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养生的原理(一)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一下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

咱们在讲先天一气的时候,讲到这个《道德经》中有一段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这句话说,天得到“一”可使之清澈,大地得到“一”可使之安定厚重,人的意识得到“一”可使之灵透聪慧,五谷得到“一”可使之丰盈饱满,万物得到这个“一”可使之生长壮大。

这个“一”指的其实就是先天一炁,太一之炁。

之前咱们讲过,古人认为,构成宇宙最基本的物质是“炁”。

咱们今天讲养生,主要讲的是人,结合上述文字,我们可以推出来一个道理,人身体里的“炁”越足,生命力就越旺盛。

《庄子.知北游》里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管子.枢言》中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俗话讲,人活一口气。这都是在讲气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生命力的根本就是这个“气”字。

咱们现在讲养生,要知道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如何养气。

而想要知道如何养气之前,要知道生活中什么是补气,什么是耗气,这也就是中医的补法和泻法。

举个例子,眼为使气神,我们在看一个东西,比如看手机、买衣服的时候,身体的气是向外发散的状态,这个就是耗。

同理,我们眼看、耳听、嘴说,用脑思考,只要气机向外去发散的,都属于是耗。

那什么是补呢?咱们普通人补气,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呼吸,二是吃饭,三是睡觉。

呼吸的时候,人吸进来天之阳气,以此作为身体能量的补充。

越健康的人,吸气吸的越深。因为肾主收藏,肾气充足,可以吸进更多氧气。

反之,体弱多病的人,往往吸气不到底,这就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在《抱朴子》中记载有闭气法,就是吸满气后闭住,让吸进来的天气和自身的阴液有充分的时间来结合,就能帮助人体化生更多的精气。

道家龙门派的灵宝毕法,特别强调呼吸要多入少出,将气留在体内,书中说这叫气液相生,聚气生液。这个也是补气的一个好方法。

饮食呢,其实就是把食物中的精气吸收到人体里面,所以我们吃完饭,觉得身上有力气。

睡眠更是人体补气的方法,我们睡一个好觉,第二天起床,觉得浑身像充满电一样,精神百倍,这就是气补进去了。

所以学习养生,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算账,就是每天看看自己消耗了多少气,又补充进来多少气。

如果是睡眠质量很好,饮食正常规律,做工作专一其心,人的欲望也少,不胡思乱想,每天从早到晚精力充沛,这就是补大于耗,这种情况一般身体比较健康。

如果是补的和耗的是一个平衡,有多少精力用多少,睡眠质量也没有问题,这个也算不错。

就怕有些人,耗的太多,补进来太少。

给自己的压力太大,用脑过度,思虑太重,长时间的看抖音、刷视频,甚至房劳、纵欲,天天就像刷信用卡似的,透支自己的生命能量。时间一长,资不抵债,就破产了。

像有的人年纪轻轻的就早衰了,没有精气神,黄帝内经中讲,半百而衰,再严重的四十来岁就把元气耗光了。

元气一虚,抵抗力差,身体整体的气血循环就会出问题,身体不是这儿堵就是那儿堵,堵的厉害了,就是肿瘤了,也就是癌症。

所以中医把肿瘤叫做积聚,气血淤堵,积聚在一起,就是现在常听的癌了。

所以得病主要分三步,第一步就是身体发虚,容易累,精力不济。这是元气虚弱的表现。

第二步,身体某些部位有酸麻热胀的感觉,这种情况出现就说明这个部位气血循环不畅了。

如果这一阶段,觉察力强的人,适当静养一下,别让自己那么累,或者针对这个部位去推拿一下,或者用汤药去调整一下气血,很多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就怕有些人无视自己身体的变化,继续消耗自己,再这么下去,这个不通的地方就会加剧,慢慢的,这个部位开始发生炎症、溃烂,最后就变成癌症肿瘤了。

所以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即使是突发心梗、猝死,这中间也一定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当事人不懂得去观照自己的身体,然后突然有一天发现了,后悔也晚了。

黄帝内经中有四句话,可以说是养生的精华。

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的邪,主要指的是外部大环境风、热、暑、湿、燥、寒过度,这个叫邪气。

如果一个人身体里的正气非常充足,邪气是没办法干扰你的。

古人讲,不惧寒暑。天气很冷,很热,都伤不到你,冷了热了别人都受不了,你坦然自若。这个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句话说得是人的精神往身体里边去觉察,去内守自己的身体,身体里的气不外耗了,会越来越健康,这叫内求法。

像功法学里有意守丹田这个方法,就是你的意识专注想着丹田那个地方,意返身中气自回,就能给身体补充元气,这是功法学非常基础的一个补气方法。

第二个精神内守的意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经常向内体察自己的身体状态,有什么问题及时就能发现,这个时候通过防微杜渐,不任由它随便发展,就不容易生大病出大问题。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精神往内去观照,怎么会得病呢?

所以说,人体里元气越虚弱,抵抗力就越差,往往是疾病缠身。

人体元气充足,则身强体健,百病不生。

元气是生命健康之本。

最后再总结一下,有人说,百病皆生于寒,或者百病皆生于湿。

其实百病皆生于虚,你内部正气不足,邪气才有机会趁虚而入。

而虚的原因是精气消耗过度,从而引发的气血不足和淤堵。

因此,养生就是养正气、养元气。

我们相信,这也和黄帝内经和中医典籍所讲的养生原则是一致的。

谢谢大家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必先养心
112岁老中医的养生真言
从13年前身患绝症,到70岁时生命逆袭,她从死神那里领悟了养生的真谛~~
养生专家:每个人都可以百病不生
人体大修-中医养生, 脾肾为主
《 养生必读 》 —— 学习摘要 10 条(整理完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