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荔文学·散文·罗德潮】代 沟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1

代 沟

/罗德潮



鼠年,新型冠状病毒突发,使不少在外工作子女于家乡多留住了些日子,爷孙、父子的交流比常年也多了许多。

大年初一上午团圆饭时,翊城某村一王姓人家老少四代,喜气盈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酒过三巡,重孙为祖爷敬酒,八旬有八的王老绽开了刀刻般的皱纹,慢慢地端起了酒盅,混浊而衰弱的目光缓缓地环视了十几口家人,却没有饮,继而露出难得的惨淡笑容,目视重孙,想了又想,才张开没牙的嘴,小声问:“孙儿,老爷啥时能看见你完婚?”言毕,席间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本家的祖、父辈们纷纷发话,同题追问名叫健民的第四代传人,一位比一位言暖语切,一个比一个为年近三十的健民着急。沉默片刻,英姿勃发的有着博士学位的健民,从牙缝挤出了一句抱歉话:“不急,等我完成了新的课题研究再找对象……”

“那要等到猴年马月?”母亲高声诘问。

“课题重要,婚姻大事就不重要?”退休多年的爷爷接问。

“婚姻法也没有规定三十才谈对象呀,你要晚婚到何时?”急性子的在某中学当主任的姑姑质问得更有理。

“不要逼娃了,健娃懂事,一定会很快找下如意媳妇的。”身为村上支书的父亲打了圆场,给儿子留了点面子,缓解了尴尬。

谁料,这时,气嘘嘘的王老爷挣扎着站起来,抬起胳膊,青筋暴起的老手费力地指着重孙:“不赶紧结婚就是——不孝!”话刚落,身子一幌,晕倒了,家人一片慌乱,赶快送老人去了医院。一场多年难得的团圆午饭不欢而散。

无独有偶。去年春节我又见了两场的家庭不欢和争吵。

初三,去一亲戚家拜年,父子俩正为换不换家里陈旧用不成的家俱争吵起来,父亲说:“旧的修修还可用。”儿子说:“如今有经济实力,换套新的岂不更好?再说,修理旧家俱太贵了,也不划算,即使修好了,也不光堂,土里土气的。”说着吵着,谁也说服不了谁,儿子气得去了舅家。全家人气呼呼的,母亲哭着喊:“这过的是啥年啊?”

初八,去拜访一位老女友,未进门,就听见母女俩在吵闹,进屋问明情况,方知女儿埋怨母亲舍不得花钱,抠着过日子,不添新衣服,吃饭凑合,更不修房子,不添家俱。父亲走时留下了不菲存款,她坚持每年每季定时往家寄钱,母亲经济宽裕得很,怎么花也够用。但母亲就是舍不得,理由是日子要“细水长流”,她要给家孙外孙存买房的钱,“能添多少是多少,是奶奶的一片心意。”女儿再三说没有必要,他们有能力,即使帮忙也轮不到母亲。母亲不听,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弄得年过得扫兴。

今年春节又有疫情,我所居的东郊社区也有类似的家人争吵现象,——大同小异,祖孙、父子、母女说不到一块,对世事、对生活认知截然不同。于是我想起了“代沟”一词,思索着现时青年与老人的认知差异,观念不同。

代沟是什么?代沟就是代际差距和冲突,指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差异而结成的矛盾关系。代际现象的激烈程度与时代的变革成正比。在农耕时的古代,社会进步缓慢,整体价值观趋同,冲突普遍很小,以长辈为权威的家庭体系,忠厚仁义、婚姻大事和生计琐事,几乎是老人说了算;而且生产力低下,信息量狭窄,人际关系基于血缘和地缘,使得代际关系相对稳定。随着社会变更和文明进步,代际关系情况渐变,直达激烈程度,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大家热议的“代沟”,主要是指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后出生的老人与70后、80后人的年轻的代际冲突。之前,老人有话语权、指挥权,如今倒了过来,年轻人理事,说了算。如此,情景不同、认知相异的矛盾日趋激烈,于是争论、辩论直至吵闹,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譬如婚姻大事,老人一代由家中大人安排,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就定了儿女终身大事,儿女被绑架,无独立性,没有觅寻知心人权利,只好凑合过一辈子夫妻生活,无什么爱情可言,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儿女”。新时代大不一样,孩子坚持终身大事个人定,迟早结婚自己说了算。如果晚婚,或者不同意大人介绍的对象,或者晚育,在老人看来,则与“不孝”、“忤逆”画上等号,于是就发生了矛盾和冲突。有的逼婚不能说老人不好,他们受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就应如此,他们爱子盼子成婚生子立业是应尽的义务,天经地义,而后辈却不能认同老人的安排,坚持要自己作主,适时成婚,适时生儿育女。观念不同,作法相异,形成对立和矛盾。

譬如花钱过日子、增添家中生活用品,两代人经济背景不同,历史经历有别,也有巨大鸿沟。老人敝帚自珍,不舍丢弃旧物,能凑合紧凑合,不贪新求异,觉得旧物来之不易,昔日苦焦日子过惯了,穷怕了,能省就省,过日子得细水长流,即使钱多了,日子宽泛了,仍抠得紧,有时特别吝啬。而年轻人观念不同,注意享受,改善时兴,条件好的,更是花钱如流水,有少数人还透支消费。第一代独生子女多是70、80后,是受全球消费文化影响的一代,具有独立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与父辈的社会际遇和文化观念不同,二代相融性不多,他们不苟同父辈传授的经验,加之互联网的逐步普及,文化程度的提高,与父辈距离越拉越大,冲突是必然的;当他们独立又掌权后,势必分道扬镳。两代人求业观念也不同,老人们信奉“铁饭碗”,总爱干预、安排孩子生活,这与年轻人观念相佐。年轻人不再依赖所谓“铁饭碗”工作,从兴趣和现实出发,有的扔了铁饭碗,进了大型企业公司,或弃城返乡,创办实业,实现了个人的追求和梦想。这种因经济结构转型而导致的代际距离,也是自然的。

总之,历史、经济和现实差异很大的两代人,代际冲突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如果老一辈放弃学习,不与时俱进,固执己见,不愿改变观念,势必导致冲突加剧,互相离得愈来愈远。然而,代沟还得设法沟通,亲情珍贵,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肉之情。为此,应该多对话,多交流,心平气和地分辨是非,力求消释误解,逐步走向基本融和。奉劝天下老人放下架子,摒弃偏见,取消控制欲,视后辈为学习与合作对象。年轻人要正视老人的优点,理解老人的缺陷,尊敬老人的爱心,慢慢消弥代际的纠纷。有了客观正视积极对话交流的态度和行动,代沟会渐渐变浅、弥合,家庭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罗德潮】赵家城的皂角树
【大荔文学·随笔·罗德潮】高考中有新生路 ——我家三代人的高考回眸

作者简介

罗德潮,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三河潮》杂志主编。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语】《代沟》2020-
90后“断亲潮”盛行的背后,是中式传统家庭模式的“崩塌”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当代文化特征
看看70、80、90后的区别……笑了吧~你遇到过其中哪些代沟?
102岁老人还能追着重孙满地跑!每天一个动作,胜过30岁小伙
102岁老人还能追着重孙满地跑!每天一个动作,胜过30岁小伙岁小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