,操心操死了;曹休、曹真是曹操遗留的两大军阀,在魏军中根深叶茂,也被司马懿耗死了。

耗,对于司马懿而言就是用时间去杀死内敌,用毅力去熬垮外敌。诸葛亮为了实现一生的宏愿,拼命调集蜀中兵马进攻魏国,是要花很大的本钱的。从前几次诸葛亮用兵来看,司马懿认为敌手确实机动能力超强,手下的猛将也英勇善战,与之硬拼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实施人海战术,把诸葛亮干掉;第二种,诸葛亮攻出险关,把司马懿干掉;第三种:两败俱伤,东吴坐收渔利。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司马懿想要的。把诸葛亮消灭看似最理想,但对司马懿最不理想,主要有三条原因:1.有诸葛亮的威胁,曹叡才离不开他,司马懿才有价值;2.他要借与诸葛亮对垒的时机,扩展自己在军中的实力,使他成为魏国不倒的统帅;3.诸葛亮在蜀国经营多年,根基牢固,加之蜀道艰难,现在是不可能平灭蜀国的,灭不了蜀国最好还是保持三足鼎立的格局,有利于司马家族发展壮大。

因此,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用兵策略上可以看出,他是主张消耗战的,因为他认定蜀军远来,后勤补给困难,诸葛亮巴不得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就是不上当,把主要精力用于构筑工事,严密防御蜀军的进攻。同时,他派出间谍到蜀中散布谣言,称蜀军众将想拥立诸葛亮为帝。刘禅虽然未必相信,但亲近他的人难免会吹耳边风,至少在投送军粮、发放军饷等方面会出现问题。

果然,诸葛亮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固然,诸葛亮是个发明家,会用“木牛流马”沿崎岖山道运粮,但毕竟与平原上用大车运差得太远,因此就抢割上邽(今属甘肃天水)的麦子。司马懿出兵保粮,获得成功,但在此次战争中名将张郃中了诸葛亮发明的连弩身亡。不过,诸葛亮终因军粮用尽不得已而退军。

诸葛亮回成都后,司马懿的手下认为第二年诸葛亮会趁陇西麦熟时再来,建议上表调集大军军粮,解决陇右粮少的问题。司马懿摇摇头说:诸葛亮不会再攻陇西,而会入侵陇东。此次诸葛亮抢粮没有成功,加上后方补给出现失误,一定会回去整顿官吏,积累军粮,我认为没有三年时间他是动不了的。于是屯田养军,借防蜀之机大量培植亲信。其中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胡遵,司马懿认为勇谋兼备。公元233年九月,匈奴首领胡薄居姿职等人率部反叛,司马懿派胡遵平定。

不出司马懿所料,在第三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再起十万大军伐魏。为使魏国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诸葛亮邀请孙权出兵十万攻击魏国。魏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压。

曹叡派人问司马懿的意见。司马懿认为,南线的防卫有扬州都督满宠在,兵力不在吴国之下,只要圣上亲征,孙权不会得逞,因为孙权出兵是为了配合诸葛亮,不会像志在必得的诸葛亮那样拼命。这次两国来犯,主力是诸葛亮,只要把孙权击退,诸葛亮就孤立无援,必然败退。

曹叡大致同意司马懿的意见,但认为诸葛亮已数度出兵,还是应该小心为上,不能让其入侵关中。司马懿领命,率领大军渡过渭水,到渭水之南筑起营栅阻击诸葛亮。诸将之中,多数人认为应该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在渭南,是必争之地,必须在此坚守。

诸葛亮探得司马懿大军已过河扎营,就在五丈原(今陕西歧山县五丈原镇)下扎营寨。两军虽不断摩擦,但对峙时间长达一百天。在此期间,因曹叡亲征东吴,加上满宠善于用兵,孙权退军,诸葛亮只能硬着头皮顶着。由于这次诸葛亮带的军粮充足,两军相持的时间最长。

诸葛亮等得不耐烦,数次派人挑战,把司马懿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司马懿就是龟缩不出。由于司马懿兵多将广,工事修得扎实,诸葛亮也奈何不得。最后,诸葛亮想激司马懿,派人送女人的衣服头巾给司马懿,羞辱他是个娘们。魏军将领都气得要疯,认为士可杀不可辱,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不准,但将领们闹得凶,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于是司马懿想了一招:假意上表请曹叡下诏出战。曹叡鬼精灵,知道司马懿的意思,就派卫尉辛毗到前线“节制”司马懿,每到司马懿“恼而出战”,辛毗就拿了权杖拦阻。

