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挖蝉蛹套知了——忆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250


学校门口的梧桐树花已开过,春风拂过的花香弥漫了整个村落。梧桐树的枝叶在午后刻下最美的树荫,学校里上学时贪玩踩桐树花的孩童们,终于等到了放暑假。     
时光停留在八九十年代,放暑假的孩子们白天都见不到人,或是在晒麦场里玩耍,或是在地里来回乱窜,傍晚时分才瞧得几个男生提着个罐头瓶瓶弯着腰头朝下在学校门口、在晒麦场旁边的小树林、在涝池旁的两排杨树下、在巷道里,啊,原来他们是在挖蝉蛹。             
三年以成蛹,于地下三尺,将羽化时浮出地表。蝉蛹的窝有一个特点在地上留下不规则的小孔,那几个孩子们早都知道挖蝉蛹的技术要领了。有一天傍晚“诶,这里一个”,用小手轻轻一抠蝉蛹就露出了头部,有的蝉蛹只要破开洞口时就没有退缩的空间,只能束手就擒了!蝉蛹当然不想让谁把它带走呀,有的就会往洞里退缩,刚要退回去时用大拇指和食指还能拉住蝉蛹的钳子,退回去一点儿时大拇指和食指因为洞口太小已然伸不进去,就用一个手指放进窝里等着蝉蛹用钳子夹住手指往上一提蝉蛹就被逮到了;还有的更聪明些的蝉蛹,能退缩到用哪个手指都触碰不到的地方,这时候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找一片树叶或者细棍去勾、往里面灌水、用铲子挖;拿细棍勾的时候蝉蛹不太听话,不会好好地去抓细棍,又或者在往上拉的过程里又掉了下去得操作两三遍、往里灌水蝉蛹直接自己就爬出来了这个办法固然很好,只是每一次出去又不拿那么多的水、用铲子去铲那就显得更直接了更生猛了些,但有时候地又是干的不太好挖,有时候还会专门跑回家里去那一次铁掀,一掀下去,那一个挖出来了,诶,旁边还有一个算是意外收获!     
但有的时候,赶不上挖出来,蝉蛹就破土而出,缓缓地往树上爬行,拿个手电筒在每个树身上仔仔细细地照一遍,返回来还得再照一遍!当然也是有发现的,那个刚爬到树上不到一米的蝉蛹用手轻轻一抓就成了俘虏了,另外一棵树上还有一个早都爬上差不多三米高,能看得见但是梧桐树树身太粗爬不上去,那个就不抓了。那时候的孩童在挖蝉蛹的过程里还会调皮说笑“你看好,看那是不是蝉蛹窝,不敢是里面爬出来个蛇了着”,“你才挖了那几个,你看就那种小小的窟窿就是的”,其实很多次都挖的是蚂蚁窝。     
从后晌六点半到八点,转了一个多小时,罐头瓶瓶里才挖了十几个蝉蛹,看着爬来爬去的那是想从瓶子里逃脱,有一个竟然都露头准备好开始羽化了,赶紧拿回家里用水清洗一遍蝉蛹身上的泥土,再倒一碗清水撒点盐泡一泡,这时候蝉蛹就变不成知了了,再把水一倒散点儿盐放置。等到第二天早上,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做早饭的时候,就用长油勺烧油,那时候没有煤气灶没有电磁炉,都是烧的柴火或碳,都是在炉底的火上用长油勺或者在大锅里炒菜。然后把蝉蛹用油一炸,一道美食就好了,而且还得趁热吃,那种比吃肉都有感觉的感觉,真的总让人回味无穷,听说吃个蝉蛹都顶得上一个鸡蛋的营养价值,小时候就爱吃那个,就跟吃大龙虾一样的滋味。   
爬到树上树枝上树叶上的蝉蛹在夜里就脱壳羽化了,变成了知了,等到白天窗外知了传来了“吱了吱了”的叫声,那是把知了热得唱起了歌。那帮孩子们大中午的不睡觉,却找个长棍子给一头扎一个圆圈,上面固定个小布袋子或者塑料袋子或者蛇皮袋子,就跑到外面套知了去了,套知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一知了此刻是会飞的,而且都在高处,其二稍有风吹草动知了就跑了,那时候总喜欢用腿去蹬几下树干,然后七八个知了同时飞走了。循着声音而去,步伐轻柔地悄悄地走到一颗小树旁,将网子静静地升起对准知了猛地一压,“诶呀,套住了套住了”,拿到手上先把知了的翅膀撕掉一半儿,如此知了就飞不起来但翅膀却不停地“扑腾扑腾、哗啦哗啦”,拿在手上就要先玩耍半天!       
那时候都可以分得清楚知了的公母,能叫唤的知了就是“公知了”,其腹部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发声器官,应该和人的肺部鱼的腮是同样的功能,不会发出声音的就是“母知了”。那时候把知了拿在手中都能玩一下午,用手压住公知了的腮帮子,知了就哑无音了,再放开,知了就又恢复正常的歌谣了。从外面跑了不知道几圈下来,知了没有套得几个,却满满的满足感,那是只有孩童时代才可以体会到的人生乐趣,也许主要不是为了套而套,只是为了好玩而已。知了一到天凉下雨就飞不动了,有时候会自己从树上掉落下来,有的被后院的狗儿叼走了,有的变成了蚂蚁的美食。     
套住的知了还有几个,把翅膀全部掰下来找到一根竹签穿了两个,就在火上烤了起来,那或许就是吃得最早的烤肉!蝉蛹变成知了之后,还给树枝上留下了一个外壳,“金蝉脱壳”的成语而今我们是特别明白其意思的,那时候的蝉蛹变成知了以后蜕的皮就叫“知了皮”,因为知了皮还可以入药,那时候的我们还专程捡过知了皮,整个夏天的暑期差不多攒得一小袋,转巷收知了皮的一来就能卖得几块零花钱。     
后来学校门口的梧桐树被伐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蝉蛹的数量有所减少,又或者是因为上了学了,长大了一点点,渐渐地就很少参与挖蝉蛹套知了的活动了。而今不由想起,那仿佛已是许多年以前的情景,当如今自己的孩子好像都还没有见过蝉蛹长得什么样子,真的可惜了流年时光,沧沧岁月不知几夏已离家啊!那时候童年竟是如此天真烂漫幸福快乐的。     
挖蝉蛹是一代人童年的故事,套知了是那一代人童年的趣事,当而今已不知多少年的暑期没能从忆痕的那些路途上走过,当而今一到夏天知了的叫声就在耳畔盘旋萦绕,多想找个梧桐树,到傍晚去看一眼脚下,那个小圆孔下面是不是会有一个蝉蛹在等候……
(本文所述蝉蛹均为知了蛹)
2023.5.29

文/苏磊
图/网络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种苞谷种麦——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过年扫屋里——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那两年高考——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我上小学的故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公园夜宿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相框里的老照片——忆痕
露天电影——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走,上会走——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粉红薯——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八零后童年趣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爬老槐树——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过年蒸馍——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碨面——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收麦——忆痕

END

作者简介

苏磊,大荔两宜人。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下隐忍的大智慧
教你炒股绝招9:解套股就是赚钱股
悦生活•梧桐花开
鲁北童趣:捕蝉记
下个未知域0.2
这样画蝉,透明的翅膀,太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