诸葛亮探知,自然明白这是做戏。那时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暗叹上天让他碰上了软硬不吃的司马懿,只得分兵屯田,做长久相持的准备。

不久,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营中下战书。司马懿好酒招待,不谈军事,而是拉起了家常,套出了诸葛亮饮食剧减,昼夜忙于工作。使者走后,司马懿诸将说:诸葛亮饮食不行,又日益操劳,活不长了。果然,诸葛亮于当年八月病死在五丈原。

应该说,司马懿并没有打败诸葛亮,但他有效阻止了诸葛亮的进攻,使双方损失减至最低。班师后的第二年,司马懿升任太尉(大司马与太尉同为三公)。其时,当年与司马懿一起的托孤大臣陈群已死,司马懿已成为资格最老、权势强大的大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在军事上遇到的另一麻烦事就是辽东公孙氏的挑战。自从郭嘉定计让公孙康斩了“二袁”后,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稳住了公孙氏。之后公孙康起兵占了高句丽一些地盘,地位得到巩固。他在世以及弟弟公孙恭承袭官爵的几十年,都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曹魏。但公孙康之子公孙渊夺了叔叔公孙恭的权位之后,不满意辽东半独立的状态,自立为燕王,建都襄平(今辽宁辽阳),设置百官,南通孙权,北联鲜卑,俨然成为曹魏北方最大的威胁。

公元238年正月,曹叡命司马懿率兵讨伐公孙渊,临行前问司马懿估计公孙渊有什么手段。司马懿认为不在外三种手段:第一种,弃城深入辽东;第二种,据辽水以西对抗魏军;第三种,坐守襄平城。曹叡问:你认为公孙渊会采取哪种对策?司马懿认为公孙渊先会依辽水用兵,再退守襄平城。曹叡问为什么会这样?司马懿说:只有聪明的人才会弃城深入辽东躲避,但如果公孙渊是聪明的人,就应该知道以他的实力与朝廷对抗是非常愚蠢的,所以他不会选择第一种方案;选择第二种方案,因为公孙渊会认为我军孤军深入不能持久,所以先会依辽水而抗拒,打不赢后再退守襄平,但他退守只有死路。曹叡认同他的分析,问多长时间可以搞定?司马懿回答说,到辽东要一百天,作战要一百天,归来要一百天,还有六十天休息,所以要一年时间。

于是司马懿率将军牛金、胡遵等四万步骑从洛阳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抵达辽水。公孙渊果然据辽水坚营高垒而守。论兵力,司马懿的部队远不如地头蛇公孙渊多,所以司马懿没有采取常规则的打法,而是把部队分成两部分:战斗力稍差的部队在南线多设旗帜,做出大举进攻的样子,以吸引守辽水的敌军主力;精锐部队则乘夜色的隐蔽渡过辽水,直逼公孙渊的老窝襄平城。因为司马懿料定公孙渊主力部队都去守辽河了,襄平城反而空虚。

这样的打法是最经济的,但天公不作美,辽水暴涨,魏军十分恐惧,诸将都想迁营。司马懿一看要坏事,就学曹操当年在官渡之战时斩粮官以平息将士情绪。刚好,都督令史张静在众将的怂恿下上书请求迁营,司马懿二话不说就拉出去砍了。众将都晓得张静是司马懿的属官,平日恩宠有加,现在连亲信都砍了,谁敢再言?于是都害怕了。

安定军心后,司马懿按兵不动。手下的人问他:大将军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日夜不停,所以能在半月之间斩杀孟达,这次我军为什么拖延不交战?司马懿说,当年孟达有粮,我军无粮,必须速战速决。再者,当年我们的军队是孟达的四倍,就算伤亡一半也足可取胜。如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到大雨,速战不能取胜,而且还有可能打草惊蛇,把公孙渊以及死党惊走,那么将来他们还会在这偏远之地为敌。我们这次远征,费了很大的劲,就是要彻底平定辽东,所以只能先稳住公孙渊,择机而动,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大雨下了一个月。司马懿严明军纪,分割了公孙渊的军队,完成了对襄平城的包围。由于襄平城小缺粮,又不能出来打野物,开始有人饿死。公孙渊派使者求见司马懿,请求派人质前来换粮。司马懿对使者说,我不需要人质,我只要公孙渊人头。

公孙渊被司马懿困得没办法,只得率部从城南突围,被司马懿集精兵斩杀在梁水。随即,司马懿攻入襄平,把公孙渊任命的官员一律斩首,前后屠杀公孙渊党羽上万人(够狠的),收编百姓四万户,释放被公孙渊关押的公孙恭,还为被公孙渊迫害的“烈士”修坟立碑,表彰他们的后代。数十年遗留的辽东问题,被司马懿彻底解决。曹叡接到表文,当即又给司马懿增食邑一个县。

然而,曹叡在此时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在治国上颇有才略,不过由于太过淫奢(搞女人太多,又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身体每况愈下。更可悲的是,三个亲儿子曹冏、曹穆、曹殷都短命而死,只得把养子曹芳视为己出。曹芳是曹操的曾孙、曹彰的孙子,当时才七岁。曹叡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当务之急就是要找辅政大臣托孤,把曹芳交给可以信任的人。满朝文武,信任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又不信任,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多数都去世了。曹叡这时才深感艰难。这时候,他想到了曹宇。

曹宇是曹操的儿子,与曹冲一奶同胞,是曹叡的亲叔叔,被封燕王。曹叡想拜曹宇为大将军,但执掌机要的大臣刘放、孙资认为曹宇的性情比较软弱,恐怕难以统兵,劝曹叡改立曹爽为大将军。

前面讲过,曹爽是已故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从小与曹叡在后宫捉蛐蛐儿,关系就不用说了。曹真死后,曹爽成了火箭干部,扶摇直上。曹叡执政期间,虽然没有明证司马懿有异心,但毕竟对他不放心,不可能把曹芳交到他一个人手上。于是就有了让曹爽执掌兵权的想法。在封曹爽为大将军后,曹叡私下里对曹爽说,司马懿对我们曹家的天下很有贡献,在朝中和军中的根子很深,不可能一下子解除他的兵权,况且还有很多事要他去协调呢。但是,这个人很危险,一定要制约他的权力。我死后,你要设法慢慢削弱他的兵权,让他好好为我们曹家服务,如有异动就杀了他。

安排好这一切,曹叡才下诏书催司马懿赶紧回来。司马懿那时已是花甲之年,一连几次接到诏书后,马上得出结论:曹叡不行了!他顾不得劳累,乘锋车(古时最轻快的马车,相当于现在的专机)昼夜疾行,一夜行四百多里,终于赶到洛阳,直接进宫到病榻前参见曹叡。那样的曹叡只剩一口气,目视司马懿。司马懿泪流满面,但眼角瞧见了小曹芳和曹爽,心头立即明白曹叡要托孤了。于是哭得更厉害,说了些扒心扒肝的话。曹叡见他如此,也很感动,拉着司马懿冰凉的手(那时正是大风大雪天气),喘息着说:爱卿有大功于国,以后的事就靠爱卿了。朕死后,爱卿与曹爽共同辅佐少子。朕临死前见到爱卿,此生没有什么遗憾了。当天,曹叡死于宫中,年仅三十五岁。

曹芳当时只是一个八岁的娃娃。继位后,按曹叡的遗诏封司马懿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大将军曹爽共执朝政。但实际上,曹爽毕竟是曹家的人,哪能真正与司马懿分享权力?刚开始时,为稳定朝局,曹爽装作谦恭的样子,每遇大事就与司马懿商议。待曹叡的丧事完毕,就开始琢磨如何削夺司马懿的兵权。最后,曹爽手下的智能之士出了个招:改封司马懿为大司马。司马懿感觉到曹爽排挤自己,就暗暗指使大臣们上奏,说先朝的大司马都死于任上,不太吉利。曹爽的亲信们再出招:请封司马懿为太傅,位在三公之上。

其时司马懿的长子师马师年过三十,为人沉着,颇能用兵。他私下对父亲说:曹爽升父亲为太傅,明摆着是要削弱您的兵权啊,父亲何故毫无反应?

司马懿训斥儿子道:你年岁也不小了,怎么看问题如此幼稚?做人,要先示弱,再用强;对敌,要先放纵,再擒拿。曹爽现在使的这些招,意在试探我的反应。如果我反应过于强烈,他就有了警觉,不利于培育他骄奢的气焰。一个手握权柄的人,如果谨慎用权,就是厉害的角色;如果不会用权,权力反而会害他。所以,要设法让曹爽一手遮天,甚至权力比天子还大,让天子也憎恨他,才可以一举歼灭他以及党羽。你这样沉不住气,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司马师低头受训。待父亲训完,他才说:孩儿自知愚钝,难及父亲万一。不过,孩儿只是担心父亲的兵权旁落,我那些跟随父亲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要失望啊。

司马懿摇首道:暂时还没有这么严重的威胁。为父料想新皇继位,吴、蜀两国又想趁火打劫。蜀国的刘禅胆子小不敢来,但孙权老谋深算,一定会出兵的。到了那时,我们乘机向幼帝上表出征,将士们一来可以建功,二来也可免除裁撤。

不久,孙权果然分兵四路攻魏。司马懿上表请求出征。对这次南征,司马懿信心百倍,因为多年前,他在宛城屯军时就培植了不少亲信,这次前去,老部下们都渴望跟着他建功立业。出征时,司马懿带上了尚书郎邓艾。邓艾是放牛娃出身,当时已年过四十。司马懿经过考察,认为邓艾不仅精于屯田管理,还对军事有独到见解,于是亲自提拔邓艾,让他到魏国东南四百多里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营,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同时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在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对于打击此次孙权的进攻,并没有什么悬念,因为司马懿多年的军力部署和在魏国军中的威信,使他的军队非常强大,出战后即歼灭吴军上万人,之后吴国大将军诸葛瑾去世,东吴退军。司马懿得胜后又增食邑两县,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司马师、司马昭等九个儿子以及其他子弟共十一人被封为列侯(那时不搞计划生育,司马家人丁兴旺,不成功都难)。不久,司马懿提拔邓艾为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提升为高级将领。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爽真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欲望不断膨胀,不再与司马懿商议国家大事,还开始着手削弱司马懿的力量,找借口免去了司马懿的铁哥们蒋济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太尉,由弟弟曹羲担任此职。其时领军将军执掌禁卫军大权,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卫局局长,京城最有兵权的人。为把京师重地变成自己的兵营,曹爽让曹氏宗族中亲近自己的兄弟以及亲戚中能带兵的人担任京城各营的要职,整个京城针插水泼不进。

在任用文官方面,曹爽也毫不手软,进一步压缩司马懿的权力空间,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朝中要职,如任丁谧、何晏、邓飏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权柄;同时令尚书奏事时先向自己汇报,由自己权衡轻重后再“抄送”司马懿,其后渐渐连“抄送”都不做了,完全一手遮天独揽大权。

在此期间,曹爽为“建功立业”开始征讨蜀国,但都徒劳无功;对付吴国的进攻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损失百姓数以万计。曹爽对外征战不利,开始对内专政,只要不是曹爽一党的官员都受到排挤。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在军中投书父亲,说文官武将们都希望他出来主政,不能眼看着曹爽把国家搞乱了。司马懿没有理会。随着曹爽集团日益猖獗,甚至把后宫中的女人都找来三陪,其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待遇差不多。不少文武都来找司马懿“主持公道”,司马懿一概不见。最后为省去麻烦,他干脆上表称病,不再上班办公了。

这是司马懿第二次装病。第一次是不想为曹操所用,那时他还只是一介书生;如今的司马懿,经过四十余年的运作,魏国上下遍布他的亲信,只要他一声令下,效死之士就会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他装病,是为了麻痹曹爽,恰似一条装死的毒蛇,以求一击得手,尽诛曹爽集团。

曹爽及其手下当然怀疑司马懿这老头儿是否真的病了。公元248年冬,曹爽亲信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曹爽让李胜临行前假借辞别为名,到司马懿的府上探个究竟。司马懿听说李胜来了,把头发弄乱,让两个保姆扶着自己,颤巍巍地从内堂出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李胜。李胜连忙拜见,说:太傅大人,下官就要去荆州任职,特来辞行。司马懿听了没作声,张开嘴巴,喉头有咕咕之声。

保姆按先前导演好的步骤,端了粥来喂他,但司马懿吃得流汤滴水,把衣襟打湿了一大片。李胜叹道:听大臣们说太傅大人旧风复发,没想到这么严重。随即又把去荆州上任的事重复了一遍。这回司马懿似乎听明白了,哑着嗓子说:并州靠近胡人,你当好自为之,我年老病重,恐怕不能相见了。李胜说:下官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说:你到并州边关后,要注意胡人的动向,随时向大将军汇报。李胜再解释说是荆州。司马懿就当没听见,接着说:并州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我老迈将死,请你念在过去共事的份上,照料犬子司马师、司马昭等,我虽在九泉亦无憾!说罢,眼泪鼻涕一起流了下来。李胜见司马懿勾腰驼背,眼花耳聋,哪有当年纵横天下的风采?不禁黯然。辞别回来后,就把探得的情况一五一十向主子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听罢,冷笑道:老贼毕竟是七十岁的人了,哪里还有当年之勇?若不是重病,我定让他好看!于是不再提防司马懿。

司马懿探得曹爽不再防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太尉蒋济、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等秘密谋划,调遣军队,只等时机到来时闪电出手。公元249年正月,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为魏明帝曹叡扫墓,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等曹爽一党都率军随行。司马懿见时机已到,一边传令部署兵力,一边上奏太后曹爽种种逆行。太后先前被曹爽欺侮打入冷宫,对曹爽恨之入骨,加上司马懿的“请旨”也不能拒绝,就命司马懿清除乱党。司马懿“得令”,马上命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控制了洛阳城。随后,司马懿和蒋济引军前去“救驾”。曹爽的亲信多数都在洛阳城,已被控制,虽然大司农桓范逃出城去出主意,但天下的兵马多数都听司马懿的,曹爽自知大势已去,只得缴械。司马懿这次痛下杀手,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灭三族,其血腥清理手段令人色变。

诛灭了曹爽一党,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享受当年曹操的待遇。司马懿辞了丞相之职;后来曹芳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司马师、司马昭不明缘故。司马懿说:我花费了一生心血,不是为了名位,而是要为你们奠基。你们当奋力向前,平定吴蜀,统一天下。

翦灭了曹爽在京师的党羽后,司马懿着力清除外放大员。司空王凌出身世家,自司马懿离开南方后就镇守魏国南线,成为曹爽外放的最大军事集团首领。听闻曹爽被司马懿灭了,准备拥立楚王曹彪。司马懿哪能容他乱来?亲自出兵讨伐。但王凌手握大军,如果硬拼,魏国内部将有巨大损失。

司马懿想了一个招儿,先下赦书赦免王凌,说王公虽与曹爽有交情,但天下谁与曹爽没有交情呢?私人的情与国家的法相比算不了什么,只要王大人明大义,仍然服侍当今天子,我保你无事;如果大人不顾大义,必祸及子孙。王凌接信还有犹豫,司马懿的大军就飞奔而至。王凌大惊,只得把自己绑了来请罪。司马懿命人把王凌解送到洛阳受审,自己出面安抚南方军马。王凌见司马懿并没有立即杀他,就向司马懿讨要棺材上的钉子,想试探司马懿会不会杀他。司马懿马上命人找了钉棺材的钉子送给他。王凌绝望,服毒而死。

安顿完南方后,司马懿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不能控制魏国,就开展了最后的清除运动,把王凌欲拥立的楚王曹彪杀了,又把魏国的王公贵族(主要是曹氏宗族)全部拘捕放置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境),派人严密监督,不准他们往来,基本根绝了曹魏势力。

等做完这一切,司马懿已经到了生命尽头。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三岁。之后,长子司马师废除曹芳,控制了魏国的政权;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继承父兄基业,命邓艾、钟会平灭了蜀国;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任用杜预平定吴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晋朝,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司马懿借曹氏集团的窝,孵化了自己蛋,成功改写了历史,靠的是“五力”:对复杂形势的研判力、在逆境中的忍耐力、在团队建设中的凝聚力、在应对国内外情势时的把控力和超一流的节制力。更主要的是,他时刻都对敌我的强弱保持高度警惕,在没有把握时绝不冒险,往往示弱以保存实力,暗地里积蓄力量,讲究实效,不留祸患,不图虚名,在历代谋略家中独树一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懿凭什么成为三国最后赢家?
韬晦顾问第22篇:司马懿篡魏与西晋统一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司马懿走的每一步棋,如今看来步步都堪称恐怖!
司马懿是如何走到高平陵的
(揭秘)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骗过了司马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